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全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微課
所屬欄目:模擬課、微型課及試講
視頻課題:第五屆全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微課視頻《雨下得有多大》-趙秋燕福建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五屆全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微課視頻《雨下得有多大》-趙秋燕福建省廈門市云頂學校小學科學
《雨下得有多大》實驗教學說課稿
廈門市云頂學校 趙秋燕
廈門市松柏小學 林宏宇
一、使用教材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關心天氣》第3課《雨下得有多大》
二、實驗器材
(一)改進前:學生自制雨量器、噴壺、水源、盛水容器、抹布
(二)改進后(見圖1): 學生自制雨量器、多功能降雨模擬裝置、水源、抹布
圖1 多功能降雨模擬器
三、實驗創新要點/改進要點
(一)原理科學
利用霧化噴頭“能較快、較均勻的制造分散水滴”這一特點,代替教材中利用噴壺模擬降雨,解決實驗中因學生手持不穩、噴壺出水不均、噴灑范圍不穩定等各種不可預測的情況所產生的無關變量,造成實驗結果無明顯規律,學生難以建構“降雨量”的科學概念或混淆其計量單位等教學實踐中的難題。
(二)高效便攜
透明封閉的空間,方便學生全方位觀察,現象直觀有趣,同時避免水花四濺,適合課堂分組實驗探究。實驗盒入水管采用萬用接頭, 可根據實驗室配備外接普通水龍頭、倒U形管、手壓桶裝水泵等水源,實驗完畢后,回收儲水盒里的水,擦拭干凈后折疊收拾,簡潔易打理,解決了教材原實驗中衛生難打理,課堂難組織的難題。
(三)一物多用
實驗盒可拓展搭配地表模型、激光筆、平面鏡等,滿足學生開放性探究“不同土壤的滲水性”、“水土流失”、“光的傳播”等其它課題。
四、實驗原理/實驗設計思路
本實驗裝置將噴頭采用8字形互通連接,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根據伯努利原理,每個噴頭的水壓相同,流量相同,能夠較均勻地制造分散的水滴模擬降雨,僅在開關初開和關閉瞬間存在由中心向外的衰減,故而只要將雨量器對稱擺放,其接受到的水量可視為“同一場雨”,可利用開關實現定量控制。
五、實驗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
1.知道“毫米”是降雨量的計量單位
2.知道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測得的雨量一樣
3.知道口徑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所測量的降雨量一樣
(二)科學探究
1.能夠制作簡易雨量器
2.能夠使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雨量,并使用恰當的計量單位進行記錄
3.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依據證據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三)科學態度
1.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能調整自己的觀點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
教學重點:制作一個相對準確的簡易雨量器。
教學難點:知道口徑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所測量的降雨量一樣
六、實驗教學內容
(一)第一部分:自制雨量器
(二)第二部分:模擬降雨,測量降雨量,發現自制雨量器的不足
(三)第三部分:利用改進的雨量器,再次測量降雨量
七、實驗教學過程
(一)初次模擬降雨,引出研究問題
1.自制雨量器
2.利用新裝置模擬降雨,連續三次測量降雨量
3.匯總實驗數據,通過對比數據,發現誤差
4.學生質疑:為什么“同一場雨”測得的數據非柱狀的雨量器高度差別大,柱狀雨量器測得的高度差不多
表1 第一次模擬降雨測得的雨量 實驗數據匯總表
雨量器 | 形狀 | 口徑/mm | 1分鐘/mm | 2分鐘/mm | 3分鐘/mm |
1 | 圓柱 | 83 | 12 | 23 | 35 |
2 | 方柱 | 61 | 11 | 22 | 33 |
3 | 圓臺 | 51 | 6 | 14 | 23 |
4 | 圓柱 | 55 | 12 | 24 | 35 |
5 | 圓柱 | 100 | 12 | 23 | 35 |
6 | 圓柱 | 63 | 12 | 24 | 36 |
7 | 圓柱 | 65 | 13 | 25 | 37 |
雨量器 | 口徑/mm | 花紋 | 1分鐘/mm | 2分鐘/mm | 3分鐘/mm |
1 | 63 | 無 | 11 | 22 | 33 |
2 | 83 | 無 | 11 | 22 | 33 |
3 | 63 | 淺 | 11 | 22 | 34 |
4 | 65 | 深 | 12 | 23 | 35 |
作者姓名 | 單位名稱 | 聯系電話 | 電子郵箱 |
趙秋燕 | 廈門市云頂學校 | ||
林宏宇 | 廈門市松柏小學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