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們小點兒聲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我們小點兒聲”-廣西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我們小點兒聲”-廣西省級優課
《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
課題 《 我們小點兒聲》
版本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 第12課
解 讀 理 念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的最后一課。教材針對學生實際,從“教室里面有點吵”入手,通過圖片及文字介紹,讓學生明白什么時候應該小點兒聲;通過圖文故事“做個小小調音師’”,啟發學生自覺減少噪聲;“這里也要小點兒聲”這一活動主題通過減少噪聲的標志以及出示應該小點兒聲的場景,引導學生懂得在公共場所我們要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
解 讀 學 生
二年級的學生趨于穩定,是文明行為養成的關鍵期。他們對公共空間要講文明已有一定的認識基礎,但仍需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從整體上來說,二年級學生對常規的認識不深刻,行為的落實不到位。他們喜歡過集體生活,但自控能力卻不是很好,容易不知不覺地大聲講話,打擾他人而自己卻毫不自知。教材呈現了部分公共場所的真實生活,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進而認識到很公共場所保持安靜是文明的體現和對他人的尊重。
解 讀 教 材
內容標準 培養學生在公共場所小聲說話,不打擾他人的文明行為。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目標 (1)懂得在公共場所應該保持安靜。
(2)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后通過自身去影響他人。
行為與習慣目標 養成在公共場所小聲說話,不打擾他人
的良好習慣。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在公共場所應低聲說話,不影
響他人。
(2)培養判斷是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結合反面事例,學會做一個講文明、
有公德的人。
(2)嘗試運用多種途徑,從我做起,保持公共場所安靜。
教學資源 收集相關圖片、動畫、視頻等,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
(1)知道在公共場所應低聲說話,不影響他人。 (2)懂得在公共場所應該保持安靜。
解 讀 方 法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游戲體驗法、實踐活動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及音樂會噪音錄音。
2.提前分好活動討論小組,選組長、定組名。 3.準備分貝測試儀。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目標達成
環節一: 創設情節 引入新課
創設情境, 導入話題 1.播放課件,介紹新朋友軍軍。 2.邀請學生參加音樂會。 3.請學生談談聽了音樂會的感受。
欣賞音樂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環節二: 深入實際親身體會
1.學習課文,聯系課堂實際展開討論。 2.了解噪音的危害。
3.引導學生1. 引出課文的學習。
2. 請學生討論教師用分貝儀測出討論的分貝,并說說教室1.小組討論教室內的噪音給大家造成的困擾。 2.輕聲討論,避免制造噪
了解噪音的
危害,并養成
自覺輕聲說話的習慣。
3
輕聲討論并談感受。
內的噪音危害。 3. 再次引導學生輕聲討論并總結。
音。 環節三: 這里也要小點兒聲
師生合作探究還有哪些地方也需要小點兒聲。
1. 引導學生展開交流還有哪些地方也需要小點兒聲。 2. 總結這些地方為什么需要小點兒聲。
小組交流展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小點兒聲。
知道人員密集、公共場所等都需要保持安靜。
環節四:做個小小調音師
1. 引導學生認識小點聲提示標志。
2. 觀看視頻,引導學生行為。
3. 總結降低音量的好方法。
1.播放視頻,引導學生幫助皮皮改掉壞習慣。 2.演一演,勸說皮皮,并引導孩子公共場所要小點兒聲。
3.總結降低音量的方法。
1. 通過課前調查知道還有哪些場所需要小點兒聲,認識小點聲提示標志。 2. 觀看視頻,討論不當行為的危害。 3. 想一想降低音量的好辦法。
了解哪些場所需要小點聲并認識小
點聲提示標志,討論得出降低音量的
辦法。
環節五:活動體驗,交流頒發各小組獎品,再次欣賞音樂會談1.組織頒發各小組獎品相機引導學生有秩1.各小組上講臺領獎。
2.再次參加親身實踐文明排隊,輕聲
交流的成果,
4
實踐 感受。 序文明排隊。 2.再次播放音樂會音樂請學生談感受。 3.總結本次活動課。
音樂會并談感受。 明白小點兒
聲的好處。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效 果 預 測
本課從學生熟悉的教室開始,引導學生通過回顧自己的親身感受,體會大聲說話帶給他人和環境的不良后果,聚焦并放大身處其中種種不適的真實體驗,以此來引導學生懂得在公共場所小聲說話、不影響別人,并明白安靜的公共環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維護;通過明理導行,引導學生初步形成在公共場所保持安靜的意識,并在學生自己的學校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予以實踐、落實,改變不良說話習慣的同時,改善生活的環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