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導體與絕緣體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下冊《導體與絕緣體》北京市海淀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下冊《導體與絕緣體》北京市海淀區永豐中心小學
教學目標
1、通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建立和完善導體和絕緣體的科學概念。認識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2、會用簡單電路檢驗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材料;經歷“預測、檢測、記錄、整理、分析”的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在檢測導體和絕緣體的科學探究活動中,發展學生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感受物質是變化的,初步形成安全用電的意識。
2學情分析
在對學生的調查中我發現,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絕大多數學生知道金屬是導體,塑料、木頭是絕緣體,少數學生知道人體、水是導體,甚至有的學生還知道有些絕緣體遇到水之后會變成導體。但這些認識大多是膚淺而零散的,是學生從書本上看來的或聽他人說的,他們并沒有機會親自驗證,處于感性認識階段,需要在課上通過實驗觀察親自來加以驗證,加深體驗與理解。對于學生比較模糊的認識(認為鉛筆芯不能導電等)加以修正。并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和關注,不斷地內化知識,使學生逐步建立科學概念,逐步靠近核心概念。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建立和完善導體和絕緣體的科學概念,認識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教學難點: 用實驗的方法認識人體和自然界中的水也是導體。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一個電路檢測器。讓學生來檢測一下這個電路檢測器能不能正常使用。
2、追問:如果將金屬接頭與另一根導線的塑料皮接觸,小燈泡會不會亮呢?
3、討論為什么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金屬頭連接在一起,小燈泡會亮,而把接根導線外面的塑料皮上,小燈泡就不會亮呢?
4、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導線里的銅絲可以讓電流通過,是容易導電的物體,塑料外皮不能讓電流通過,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看來不同的物體,它們的導電性能也是不一樣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物體的導電性。
【教學設計意圖】通過簡單電路中燈泡亮與不亮的原因分析,了解學生對的初始認識,并為引出本節課的研究主體奠定基礎。
活動2【講授】探究常見物體的導電性,建立導體和絕緣體的科學概念
(一)探究一些常見的物體導電性,初步體會物體的導電能力。
1、談話: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做實驗材料,請同學們根據已有的經驗預測一下這些物體中哪些是容易導電的物體;哪些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把你的預測結果按要求表示在記錄單上。
2、匯報預測結果。
【注:】教師將學生猜測的情況匯總記錄到Excel表格中,對有爭議的物體標注出來,等待檢驗。
【教學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實驗材料,為后面的學習掃清障礙;材料的選取都源于學生的常見物體,力求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生活,使科學教學生活化。
引導學生預測猜想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導電能力,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原有認知,充分暴露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
3、談話:大家的預測是否準確呢,我們還需要通過實驗來進行驗證。想一想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實驗驗證猜想呢?
<4、講述實驗方法:
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然后再把我們要測的物體分別與兩根導線的金屬頭連接在一起,觀察小電珠的變化,判斷它們是否容易導電。
要求:在實驗過程中要按照記錄表中的順序,一個一個的檢驗這些物體的導電性能,每檢測完一個,都要及時的做好記錄。都完成后各組整理好實驗器材,然后對照著自己的記錄單,疏理檢測的結果:看一看到底哪些是容易導電的物體,哪些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注:】教師在材料上埋下伏筆,一半組用的鉛筆芯是不能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出來的,另一半組的是能夠檢測出來的,這就會為后面匯報出現不同的結果,產生爭議做準備。
5、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設計意圖】學生自己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各種物體的導電性能,從中積累更多的感性認識,為概念的建立鋪路搭橋,并糾正學生的前概念;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過渡:通過檢驗,你發現哪些是容易導電的物體,哪些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6、組織匯報:哪些物體容易導電,哪些物體不容易導電?
教師再次將記錄到Excel表格中。
【預設:】
由于材料的不同,在“鉛筆芯是否容易導電”這個問題上引起了學生的爭論。
7、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追問:同樣都是鉛筆芯為什么各組的檢測結果卻不同呢?究竟誰對誰錯呢?我們請兩個持有不同意見的組拿著他們各自的鉛筆芯到前邊借助實物投影再檢驗一次,我們一起來見證他們檢驗的結果。
8、談話:原來兩個組的檢驗結果都是對的,我們先記錄下來放在一邊。
9、教師利用Excel表格中的排序,重新對檢測后的結果進行整理,然后組織學生對利用檢測后的結果進行觀察,發現金屬一般都是容易導電的物體。
10、追問:對于那些檢測出的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和有爭議的物體,你有什么疑義嗎?
11、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
談話:是不是這樣,我們還需要實際檢測一下,由于簡單電路的檢驗范圍有限,這次我們改用另一種更高級的儀器來檢測。(出示:驗電球)
老師這有一個精度較高的檢測儀器,它能快速而準確的分辨出物體的導電能力。如果和它連接的是容易導電的物體,會發光發亮(用驗電球演示檢驗鐵絲的導電性)。但是如果和它連接的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它就不會有任何反應(用驗電球演示檢驗干布條的導電性)。
12、學生再次分組實驗驗證,教師巡視指導。
13、匯報交流,并將結果統計到Excel表格中
提問:通過這次檢測你們有什么新的發現嗎?
學生得出鉛筆芯、自然界的水和人體也是可以導電的。
【教學設計意圖】借助精度極高的檢驗儀來幫助學生認識人體、自然界的水也是導體,通過實驗突破認知難點,并強化了學生正確的前科學概念,為安全用電奠定基礎。
14、在這樣經歷了兩次的檢測過程中,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引導學生認識到,用更科學的儀器進行鑒別,結論更準確一些。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物體的導電能力是不同的。根據物體的導電能力,可以把它們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像鐵釘、鑰匙、水這樣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另一類是像木頭、塑料、膠皮這樣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
【教學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預測—驗證—再驗證—整理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導體、絕緣體的科學概念,使原有認知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由片面上升到全面。
活動3【練習】應用與拓展
1.初步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應用
談話: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忙解決一個小問題:老師想連接一個復雜一些的簡單電路,需要一根較長的導線。(出示:兩根導線)現在我這兒有兩根導線,但是都不夠長,我該怎么辦呢?你們知道應該怎樣把它們接在一起嗎?為什么要把外面的塑料皮去掉?
談話:按照你們說得方法老師真的接好一根導線,但是我發現導線的接頭處金屬絲是裸露在外的,你們覺得在使用中這樣安全嗎?我們應該怎樣使它變得安全呢?
教師演示用絕緣膠帶把導線的接頭纏上。
【教學設計意圖】 創設問題情境,訓練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初步了解導體和絕緣體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同時向他們滲透安全用電的教育。
通過此環節教師還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科學概念的掌握情況,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途徑。
2.分析導體和絕緣體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一組圖片(電筆、電源插頭、電線、開關、耳機插頭),分析導體和絕緣體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應用的?
小結:人們利用導體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的地方。
今天我們認識的都是一些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如果同學們平時留心觀察的話會發現它們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同學們課下可以繼續去尋找導體和絕緣體在生活中應用,并向家人了解一些有關安全用電的小常識,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合理的運用導體和絕緣體,時刻牢記安全用電。
【教學設計意圖】 通過分析日常生活中有關導體絕緣體相關物品的應用,學生能將物體的導電性與它的用途相聯系,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學生進行安全用電的教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