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選修三國家和國際組織《人民的選擇 歷史的必然》福建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選修三國家和國際組織《人民的選擇 歷史的必然》福建
《人民的選擇 歷史的必然》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思想政治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專題四第一框。本框題共有三目:從資本主義制度行不通講起,再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雛形,最后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明確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體現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性質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絕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必修2《政治生活》中已經學習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歷史學科中也學習了中國近代史,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對本課并不難理解。難點在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本課教學,帶領學生從近代中國志士仁人的探索中體會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行不通,思考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的探索,感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是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必然,從而增強對新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同和自信。 三、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行不通,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形成過程。 能力目標:運用已有的歷史、政治等知識,分析說明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行不通,培養知識遷移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堅信共產黨,熱愛祖國,對我國選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表示認同。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是歷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選擇 五、教學方法
分析講授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習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
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我國有哪些政治制度呢?
學生活動:(回憶必修2《政治生活》有關內容,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教師活動:其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是如何確立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專題四第一框題:人民的選擇 歷史的必然。
【設計意圖】:用習總書記的話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政治認同和自信。 【講授新課】
(一)夢想的破滅: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行不通(板書)
教師活動: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衰敗,中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民族危機空前深重,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誰能說說近代中國是如何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的? 學生活動:(回顧歷史知識,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迫簽訂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
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加深。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標志著外國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
1899-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設計意圖】:通過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喚醒學生對民族危機的認識,為下一個知識做好鋪墊。
教師活動:為了救亡圖存,許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奔走呼號。
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說說中國近代各階級、各階層、各種社會勢力有哪些救亡圖存的活動?
學生活動:(回顧歷史知識,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地主階級:洋務運動。 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 資產階級: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教師活動:洋務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是成功還是失敗的呢?
學生活動:洋務運動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注定失敗。農民階級的保守性、狹隘性,也不可能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勝利。資產階級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運動,注定要失敗。
教師活動:(播放《戊戌變法》視頻,總結學生的發言)那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學生活動: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但是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竊取了,最終以失敗告終。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實現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更談不上實現人民民主。
教師總結: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設計意圖】:層層遞進,用史實材料讓學生深刻體會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行不通。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雛形(板書)
教師活動:經過艱難曲折的探索,中國人民終于認識到,要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必須徹底推翻剝削階級統治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制度,建立新型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當家作主。
學生探究活動:(閱讀課本59頁)思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建立新型政權,進行了哪些不懈探索?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罷工工人代表大會和農民協會;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工農兵代表蘇維埃; 抗日戰爭時期:參議會;
解放戰爭后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各界人民代表大會。
教師活動: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生動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的奮斗歷程。
(播放視頻《農友歌》、《八月桂花遍地開》、《解放區的天》)這三首歌,分別對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建立新型政權而進行不懈探索的哪個階段?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東方紅》片段的播放,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探索新政權時人民的喜悅心情,更好地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所經歷的歷程,同時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材料)材料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罷工工人代表大會和農民協會,已經具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萌芽的性質。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后召開的上海市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創建人民政權的最初嘗試。
材料二: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舉行,會議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國家形式出現的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力機關。
《憲法大綱》提出:中華蘇維埃政權所建設的是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的國家;所有工人農民紅色戰士及一切勞苦民眾都有權選派代表掌握政權的管理。
材料三:解放戰爭時期,廣大解放區普遍建立的鄉村農民大會、區人民代表會議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會議等,為中國革命勝利后在全國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教師活動: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建立新型政權而進行的不懈探索,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師生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建立的政權,只能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同這一國體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復習國體與政體的關系。
【設計意圖】:文字材料的使用,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人民探索新政權實踐的理解,突破難點。復習國體與政體的關系,是對已學知識的總結,也為本專題后面幾框的學習做鋪墊。 (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板書)
教師活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的標志是什么? 學生活動: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召開。
教師活動: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召開前有哪些準備工作呢?展示材料。 學生活動:(閱讀書本60頁,結合教師提供的材料,回答問題。)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的法律基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的組織基礎:全國范圍內的第一次普選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的標志: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教師活動:我們應如何評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形成和確立?
師生總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
結合的偉大創造;是人民的選擇,是歷史的必然。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由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是對前面內容的升華,同時也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不是偶然的,這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今天,我國已經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不是就足夠了呢?不是的,之前我們提到制度自信,這種自信不僅僅是對現行制度的自信,也是因為我們的制度是不斷與時俱進的。因此,習近平同志提出,堅持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斷完善,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課堂練習】
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奮斗,為建立民主共和國嘔心瀝血。據此回答1~2題。
1.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但他所致力的民主共和國的奮斗,終究以失敗告終。這說明( C )
A.中國應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B.中國應實行三權分立制度 C.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行不通 D.孫中山的奮斗沒有任何意義
2.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種政治勢力的政客競相仿效西方議會民主而建立多個政黨,但是他們大多成了各派軍閥、官僚、政客借以爭奪權力的工具。在西方國家普遍采用的議會民主制度,到了中國卻成了一幕幕鬧劇。這是因為( C )
A.在中國不適合建立民主制度
B.君主專制制度在中國延續幾千年,應該繼續保持君主制 C.當時的政黨都是代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利益的 D.各派軍閥、官僚、政客之間的利益不均衡
3.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權、尋求適合的政權組織形式進行了長期的探索。下列屬于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人民民主而進行探索的標志的是( D )
①罷工工人代表大會 ②工農兵代表蘇維埃 ③參議會 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形成和確立表明( D )
①這一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 ②這是與我國國體相適應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 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