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秦始皇陵兵馬俑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浙美版三年級上冊第19課秦始皇陵兵馬俑_陜西省 - 西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浙美版三年級上冊第19課秦始皇陵兵馬俑_陜西省 - 西安
童眼看秦俑
教材分析:
《童眼看秦俑》一課是一節造型·表現的美術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014年4月教育部頒布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兵馬俑充分利用學生對考古的神秘感,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文物的欣賞評述活動中來。從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的秦兵馬俑進入學習活動。秦俑藝術手法細致、明快,手勢、臉部表情神態各異,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征,是泥塑藝術的頂峰,它給世界藝術史增添了無限的光輝。本活動要求學生在了解考古過程的同時,對秦兵俑陣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并欣賞神態各異的兵馬俑,了解其造型特點,嘗試用泥仿造陶俑的形狀捏制一個泥人頭像。
學情分析:因為歷史時間久遠的原因,秦代對于現代的孩子比較陌生,對于秦俑的認識局限于只是一個跟真人大小一樣的泥人,與他們的生活有很大差距,這就要求老師尋找一個橋梁,讓孩子接受并愿意學習和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
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引導學生感受兵馬俑寫實的藝術風格,初步了解雕塑藝術的一些特征。 2、搜集兵馬俑資料,通過大量閱讀這些資料,讓學生初步對兵馬俑有所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學本課的激情。
3、通過《千人千面》段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離生活遙遠的地下軍事王國——秦始皇陵兵馬俑。
4、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線,為了使學生對兵馬俑寫實藝術風格理解,通過學生觀察圖片和模型,并以小組進行討論交流,設計多種學習方法,在自主和諧的氛圍中突破重、難點教學。
5、通過感受古代勞動人民辛苦及外國友人的評價,喚起學生對我們祖國擁有的珍貴文物重視與愛護之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以喚起學生對我們祖國擁有的珍貴文物重視與愛護之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人像的及人物頭像的千人千面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欣賞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刻手法寫實,注重細部刻畫的藝術風格,學生并嘗試用泥塑的方法制作一個兵馬俑的頭像。
教學方法:欣賞、引導、示范、設問 學法:體驗式、合作式、探究式、等 評價方式:“學習過程”“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用具
師: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相關知識、搜集圖片資料和音像資料、制作教學課件、收集陶俑模型、陶泥等。
生:搜集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資料。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一、 初步欣賞, 整體感知秦俑魅力。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尋找美
1、 童眼初感知
同學們,民間說法,隨便在關中找塊
地,一撅頭下去,就能挖出個寶貝,同學們想不想今天在課堂上也試一試?你們挖出來什么了?誰能知道
兵馬俑在西安什么地方嗎?你們誰去過?你知道秦俑是為誰建造的?他有什么作為呀?(老師見同學們課下搜集了兵馬俑的資料,現在分享給你的伙伴們吧。)
學生在老師準備好沙土現場進行考古發掘。
秦俑頭、秦俑、秦俑圖片等。 臨潼 千古一帝秦始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政治上:統一六國 文化上:統一文字
本課的學習通過談話解決“什么是俑?”引出秦
始皇陵兵馬俑是陶制的,讓學生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辛苦,培養學
1、師:這位皇帝真了不起呀。正是這位一生雄圖霸業、叱詫風云的始皇帝。 為了顯示自己的聲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擁有千軍萬馬,所以為自己建造了一個龐大的地下軍事王國——秦始皇陵兵馬俑
經濟上:統一度量衡,統一錢幣。
請小組代表來說。
生的愛國情操。通過互相交流兵馬俑相關的資料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體驗感受——發現美
二、童眼看發現
1、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東側西楊村的農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發現了一些陶俑的殘片和青銅兵器,接著轟動中國、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與世人見面了!朵浵癖R俑》談話解決俑的制作: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俑嗎? 是什么種類的藝術作品?
