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On Your Bike
所屬欄目:高中英語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泉州市中學英語課堂實錄比賽(北師大版)Unit 9 Lesson 1 On Your Bike石獅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泉州市中學英語課堂實錄比賽(北師大版)Unit 9 Lesson 1 On Your Bike石獅
組 別 高中英語
設計主題:Unit 9 Lesson 1 On Your Bike
教學設計內容 | ||
設計主題 |
北師大版Module3 Unit9 Lesson1 On Your Bike | |
1.整體設計思路、指導依據說明 | ||
(1) 指導依據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到,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在接受高中英語教育后應具備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在語言技能的教學中,要將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結合起來,如在閱讀訓練中提取表格信息、讀前、讀后的討論或寫概要、續寫等看、說、寫的活動,避免孤立的單項技能訓練。 (2)概要寫作命題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英語科考試說明(高考綜合改革試驗省份試用)》提供的信息顯示, 從2017年開始的浙江省英語新高考中出現全新的寫作題型——概要寫作。①概要寫作的考查內容:350詞的短文,寫出60詞左右的概要。②概要寫作考查的考生能力:包括 快速閱讀,準確把握文章主旨及各段主要內容的能力; 熟練運用語法知識分析句子成分與結構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概要寫作的語法結構和詞匯的準確性;對固定短語和固定搭配的識記與再現能力,主要體現在不能出現和原文同樣的句子;單詞拼寫能力。 (3)概要語言 1) To use your own words用自己的語言; 2) To be concise精練,簡化 (leave out the details; reduce the examples; simplify the descriptions; eliminate all repetitions. ) 3) To present the information fairly, do not give your own comments客觀地闡述信息,不能加入自己的個人觀點; 4) To use the third person to retell利用第三人稱; 5) Consistent Tense (narration often uses the indefinite present tense or the past tense)基本上使用一般現在時或者過去時,但是時態在概要中必須保持一致。 |
||
2.教學背景分析 | ||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第9單元的第1課,是一篇新聞報道,教學內容以On Your Bike為話題,講述了白自行車在阿姆斯特丹的發展歷程,遵循著新聞“五加一”要素——What、Who、Where、When、Why和 How展開,閱讀材料的內容是“Return of the white bikes!”。這段歷史記錄的基本結構分為四個部分,即“Why Amsterdam is called the “City of Bicycles”; The first “ white bikes” in the 1960s ;White bikes 30 years later & Effects of the white bikes ”。本節課要求學生理解并分析文本結構,尋找段落大意,按照新聞六要素原則并使用自己的話語對該閱讀材料寫一篇60個詞左右的概述。 學生情況分析: 到目前為止,學生已經完成兩個多模塊的學習,學生已經適應和熟悉教材結構,有一定的概括文章主旨及各段主要內容的能力和基礎; 但是因為本節課是全新的課型—讀寫結合之概要寫作,學生可能會不懂概要寫作要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采用探究式發現的學習任務為主,讓同學們在掌握文本結構的同時,運用新聞要素串聯法對每部分材料進行概述,以期減少、緩解學生的焦慮程度,比較順利習得本節課所學內容。 |
||
3.教學目標分析 | ||
經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 1. 了解新聞報道的文章體裁,提取語篇大意,梳理文章結構,提取、歸納事實性信息; 2. 理解并掌握新聞六要素,同時運用六要素來寫一段60個詞左右的概要。 |
||
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 ||
教學重點:
在有限的一節課中寫概要時,如何讓學生把文章的具體信息用一些具有概括功能的詞和句表述出來,而不是抄襲文章的原句,寫出文章的中心大意。 |
||
5.教學過程設計 | ||
步驟1:Pre- reading(5-6mins) Task 1與學生問好以及觀看有關Google self-driving bike的一個微視頻 首先與同學們問好,拉近師生關系;然后在屏幕上展示跟課文相關的智能自行車微視頻,讓學生獲得直觀視聽感受,引導學生思考科技發明的力量帶給人類的益處。 Task 2 呈現一幅含有各種交通工具的模型 在展示圖片的過程中,提出相關問題what kind of transport do the people in Amsterdam usually use? 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進入文本閱讀。 Task 3 談論 展示四幅圖片,談論自行車在荷蘭的流行程度。 Task 4 引出話題 呈現話題:Return of the White bikes,引導學生思考為何作者使用return這個詞在標題中。 【設計意圖】本節課里面有涉及到智能電腦芯片在自行車上的應用,通過微視頻直觀呈現讓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降低了學生對文本理解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有助于學生發展自學能力,為下一步文本閱讀提供鋪墊。 步驟2: While- Reading (21mins) Task 5: 略讀(skimming for the type of writing & main ideas)(4mins) 學生快速閱讀,根據已有知識儲備并結合文本對體裁做出判斷,進一步引導學生,同伴互助找出新聞的六要素,利用平時教過的閱讀策略劃出每段關鍵詞、關鍵句,對文章大意有一個大致脈絡,在此基礎上完成學案上段落大意匹配,文章共四段,共設置四個選項。自主完成后同桌相互對照,最后公布答案,并分析、解釋。 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給出一個思維發散型問題“why is Amsterdam is a good city for cycling ?”引導學生從paragraph1尋找關鍵信息,同同伴合作找出問題的答案。 Task 6: 細讀(careful reading for key information of each paragraph)(8mins) 利用新聞六要素設計相關問題,依托文本相關信息找出每一段的關鍵信息,設計了一個表格,讓學生帶著任務仔細閱讀文本,完成學案上表格練習。