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們不亂扔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第10課《我們不亂扔》上海市嘉定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第10課《我們不亂扔》上海市嘉定區第一中學附屬小學
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第一學期
第三單元 我們在公共場所
(一)單元教材分析
統編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包括第9課《這些是大家的》、第10課《我們不亂扔》、第11課《大家排好隊》、第12課《我們小點兒聲》四課。本單元由班級空間擴大到學生時常進出的真正公共場所(這個年齡段,學生基本上還是跟家人共同進入公共場所),通過對“公共財物”“公共衛生”“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養”(如針對當前廣受詬病的“大聲喧嘩”這一習慣)這四個方面的重點引導,旨在幫助學生養成公共場所所需要的文明行為習慣,并在其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本單元四課間的邏輯是并列關系。教師可結合自己學校“文明月”“文明周”之類的教育主題,靈活調整順序,進行安排。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們既要強調遵守規則又不能死守規則。 (二)單元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感受衛生、有序、安靜的公共環境帶給人們的愉悅,初步樹立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的意識,愿意追求文明的公共生活方式。
2.行為與習慣:發現身邊影響公共生活的現象與行為,初步養成遵守公共場所所需要的文明行為習慣。
3.知識與技能:知道一些常見的公共場所基本規則,明確其重要性。學會遵守公共秩序、提高公共文明修養的基本技能。
4.過程與方法:調查公共場所的文明狀況,思考提高公共文明修養的方式,開展公共場所文明行為操練。
道德教育點:守規則、負責任,初步養成公共場所所需要的文明行為習慣。 法治教育點:了解并遵守公共場所常見的基本規則。
(三)具體內容與要求(建議8課時)
【教學設計】
[單元]第一學期第三單元 我們在公共場所 [課題]10.我們不亂扔
[執教]嘉定區第一中學附屬小學 薛雨薇 [教學任務分析] (一)教材分析
《我們不亂扔》是《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的第二課。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中的第5條“懂禮貌,守秩序,愛護公物,行為文明”,第7條“尊重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第8條“愛護動植物,節約資源,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編寫。
本課內容由“我喜歡哪種情景”、“不只是為了干凈”、“這樣可不行”、“我能做到的......”4個欄目構成。第一個欄目旨在引導學生從旁觀者的視角理解環境衛生的意義;第二個欄目意在啟發學生要有垃圾分類的觀念與意識。第三個欄目是對上一欄目的拓展,延伸到其他與公共衛生相關的內容上,旨在對學生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衛生問題進行具體指導。第四個欄目是德育回歸兒童生活的具體體現,真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好習慣。 (二)學情分析
1.二年級學生對公共場所的衛生已有一定的認識和感受,基本能夠做到把垃圾扔進垃圾桶。但是在沒有垃圾桶的特殊情況下應該怎么做?如何進行垃圾分類?遇到不講公共衛生的現象怎么辦?需教師通過教學進一步提高認知及行為習慣。
2.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在思維上具有直觀性,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應用直觀教學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如通過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去體會與思考。 [教學目標]
1.感受不同的公共環境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體會干凈整潔的美好環境帶給人的愉悅,在情感上抵制臟亂的環境,愿意保持個人及公共環境衛生。
2.認識到不亂扔垃圾不僅是一種規則,更是一種責任和文明的體現,愿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美好環境,養成保護公共環境衛生的習慣。
3.懂得一些保持公共衛生的正確做法,對不講衛生的不文明行為能正確辨別,堅決抵制。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不同的公共環境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體會干凈整潔的美好環境帶給人的愉悅,在情感上抵制臟亂的環境,愿意保持個人及公共環境衛生。
教學難點:認識到不亂扔垃圾不僅是一種規則,更是一種責任和文明的體現,愿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美好環境,養成保護公共環境衛生的習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生活場景再現,初步了解什么是公共場所,增強愛護公物的意識。
2.圖片解析,在情境辨析和體驗中感受美好的公共環境帶給人身心的愉悅,發現個人與公共環境衛生之間的關系,初步樹立保持公共場所衛生的意識。
3.知道一些保持公共場所衛生的正確做法,并懂得保持公共環境的干凈整潔是責任和文明的體現,愿意付諸于實際行動。 [教學重點]
圖片解析,在情境辨析和體驗中感受美好的公共環境帶給人身心的愉悅,發現個人與公共環境衛生之間的關系,初步樹立保持公共場所衛生的意識。 [教學難點]
知道一些保持公共場所衛生的正確做法,并懂得保持公共環境的干凈整潔是責任和文明的體現,愿意付諸于實際行動。 [教學設計思路]
(一)根據學生實際,充實目標內容
本學期,我班學生已經在班隊課等課程中得到過有關“垃圾分類”知識的教育,平時我也適當訓練了學生如何在班級中進行垃圾分類,但僅限于“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分類,而通過本課的秋游情境,學生可以在動手實踐中得到進一步提升與鞏固。 (二)適合兒童特點,教學形式生動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設計了“體驗員”、“小偵探”等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情境中去體會及思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公共環境能帶給人不同感受,并在探索活動中初步樹立保持公共場所衛生的意識。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圖片:公共場所;視頻:垃圾分類;課前故事:《小豬扔垃圾》 [教學過程]
課前兩分鐘:故事欣賞 一、“公共場所”離不了
1.小朋友們,你們周末都會去哪些人多的地方? 2.這些地方,你們都認識嗎? (1)隨機出示圖片
(2)這些地方,你可以去,我也可以去,大家都可以去,我們給它一個名字——公共場所【板帖單元名稱:我們在公共場所】
3.不同的公共場所有各種各樣的公共設施,讓我們可以學習和娛樂,每個人都離不了它。 二、公共場所干凈很重要 活動一:借助表情,體會特點
1.可是為什么同一個公共場所,不同時候會有不同樣子呢?請小朋友打開道法書,翻到第38頁【出示游戲界面】……給你喜歡的情景貼上笑臉,你不喜歡的情景,貼上哭臉。 2.學生操作pad:動手貼表情 3.交流
(1)仔細看看你和他貼得一樣嗎?
