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們在一起,請幫我一下吧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4單元《我們在一起》第二課14請幫我一下吧上海市 - 長寧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14課 《請幫我一下吧》
教材分析:
《請幫我一下吧》是《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4單元《我們在一起》中的第二課,本課根據《課程標準》“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中的第三條“關心他人,友愛同伴,樂于分享”編寫。由四個欄目組成,分別是:“大家都會有困難”、“我要求助嗎”、“我會求助”和“溫暖的‘接力棒’”。
“大家都會有困難”這一欄目以學生在學校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引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曾經遇到過的困難,認識到生活中每個人都曾遇到過困難,從而喚起學生求助的意識,為下一個欄目辨析是否需要求助作鋪墊。
“我要求助嗎”這一欄目中借助小咕嚕這一同齡人形象,提出疑問:是不是所有的困難都需要尋求幫助,讓學生明辨生活中哪些困難需要別人幫助,哪些困難可以自己嘗試解決,旨在避免學生養成事事依賴他人的習慣。
“我會求助”一欄呈現了一個日常生活情境:小朋友的風箏掛在樹上了,怎么辦?周圍有各種各樣的人物,該向誰求助?引導學生進行情境分析,學習求助技能,了解求助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求助對象。
“溫暖的‘接力棒’”這一欄目通過四幅圖,營造了“你幫我,我幫你”的溫暖氣氛,引導學生體會助人的快樂,感悟助人的意義,激發學生助人的動機,從而營造和諧的生活。 學情分析:
1、一年級學生經過半年多的學習生活后,基本適應了學校的生活,結交了新朋友。但有部分學生在遇到一些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困難時,不會向他人求助。也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害怕別人拒絕幫助自己、難為情等原因而不敢求助,從而導致困難無法解決。
2、學生間主動幫助的意識相對較薄弱,一部分學生看到同伴有困難沒有主動幫助的意識,但是如果同伴求助了,還是很樂意幫助同伴的。
3、一年級的學生礙于年齡和能力的限制,不能多角度的思考問題,看待事物也比較片面,分辨不清哪些困難是要主動去尋求幫助的。 教學總目標:
2
1、 采訪調查,交流分享,知道大家都會遇到困難。
2、 看圖交流辨析,知道有些困難是自己可以解決的,有些困難需要向人求助解決。
3、 游戲體驗,樹立遇到困難主動求助的意識。
4、 情境辨析、討論、知道向他人求助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5、 情境模擬,知道向人求助要有文明禮儀。
6、 樂意幫助有需要的同伴,從中感受到互幫互助的快樂,初步養成同伴間互助的習慣。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采訪調查,交流分享,知道大家都會遇到困難。
2、 看圖交流辨析,知道有些困難自己可以解決的,有些困難需要向人求助解決。 3、游戲體驗,樹立遇到困難主動求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看圖交流辨析,知道有些困難自己可以解決的,有些困難需要向人求助解決。 2、游戲體驗,樹立遇到困難主動求助的意識,學會禮貌求助。 教學過程:
活動一:采訪調查,引出“困難”
1、 出示“困難”,拼讀這個詞的拼音,引出“困難”的話題。 2、 交流課前小調查。說說自己和身邊人遇到過哪些困難? 3、教師小結。
引出:大家都會有困難
(設計說明:讓學生通過回憶及課前采訪,知道大家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活動二:看圖交流,辨析困難 (一)看圖交流
1、 出示“水彩筆沒水”、“這個字不認識”圖片,說說他們遇到什么困難。 2、 說說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困難,你會向人求助嗎? 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
3
自己可以解決 (貼圖)(評價:你真棒,能夠通過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 請求幫助解決 (貼圖)(提問:你會對……怎么說?現場模擬) (評價:你真有禮貌,有困難能用征詢的口吻,并用上禮貌詞“請”,引出課題14、請幫我一下吧)
3、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你們有自己想辦法解決的困難和向人求助解決的困難嗎?
1)小組交流分享一下。 2)集體交流
小結:通過小朋友的交流,我們知道了遇到困難,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有些困難是因人而異的,同一件事,對有的小朋友來說不是困難,(指板書)自己可以解決,對于有的小朋友來說是困難,(指板書)需要向人求助解決。 (設計說明:通過觀察交流這兩幅圖,為了引出困難對每個人來說是因人而異的哲學點,有的可以動腦筋自己可以解決,有的可以向人求助解決,同時幫助學生初步養成禮貌求助的意識。) (二)、看圖辨析
1、出示“球掉入河中”的圖,看,小朋友在公園里玩球,一不小心球掉入河中了,這該怎么辦呢?
1)(小組交流,要求:每組說說自己的好辦法。) 2)(集體交流) 出示要求:
A、仔細傾聽別人的發言
B、想一想、辯一辯,伙伴的方法好不好?為什么?
師小結:球掉入河中,對于我們小朋友來說,這是我們不能解決的困難,而需要向別人求助。但是連別人都不能幫我們解決的時候,我們就要學會放棄。 (設計說明:針對“球掉入河中”這個困難進行單獨討論和辨析,是為了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促使學生能夠從別人的發言中,發現對方設想的不合理之處。通過這幅圖的辨析,也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 活動三、游戲體驗、解決困難 1、 出示不會系鞋帶的圖片。
瞧,這個小朋友不會系鞋帶。我想問問我們班有多少小朋友不會系鞋帶
4
的?這對你們來說是困難嗎?其余的小朋友會系鞋帶,對你們來說是困難嗎? 接下來,老師想給我們的小朋友做個游戲小測試,(出示游戲名稱:“一分鐘系鞋帶”),叫一分鐘系鞋帶。對于不會系鞋帶的小朋友來說,尤其是挑戰。我要在一分鐘內讓小朋友系好一個鞋子的鞋帶,行嗎? 一會兒以口令為準,喊“開始”才能正式開始系鞋帶,喊“停”就必須停下手中的動作,哪怕鞋帶沒有系好。沒系完鞋帶的小朋友不用著急,老師和小朋友會想辦法幫你解決的。能做到嗎?(能)不過老師現在遇到一個困難,這個游戲,我一個人忙不過來,我需要一個計時的小朋友,請誰幫我一下吧?(那么多小朋友啊?!我好開心啊,有那么多小朋友愿意幫助黃老師。)
請學生上臺計時(訓練學生如何計時) 2、 游戲正式開始(學生計時、老師觀察)
(老師關注:向人求助解決困難和沒有完成困難的小朋友) 1) 主動尋求幫助解決的。 2) 別人幫助他的。
3) 老師發現還有小朋友沒有系好鞋帶,這是為什么呢?
師小結:系鞋帶對有的小朋友來說不是困難,自己能夠解決,有的小朋友通過求助也解決了困難,剛剛還沒有系完鞋帶的小朋友,現在請你通過禮貌求助的方法,完成任務吧!
(設計說明:通過“一分鐘系鞋帶”的游戲活動,真實反應學生遇到困難后的各種處理方法,引導學生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時,應該學會主動求助。) 活動四:出示學習單、課后完成 出示“小咕嚕的困難”
有個小朋友,他叫小咕嚕,他遇到了很多困難,讓我們看看小咕嚕遇到了哪些困難。(請學生讀一讀)但是小咕嚕分不清,哪些困難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哪些困難需要向別人求助。讓我們回家想一想、說一說,下節課再交流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