師:大家想想陶兵馬是怎么制作成的?先用黃土制成一個的大體的模樣,再一件一件的單獨塑造,精雕細刻之后,經高溫燒制而成。秦始皇兵馬俑是中國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國。法國前總理希拉克參觀完說:世界上有 7 大奇跡,現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大家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小組進行自學。 1、秦俑有多高?2、一共有多少俑?3、用了多少年建成?4、平均每年建造多少個?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馬俑是秦始皇陵隨葬的陶兵、陶馬。 用土制作而成。
這是雕塑作品的一種表現手法。這是雕塑作品的一種表現手法。 雕塑的形式一般分圓雕與浮雕。
圓雕: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從四面八方觀賞的立體雕
塑。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凹凸起伏形象地一種雕塑,是一種介于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 現形式。 【黑板上張貼一副兵俑肖像】
板書 又大又多 通過談話解決“什么是俑?”引出秦始皇陵兵馬俑是陶制的,讓學生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辛苦,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并從中穿插有關雕塑的分類和雕塑與繪畫的區別,使學生能過分辨出圓雕和浮雕及繪畫的不同表現形式。
了解并掌握美術專業知識。 介紹繪畫與雕塑的區別。
師:欣賞完兵馬俑的圖片,大家想知道如何又快又好的制作出兵馬俑嗎?現在拿出陶泥,搓成一個粗泥條,把它填在模具里面,注意不要填在外面,盡量用整條的填,F在請在老師規定的時間里做一個兵馬俑。
師:大家發現自己做的兵馬俑跟同學做的兵馬俑跟俑坑中的俑有什么不同?這樣做出來的兵馬俑藝術價值不夠生動,是一件工藝品,但不是一件藝術品。
學生分組開始體驗做兵馬俑。
學生通過制作體會,這種方法雖然快,但是千人一面。
通過學生初次制作練習,讓學生感受模具制作的兵馬俑雖然快,但是是一樣的。
體驗感受——理解美
一、秦俑制作密碼:千人千面 1、“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向何處去?”數千年來,面對浩瀚的蒼穹,不知有多少華夏子孫,感嘆如過客般的人生,從內心深處發出這種類似于天問的追思。30余年來,不知有多少華夏子孫,站在秦俑巨大的展廳里,百感交集地凝望著,在一張張年輕而灰色的臉龐上,尋找自己的影子。
有機會,一定到臨潼去看看吧,在那林林兵陣中的秦俑中,依稀可以尋覓到你我他的身影。請看視頻《千人千面》。同學們看到這些一定想說點什么吧!
2、欣賞圖片和模型(老師邊巡視邊指點)要注意發式、胡須、臉部表情、姿勢、裝束。怎么做成的?
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千人千面的秦俑的特點,8000個
秦俑沒有一張臉是重復的。 這就是秦始皇兵馬俑雕塑群的藝術風格──寫實手法。
學生匯報:兵俑: 頭發:發絲清晰可見。細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豐富
細膩。 衣服:鎧甲一塊塊的,甲釘歷歷可數。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線。
帽子與帽子不同,發髻與發髻不同。 軍隊中的軍官都帶著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圓形的發髻。 兵馬俑雕塑的寫實手法不僅
表現在整體把
學生引入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
參與學習。細
部方面也體現了一絲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同的眼神表露出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有的雙眼圓睜,一股怒氣沖沖的樣子;有的瞇縫著眼,微微含笑;有的眉清目秀,顯得十分機敏;有的目光下視,性格顯得文靜靦腆。
2、帽子與帽子不同,發髻與發髻。 軍隊中的軍官都帶著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圓形的發髻。發式是區分兵馬俑身份的重要標志。 你們的觀察真細致,令老師也佩服。老師也由衷的佩服創造兵馬俑的勞動人民是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如此寫實和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4、找一找自己身邊的同學的五官,看哪些地方跟秦俑比較像?
發式是區分兵馬俑身份的重要標志。
兵俑大致分為三類 士卒俑 軍吏俑 將軍俑
出身關中的秦兵,多寬額、厚唇、闊腮,絕大多數是較厚的單眼皮;從巴蜀來的士卒,圓臉,尖下巴,嘴唇較薄,顯得神情機敏。秦俑的眼睛,雙眼皮者為數極少,與秦軍多為關中人的實際情況基本吻合。
不茍、形象逼真的特點。
通過讓學生找一找自己身邊的同學五官,加深對五官造型的觀察與理解。
體驗感受——表現美
二、體驗制作秦俑
1、 老師示范,首先老師把泥用手掌
揉成一個橢圓形,做泥塑我們可以用塑和刻的方法,老師把橢圓形的泥拿在手里,先用大拇指壓出眼窩的位置,擠壓塑出鼻子的形狀,推出鼻子的高度。用泥條貼出嘴巴和胡子。用刻刀刻出眼瞼的造型。壓出眼珠。
2、 老師今天我作為一個陜西人給你
教師示范,示范學生掌握基本的泥塑技法以及操作手法。
教師巡回輔導,解決學生技
術難題。
通過教師示范解決本課的難點,讓學生快速掌握做泥人的方法。
3、 們講秦俑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們
陜西的每一個孩子都應該了解秦俑,甚至每一個中國人我們都應
該了解秦俑,甚至把它表現出來,今天你們愿不愿意接受這樣一個挑戰?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輔導要點:(1)、學生五官的制作。(2)、學生頭飾的制作。(3)、學生對于技法掌握存在的問題。
學生在制作時是否先由整體入手再到局部,在刻畫細節上可多寬額、厚唇、闊腮,
單眼皮
體
驗感受——表現美
4、 展示評價 1、 制作完成后教師可將全班
同學制作的兵馬俑集中組成方陣,講評小結。 2、 有人說我們每一個中國人
在秦俑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你在表現他時候抓住什么特點?當我們今天看到我們手中的秦俑,我們有看到我們圖片中的秦俑,我們有聽到世人對秦俑的贊頌,作為一個陜西孩子我們有什么樣感受?
學生自評和互評
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在制作秦俑時有哪些體會與感受?自己制作的兵馬俑五官上有哪些自己的影子,有哪些自己獨特的理解。
自豪、驕傲 珍愛國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