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導體與絕緣體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下冊《導體與絕緣體》廣西 - 賀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下冊《導體與絕緣體》廣西 - 賀州
《導體與絕緣體》教學設計
賀州市平桂區實驗小學 雷敏
【教學內容】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導體與絕緣體》
【教材分析】
《導體與絕緣體》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五節課。通過本單元前四課的學習,學生連接了簡單電路,尋找電路故障,學會使用簡單的電路檢測器,本課內容是認識導體與絕緣體,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初步區分導體與絕緣體,并為后一課開關的認識和制作作鋪墊,幫助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家用電器中導體與絕緣體的認識,同時也是一次安全用電教育。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獲得了一些關于電、以及電是如何工作的知識。這節課是學生開始制定科學規范計劃的第一課,如何悉心引導學生經歷一個科學探究過程,這是本課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四年級學生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經驗判斷甚至是想像代替實際科學實驗,因此,在課堂中強調科學活動的實證精神的培養,每個物體要檢測兩次以上、滲透了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強調學會分工與合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引導學生自行探究,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并構建適合兒童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
過程與方法:學習檢測一塊橡皮的過程,能依據檢測一塊橡皮的“科學規范”的計劃去檢測更多的物體,能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并提出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養成認真細致的探究習慣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用科學規范的檢測方法檢測區分17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的導體和絕緣體。 【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電路檢測器、橡皮、驗電球。
2. 為小組準備:電路檢測器、科學檢測記錄表、17種待檢測物體。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激發探究欲望
1. 觀察簡單的電路連接,說說電流在電路中是怎么流動的。 2. 引出課題。(板書:導體與絕緣體)
(設計意圖:簡單電路演示,通過簡單電路中燈泡亮與不亮的原因分析,了解學生對導體與絕緣體的初始認識)
二、學習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橡皮導電性的方法 1. 提問:怎樣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
2. 預測橡皮能否通過電流使小燈泡發光,并做好記錄。
3. 使“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相互接觸,檢驗小燈泡是否發光。 4. 用兩個檢測頭接觸橡皮的兩端,觀察小燈泡是否發光。
5. 重復檢測一次,并將檢測時小燈泡“亮”或“不亮”的情況記錄下來。
6. 得出結論:橡皮不容易導電。
(設計意圖:親自經歷檢測一塊橡皮導電性的過程,學會并理解科學規范的檢測方法,為后面的檢測活動奠定基礎)
三、檢測身邊17種物體的導電性
1. 在材料盒中為學生提供17種供檢測的材料,一張“我們的檢測記錄”表。
2. 在檢測前,要求學生對每一種物體是否導電做出預測,然后進行實驗,并做好檢測記錄。(活動中,要關注每組學生活動的參與性、興趣的持久性,鼓勵他們學會合作。)
3. 待所有的檢測都完成后,各組整理分析檢測的結果。
4. 在觀察的基礎上對17種物體進行分類,并從分類中發現一定的規律,由學生對導體和絕緣體做出自己的描述。(說明:對螺絲刀這樣復雜物體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識別,知道許多物體構成復雜,有的部分能導電,有的部分不能導電。)
5. 引出導體與絕緣體的概念。
四、討論教室電器設備的絕緣措施和進行安全用電教育
1.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里哪些電器設施是絕緣體做的,哪些是導體做的。 2. 描述絕緣材料的用處,理解各種材料的作用。提醒學生要好好保護電器設備上的絕緣體部分,注意安全用電。
(設計意圖:目的是讓學生積累一些感性經驗,加深對導體和絕緣體的認識,并注意安全用電)
五、總結
人們利用導體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的地方。為了保障我們的安全,我們在生活中要做到安全用電,保護絕緣體。
(總評分析:總之,本課是一堂典型的科學探究活動課。在本課的活動中注重引導學生檢測物體是否導電的“科學規范”性,悉心引導學生經歷一個科學探究過程。重視學生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并提出問題,從而發現規律,形成科學概念,促進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過渡,真正實現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板書設計:
導體與絕緣體
容易讓電流通過 不容易讓電流通過 安全用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