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團團圓圓過中秋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4課《團團圓圓過中秋》第2課時_江蘇省 - 常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4課《團團圓圓過中秋》第2課時
——“尊老敬老過重陽”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16-17頁,第一單元“我們的節假日”第4課《團團圓圓過中秋》第2課時。
教材分析:
本課旨在讓學生認識秋天里重要的節日——重陽節即敬老節,了解節日文化、感受節日魅力,體會節日與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尊重老人,學會關愛老人,感受不同節日的特點和人們獨特的活動,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教學目標:
1.知道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能說出重陽節的來歷、常見的習俗和活動。 2.具有尊敬長輩、尊重老人的意識和情感,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3.通過采訪他人、觀看影像資料和圖片,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能辨識尊重老人的常見做法。
隨班就讀學生個人目標:
1.知道重陽節要吃重陽糕、要登高、可以看菊花等。
2.能夠說出尊敬老人的行為,如:捶背、倒茶、送禮物等。 3.培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重陽節的來歷、習俗和活動。
2.培養尊敬長輩、尊重老人的意識和情感,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教學準備:
1.視頻:小敏制作重陽糕 2.視頻:全國敬老活動新聞 3.寫繪作業:重陽習俗的收集
4.課前預學單:收集家中長輩年輕時和現在的照片 5.兩場情境表演模擬練習
6.小敏的發言和小敏家長輩的發言 7.重陽糕一份,菊花酒一瓶
教學流程:
一、品嘗美食 走進重陽 通過美食引入,知道重陽節是農歷九月初九,了解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激發學生熱愛民族傳統節日的感情。
二、小組交流 了解重陽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更深刻地了解重陽節的習俗,加深感受。 三、聊天采訪 感悟尊老 利用新聞視頻,學生的采訪調查,延伸到自己家中的老人為社會為家庭做的貢獻,
拉進學生與老人的距離,從心底由衷地敬佩老人。
教學過程:
活動一:品嘗美食 走進重陽 【活動過程】
1. 播放小敏學做重陽糕的VCR,讓小敏與大家分享品嘗美食。
2.人們過的是哪個傳統節日?時間是?(板書:①重陽節、②農歷九月初九)
【設計意圖】知道重陽節是農歷九月初九,了解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激發學生熱愛民族傳統節日的感情。
3.今年的重陽節是哪一天呢?有誰留意過?老師為同學帶了一張掛歷,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 【設計意圖】通過掛歷尋找,進一步強化重陽節是農歷九月初九,同時為教師下面的活動做準備。
4.為什么把農歷九月初九定為重陽節呢?
(課件介紹: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
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所以把這天叫作重陽節。)
活動二:小組交流 了解重陽
【活動過程】
1.小組交流:寫繪作業《我知道的重陽習俗》 (匯報預設:)
(1) 小敏,你知道重陽節吃什么?
吃重陽糕:在這一天,大家都吃重陽糕,意寓健康長壽。 (2) 小雪,你知道重陽節喝什么?
飲菊酒: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據說喝了菊花酒可以祛除百病。 (3)登高:就是登山,是重陽節里最重要的活動。 誰在這個節日里登過山了給大家講講你登高的感受。
重陽節這天,大詩人王維也在登高。學生和教師一起吟誦古詩。(視頻)
(4)賞菊:觀賞菊花。秋天里你們看到過菊花嗎?常州市的青楓公園每年都會舉辦菊花節,大家可以觀賞。 (5)佩茱萸、簪菊花:茱萸是一種植物。在重陽節里,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或插在頭上,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認為這樣可以解除兇穢,以招吉祥。(出示佩茱萸、簪菊花的圖片)
【設計意圖】小組學習,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從而更深刻地了解重陽節的習俗,加深感受。 2.引導學生討論通過了解重陽節的傳統習俗,對重陽節有什么感受?