(2)為什么圖1、3、5都貼了哭臉?(預設:臟、亂) (3)那為什么圖2、4、6得到了笑臉呢?(預設:干凈、整齊) 活動二:情境體驗,加深感受
1.剛才我們都找到了左邊又臟又亂,環境差;而右邊干凈、整齊又優美。待在不同的地方會是怎樣的感受呢?
2.請你們擔任體驗員,分別去不同的現場體驗一下,去哪里體驗呢?【出示要求】請你們翻開小組號碼牌(示范),后面藏著一個數字,如果是2號就去2號情景體驗。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在小組內說一說你的體驗感受。 3.學生自主活動 4.交流體驗感受
(1)請1、3、5的小朋友分享你們的體驗報告
(2)補充圖5:我特別想給它兩個哭臉,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3)請2、4、6的小朋友說說你們的體驗感受
歸納:體驗員們非常用心,體驗感受報告得清清楚楚。我知道了干凈、整潔的環境給我們帶來的好心情!
活動三:情景推理,分析原因
1.那你們想過沒有,為什么同一個地方會有不同的遭遇呢?
2.請你們變身成為小偵探,【出示要求】到你剛剛體驗的情景中,繼續勘察現場,推理一下這里剛剛發生了什么?并在小組中交流。 3.自主活動,小組交流。 4.請偵探小組代表匯報情況
5.小偵探們真厲害,從現場的痕跡推理出了發生的事情。垃圾總會產生的,但有的人亂扔了,有的人不亂扔,我們應該怎么做?【板帖課題:10 我們不亂扔】
歸納:其實圖2、4、6肯定也產生了許多垃圾,而它們卻是這樣的干凈整齊,那是有人盡到了小公民的責任! 三、不只是為了干凈 活動一:讀讀圖片,分析結果
1.那么應該怎么盡責任呢?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要去秋游啦!歡樂的秋游還會發生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1)媒體演示動畫
(2)【出示要求】打開書本39頁,根據號碼,找到相應圖片,仔細讀讀圖,看一看圖中小朋友做了什么?想一想這樣做會怎么樣呢? (3)自主活動,小組交流。 (4)集體交流
(5)我們通過討論,發現不同行為會有不同結果。 活動二:動動拇指,聚焦優點 1.在整個故事里,你想給誰點個贊?
2.聚焦王勇
(1)他做了什么?【板帖:帶上垃圾袋】【板帖:牢記垃圾桶】 (2)用一句話夸一夸他(預設:他很文明、講衛生、好習慣、責任心。) (3)如果都這樣做,那么我們就可以時時生活在這樣優美的環境里。 3.聚焦思考垃圾分類小男孩
(1)你還想給圖中的誰點個贊?為什么? 【板帖:思考怎么做,隨時在行動】 (2)這位小朋友的垃圾要放進哪里呢?誰來告訴他?
(3)那么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垃圾要怎么分類呢?我們一起來看視頻吧!
(4)原來垃圾分類不僅是為了健康,還為了保護環境。秋游時,喝完的水瓶、擦嘴用的餐巾紙、沒吃完的面包、玩具里用完的電池,他們要扔進哪里呢? (5)實踐活動:垃圾分類
(6)垃圾分類學問多,需要我們每個人認真學,一起行動。如果你扔錯了垃圾桶,那也是亂扔哦!【板帖:公共場所講衛生,需要大家一起來】 4.齊讀兒歌 [板書設計] 我們在公共場所
10 我們不亂扔 帶上垃圾袋, 牢記垃圾桶。 思考怎么做, 隨時在行動。 公共場所講衛生, 需要大家一起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