然后教師采用走到學生中去和全班問答(學生問-教師答或學生問學生答)的模式對文本的整體和深層做進一步的理解。具體如下:① Para.2:根據20世紀60年代人們騎白自行車的敘述情節,拋出五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細讀文本,按照時間先后分別從when, who, why, how, what(the result)設計相關填空,答案分別是in the 1960, a group of cycling fans, to reduce pollution, to provide free public transport, painted, placed, allowed, leave, finished,和 thieves took the bicycles away。② Para.3-4 Para.3 依據電腦芯片的使用,讓白自行車在30年過后又重新出現,解決了自行車被偷的問題,設計表格填空,答案分別為more than 30 years later, records its every move, insert, are parked, parking places。Para.4 最后一段是人們騎白自行車對交通環境的影響,設計一空,答案是without cars/ less traffic。 Task 7: Recognition of the text with a mind map 設計一個圖表,讓學生根據教師口頭提示,共同來簡要復述課文框架結構。如: ![]() 【設計意圖】一:從細讀和略讀中,學生能從中習得表達目的、行動的一些詞匯,如reduce pollution,painted hundreds of bicycles white;了解敘述一件事情應該用一般過去時,如painted、 failed等關鍵詞;掌握一些有用的表達with a computer chip, insert a special card, are parked, special parking places,同時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敘事六要素重要性的認識,初步實現以讀促寫的目的。二:利用表格呈現閱讀任務:表格的特點在于它包括課文要點,左或右漏空形式可幫助學生利用左或右的提示,在于同伴和老師的合作中找到答案。提高任務的可行性,減少學生畏難情緒。三:采用思維導圖解讀文本: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尋找關鍵信息對文本體裁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種方式提高了閱讀任務的趣味性,訓練了學生遷移性閱讀技能(讀的技能向寫、說等的技能的遷移)。 步驟3:Post-reading (18 mins) 布置課堂概要一篇,要求學生理解并分析文本結構,尋找第二部分(para.2) 和第三部分(para.3-4)內容六要素,主要是圍繞“who did what” & “what was the result”展開。 Task 8: Read to write the main event for each part 首先,簡要介紹概要的定義和步驟及建議,讓同學們習得相關知識儲備,細讀文本,查找第二部分20世紀六十年代白自行車計劃起因、經過和結果要點信息。接著,使用剛才習得的概要寫作方法,特別是連接詞和過去時態的使用,推送出范文一篇,讓學生明白如何寫概要。 其次,預留一定的時間,引導同學們使用剛才寫概要的步驟、方法對第三部分(para.3-4) 30年過后白自行車再次興起的緣由和結果運用六要素進行查找、分析,進行筆頭概述,組詞成句,串聯成段,完成一段段約30個詞左右的概述。提醒學生在組句成段的過程中,應當注意連接詞的使用,使得句子更加連貫、流暢,符合邏輯。完成學案上相關填空,不同組別兩兩互對。 第三,同桌之間互相交流,根據評價表,主要從cover all the points, coherent & logical, use linking words以及good handwriting等方面進行評價,指出對方習作的優點和不足,探討如何提高,培養互助精神;同時挑選一到兩篇習作現場講評,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設計意圖】以課文文本為材料,讓同學們來寫一篇相關概要習作,加上之前在細讀部分用較多時間來掌握相關詞匯短語做知識儲備,具有可行性,難度適中,所有同學有話可說,給同學們8分鐘的時間完成寫作,具有可行性,最后得出成果。請一到兩位同學上臺分享、交流習作,達到預期效果,進一步實現以讀促學的教學目的。 說明:高一學生總體而言,英語水平有限,為了減低難度,減緩學生焦慮,故在概要寫作第一節課堂上只要求理解本文體裁,掌握新聞報道六要素,并能使用適當連接詞以及時態對六要素進行合理組詞成句、成段,即可達到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
||
6.教學評價設計 | ||
評價內容: 1.教學目標評價:第一:是否理解文章的主要結構和文本關鍵信息;第二:概要是否覆蓋所有要點;第三:概要是否連貫、通順并使用自己的語言;第四:能否當場寫一篇相關概要。 2.學習方式評價: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否積極互動主動參與,大膽交流探討,獨立完成并分享習作。 評價方法: 學生通過Assessment來衡量是否完成教學目標。自我評價后,回收評價情況,以便今后及時調整教學。 Assessment 1.Do you have a clear structure about our test book in this period? □Yes □ No Why?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oes your summary writing cover all the points ? □Yes □ No Why?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s your writing coherent & logical? □Yes □ so-so □ no Why?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oes it have good expressions in your writing? □Yes □so-so □ no Why?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ow is the hand writing? □excellent □good □ acceptable Why?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ny words and phrases you appreciate. Word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ras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7.板書設計 | ||
Six elements for a summary: Writing tips for a summary:![]() ![]() When: __________ Tip1 Where: _________ tense: the past tense ![]() How: ___________ Tip2 Why: ___________ What was the result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