視頻標簽:團團圓圓過中秋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4課《團團圓圓過中秋》四川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團團圓圓過中秋》課教學設計
名稱
團團圓圓過中秋
知識點來源
學科:《道德與法治》 年級: 二年級
教材版本:人教部編版 所屬章節:上冊一單元第四課
錄制工具和方
法
攝像機現場錄制
設計思路
明線:五官并用,話說中秋——憶惜暢今,品味中秋
——寫下心愿,送出祝福 暗線:家庭團圓——祖國團圓。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2.體會中秋節團聚的幸福,增強國家認同感,培養愛國情。
教學重難點 體會中秋節家人團聚的快樂,感受國家團圓的幸福。
教學過程
通過中秋節向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使學
生在活動中了解中秋節的傳統節日文化習俗,感受中華民族多樣的民俗風情、節日特色,幫助學
生增長見識,體會傳統文化魅力,建立多元文化意識,產生民族的歸屬感。 一、五官并用,話說中秋 (一)音樂導入,猜中秋
師首先播放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師:聰明的孩子們,這首歌里面藏著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節日,你知道是什么節日嗎? 生:中秋節
師:回答的非常棒,的確是中秋節,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團團圓圓過中秋。(板書:團團圓圓過中秋) 【設計意圖】
通過民歌《爺爺為我打月餅》讓同學們猜歌曲唱的是中國的哪個傳統節日,并引出本課話題“過中秋”以表達不是親人勝是親人的溫馨畫面,課堂中采用音樂與歌詞(前兩段)同步出現的形式,激發幼兒懷念紅軍爺爺的情感,知道老一輩的付出,知道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 (二)觀看月相,知中秋
師播放月相變化圖,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就我們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因為在八月十五這天月亮格外的渾圓而且明亮中秋節又叫秋夕、團圓節
等。 (板書:農歷八月十五) 【設計意圖】
明確中秋節是以農歷日期為規定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出示月相周期示意圖,給學生適當的拓展科學知識,(月亮是圓的還是彎的:關鍵是太陽、地球、月亮的相對位置,當三者處于同一直線時,如果月亮在中間就會出現滿月(也就是我們說的滿月),當地球在中間時就會出現月食,月亮小就消失了(其實是地球擋住了太陽光,肉眼看不見月亮而已)因為月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明,只靠反射太陽光而發亮 但大部分時候,三者不會處于一直線)。 (三)自由展示,說中秋
師:老師聽說你們收集了一些關于中秋節的資料,接下來就讓你們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收集到的關于中秋節的資料吧!抽取5個左右的同學,并給予獎勵,(板書:話說中秋)接著由生匯報所收集的資料
生:我收集到了嫦娥奔月的傳說,嫦娥吃了仙藥飛到月亮上面去了!
生:我收集的是吳剛伐桂的故事,講了吳剛
在月亮上砍桂樹的故事。
生:我們小組收集到的是月餅起義的故事,講的朱元璋通過月餅傳遞信息的故事,我們還排練一個短劇。
生:我收集到了一些與月亮相關的詩歌 生:我還將收集到的詩歌寫成了書法作品 生:我收集到的是和中秋相關的美食 …… 【設計意圖】
本環節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收集到的資料來對中秋節進行講解,用學生的語言、用學生的方式來呈現,或朗讀或表演,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傳說,感受淵源流傳的民族傳統文化,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運用說、寫、唱、悟、找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以活潑的方式感受傳說的藝術表現形式。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視頻總結,觀中秋
師:同學們收集到了這么關于中秋節的傳說、習俗,還有與月亮相關的詩句,真不錯,看來你們都祖國的傳統文化都很感興趣呢! 師:不過,老師這里還有一些關于中秋節的資料,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教師播放視頻《中秋》,時長2分鐘左右。 【設計意圖】
本環節是在前面環節的展示基礎上進行一個小小的總結,采用視頻播放的形式,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意在將學生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十九大報告指出應當過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二、憶惜暢今,品味中秋
(一)展示各地中秋習俗,品味多彩團圓中秋 師:視頻里給我們介紹了全國各地的人們是如何過中秋,中原地區有的烙團圓餅,掛燈籠,放河燈等習俗,沿海地區有的舞火龍、有的飲桂花酒、還有樹中秋等活動,而臺灣則有很多有趣的中秋習俗,比如祭拜土地公、拜月娘、博餅、聽香等民俗,尤其是“偷菜”這一民俗特別有意思。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園中的蔬菜和蔥,就表示她將覓到一位如意郎君。臺灣的中秋習俗是不是非常有趣,但中秋節這天臺灣人民不光有團圓的快樂,也有期盼團圓的愁
思,這不余光中先生就在他的作品《鄉愁》中這樣寫道: 【設計意圖】
從祖國各地的中秋活動順勢過渡到臺灣人民的中秋習俗活動,意在強調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秋這天同樣祈盼祖國團圓。《鄉愁》的播放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臺灣同胞對祖國的思念之情,讓學生感受濃濃的團圓之情。 (二)回憶自己如何過中秋,品味幸福團圓中秋 師:剛才我們感受了余光中先生期盼與大陸親人的團聚的相思,那接下來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是怎么過中秋佳節的呢?(板書:品味中秋) 生:早上起來媽媽買菜,我和爸爸做月餅…… 【設計意圖】
教育部頒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強調,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本環節意在讓學生回憶以前過中秋的情景,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為后面拓展國家團圓做鋪墊。
三、寫下心愿,送出祝福
(一)團圓燈籠寫祝福
師播放國外華人華僑過中秋的畫面5張左右。
師:2018年中秋節還沒到,但我們現在也可以以我們的方式來祈盼家人的團圓,祝福祖國的繁榮,接下來就讓我們將對親人的祝福和對祖國媽媽的祝福寫在心愿卡上吧!寫完之后我們把它貼在團圓燈籠上,開始吧!(板書:送出祝福) 【設計意圖】
《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當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的。而送祝福的過程,就是要幫助學生將一個個模糊的存在狀況明晰化、自覺意識化,本環節選擇象征團圓的燈籠來送祝福,將本課的主題升華至國家層面,并用二年級學生喜歡的方式呈現, 豐富了課堂的形式。 (二)齊唱《國家》送祝福
師:孩子們,一口玉中國,一瓦頂成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團圓則國團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圓!(板書:家、國、團圓)最后在一首《國家》中結束今天的課程!
【設計意圖】
將學生的思念與祝福化作跳動的音符,和課首的《爺爺也為我打月餅》相呼應,讓學生在歌詞中感受團圓對于家庭、對于中華民族的意義,潛移默化地滲透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教育。 板書設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