四、情境表演 學會敬老 通過情境表演,實現生生互動的自我教育目的,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使學生的道德認識得到升華。
3
(活動真多、活動有意思……)
3.小結: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體現。
活動三:聊天采訪 感悟尊老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知道重陽節又叫敬老節,感受社會各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氛圍,激發學生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愿望。
1.師:現在的重陽節還有一個新的名字呢,你們知道嗎?(板書:④敬老)
你知道為什么又叫“敬老節”嗎?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在數字中又是最大的,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所以在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敬老節”。)
2.師: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了“敬老節”這個日子,這種傳統美德就更加能發揚光大了。
每年這個時候,全社會都開展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全國新聞,敬老節的視頻)
【設計意圖】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擴大課堂教學的知識面,讓學生增長見識。 3. 小敏心中的爺爺奶奶
師: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每一個家庭都有老人。
(PPT選取播放有代表性的,孩子們課前收集的爺爺奶奶年輕時和現在的照片)
【設計意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就是一種生活體驗,同時還與老人有了互動溝通。學生通過對長輩的“采訪”,開始了解長輩并從心底由衷地敬佩自己的爺爺奶奶。這源于生活的一個很普通的道理:愛,是因為了解。
(這里給學生自由地向小伙伴夸贊爺爺奶奶的時間,教師可到學生中間去傾聽。)
師:同學們在小組里夸得真起勁,小敏跟全班同學夸一夸自己的爺爺、奶奶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要讓學生自愿上臺發言,把小采訪中感受的爺爺、奶奶的“事跡”一件件擺出來,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對爺爺、奶奶們的道德感悟。 4. 爺爺奶奶眼中的小敏
師:小敏的爺爺奶奶真了不起呀,為社會為家庭做了這么多貢獻。今天我們的課堂就把小敏請來了,讓我們掌聲歡迎——!您的孫女小敏在家表現怎么樣?
5.師:請靜靜地觀察一會兒小敏的爺爺奶奶,他們與年輕時有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教師要給學生們1-2分鐘觀察時間,還可以提醒孩子們相互觀察,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到老人們曾經的年齡與美好,現在的滄桑與疲憊。發現:臉上有皺紋、頭發白了、牙齒越來越少了、拿不了重物、走不動路了...... 師:年輕時,爺爺、奶奶精神飽滿,充滿活力;現在他們年齡大了,體力、精神都不如以前。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老人呢?(板書:⑤尊老)你們想對他們說什么?做什么?
(預設:捶捶背、敲敲腰、聊天、講故事解悶、做家務、送禮物等。)
小結:我們班都是有愛心、懂得尊敬老人的好孩子!與爺爺奶奶分享重陽糕。
【設計意圖】聯系家庭,形成家校合力;老人現身課堂,給孩子即時的真實感,是提高品行訓練實效的好方法。
活動四:情境表演 學會敬老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創設生活情境,組織學生通過說一說、情境模擬的方式,培養學生尊敬老人的意識和行為習慣。
4
1.表演情景劇:學生以四人小組合作表演如何尊敬老人的情景劇,以下故事二選一,加上動作、對話。請兩小組上臺展示。
(1)故事一:“敬老節”這天,小明主動幫爺爺奶奶做事。第二天,他就又恢復原樣了,不聽老人話,寫完作業讓老人給他收拾書包。
(預設:小明的做法不對。小明“敬老節”那天做得很好,但不是“敬老節”的時候,他也應該這樣做,才
是孝敬老人的表現。)
(2)故事二:小強在家很聽爺爺奶奶的話,是個孝順的好孫子,可是在外面看見其他老人有困難需要幫忙,他就裝沒看見,不去理睬。 (預設:小強見到其他老人有困難時應該主動去幫助。)
2.小結:無論是家中的老人還是社會上的老人,我們都應該尊重,只有這樣,才是一個真正敬老、愛老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希望同學們能養成尊敬、敬老、愛老、助老的好習慣,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板書:⑥美德揚)
【設計意圖】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教學中,結合社會生活實際組織學生表演,他們會情不自禁地融于直接的體驗中。這種模擬、體驗,往往能實現生生互動的自我教育目的,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使學生的道德認識得到升華。
全課總結:
【設計意圖】課件播放重陽節的相關圖片,再次感受民族節日文化。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在美麗的秋天還有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多去了解重陽節,參與重陽節的活動,感受這個傳統節日的魅力。(引讀板書:秋高氣爽美德揚,尊老敬老過重陽)
課后延伸:
師: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就要來臨了,你想有怎樣的方法為你身邊的老人表達一份敬意呢?(送賀卡、做重陽糕、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師:尊老敬老不僅僅是在這一天,而是——(板書:⑦全年365天)心動不如行動,快動起來吧!
(常州市蘭陵小學 劉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