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Your Bike
所屬欄目:高中英語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泉州市中學英語課堂實錄比賽(北師大版)高一Unit 9 Wheels Lesson1 On Your Bike南安一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泉州市中學英語課堂實錄比賽(北師大版)高一Unit 9 Wheels Lesson1 On Your Bike南安一中
組 別 高中英語
設計主題:
北師大版高一Unit 9 Wheels Lesson1 On Your Bike
教學設計內容 | |||||||||||||||||||||||||||||||||
設計主題 |
北師大版 高一Unit 9 Wheels Lesson1 On Your Bike | ||||||||||||||||||||||||||||||||
1.整體設計思路、指導依據說明 | |||||||||||||||||||||||||||||||||
本課設計思路主要是通過語言輸入的增加,從而實現語言輸出能力的提高,盡力促成學生將在預習和課堂中所獲取吸收的知識和觀點,合理地表達出來,形成一篇較完整的作文。 由于自行車這個話題為學生所熟悉和喜愛,所以,在課前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相關材料,并通過不斷完善思維導圖的自主獨立預習,對自行車相關話題以及本課的課文內容建構一個較清晰的框架。而本課的設計流程也是基于學生的思維導圖的框架,并做適當延伸拓展,從而引導學生加深對此話題的理解。在課后,依然扣緊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優化自己的思維建構。通過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等學習過程中對所獲取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建立清晰的多層次的知識脈絡,從而為語言運用及表達能力的切實提高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在學生大量泛讀相關材料和精讀課文的基礎上,以讀促寫,加速和加深學生知識的內化和有效輸出。同時,在學生完成寫作的過程中,以寫促讀,引導學生不斷拓寬知識面。在學生開闊視野后,又能進一步再優化語言輸出能力。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建立“讀”--“寫”--“讀”的多次有效循環模式。最終,通過學生“讀”和“寫”這兩種能力反復地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達到學生知識獲取、吸收、運用的良性循環。 |
|||||||||||||||||||||||||||||||||
2.教學背景分析 | |||||||||||||||||||||||||||||||||
教學內容分析: 第九單元Wheels的話題是交通工具,在warm-up環節先對各種各樣陸地、海上、空中交通工具進行分類及熟悉。接著,在各個課時圍繞一些常見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飛機,汽車等,對話題進行擴展和延伸;或者,引入一些新型的交通工具,如太陽能賽車,借此引導學生接觸新型技術和能源,促進學生知識層面與時代的新發展同步并接軌。結束這單元的教學后,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其他交通工具,如摩托車、公交車、火車、動車、地鐵、輪船、熱氣球、直升機等。 本課On Your Bike是第九單元的第一課,奠定了本單元學習的情緒基礎、內容基礎、方法基礎。借由此課,教師應盡力引起學生對本話題的興趣,燃燒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整個交通工具話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情緒基礎。其次,在新話題引入的初始階段,它還承擔了其它重要的任務。在此階段,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走出課本的框架,不局限于對課文內容的熟悉,而是翱翔于更廣闊的知識領域,積極了解本話題內容的方方面面,最大程度地擴充現有的知識體系。最后,教師不應只是單純地“授人以魚”,簡單地將自行車的相關知識堆砌和傳輸;而應該“授人以漁”,切實教會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統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充分運用自主學習能力,對本話題各方面信息進行擴充延伸、歸類整理、加深升華。只有合理建構既有知識體系,才能在實際情景中更加自如地發揮英語運用能力。 所以,為了使學生“由苦學變為樂學,由死學變為活學,由學會變為會學”,本課的教學就是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設計的。針對學生知識系統建構能力的薄弱,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自主預習;針對學生知識深度的不足,教師在設計思維導圖時,在各級分支融入了一些較難的關鍵詞,促進學生思維的由淺入深;針對學生知識表達能力的欠缺,在大量知識輸入的基礎上,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語言表達能力的運用。 本課的教學流程分成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從講評學生課前的思維導圖預習作業入手,引出自行車這個話題,并逐步過渡到阿姆斯特丹的“白色自行車”;第二部分,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阿姆斯特丹為了自行車普及所做出的努力和阿姆斯特丹的“白色自行車“的回歸,在對比60年代的“白色自行車”和90年代的“白色自行車”的異同點,將話題過渡到中國的共享單車;第三部分,借由阿姆斯特丹的“白色自行車”曾經的短暫消失,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教育學生提高公眾意識,保護共享單車,接著,著手介紹共享單車的使用方法、優點和注意事項;第四部分,引導學生對這個話題的相關內容進行討論。簡而言之,前四個部分扣緊自行車這個話題,了解國內外的公益自行車,在閱讀中架構相關知識體系,為語言的實際運用和有效輸出做好充足準備。第五部分,以讀促寫,組織學生當場進行相關話題的即時書面表達,鼓勵學生以最快的反應速度,表達己有的相關知識;第六部分,以寫促讀,課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擴展學生的相關知識。 針對教學目標、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以及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三個方面,本課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融入了一些關于策略的教學設計。首先,基于教學目標,教師將“讀寫結合”策略貫穿本課教學過程始終,步步緊扣,讓閱讀夯實寫作基礎,讓寫作升華閱讀境界,爭取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以讀促寫,以寫促寫”的教學目標。其次,基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教師課前通過給出的思維導圖模版有序地整理并擴充相關知識,課堂上在課前思維導圖作業的基礎上對相關知識拓寬深化,課后分享教師所做的思維導圖,并指導學生進一步拓寬閱讀面,建立一個層次更豐富、內容更立體的知識體系,并將這種知識體系的建立方法運用到本單元的其他話題,如:動車、熱氣球、直升機、渡船等。所以,本課的第二種主要教學策略是通過思維導圖的逐步構建來擴充知識面,整理既有知識,實現知識體系的有序化和多層次性。最后,基于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策略性的教學。學生在平時訓練中,有必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盡力養成在閱讀的同時處理文章信息,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并逐步理清文章脈絡和文章大綱。只有在掌握全局的前提下,完成任務時才能高枕無憂,游刃有余;并且,將所需信息的搜索范圍不斷縮小,快速在相應段落定位相關信息,最終實現快速閱讀,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和效率。 本課使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分析教材,總結段落大意,前后信息對比,建構成有序有層次的知識體系,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而學生的學習方法則采用自主獨立學習和小組學習兩種。 本課的教學輔助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第一,借助思維導圖整理信息;第二,課前在黑板貼海報,幫助學生進入情境;第三,使用多媒體播放PPT和輔助課堂;第四,使用黑板,板書重要信息;第五,借助微信文件傳輸,將學生當堂寫的作文拍照上傳至電腦屏幕;第六,借助自我評價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將此表上傳至網站后臺,以獲取網站自動生成的數據統計情況圖;第七,學生借助批改網給出的建議,將作文反復潤色,并提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交情況,獲取學生的詳細答題情況,為下一階段的作文講評做好準備;第八,通過郵箱,接收學生作業;第九,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作業,等等。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來自于某重點高中校高一的普通班,全班共有50人。學生在高一階段的英語學習取得了較顯著的進步。第一次考試班級平均分為94.5分,而最近的一次考試平均分已經能達到117.3分。整體水平進步很大,學優生也日益增多。140分不再是遙遠的夢想,而130分以上的學生也越來越多,最多的時候達到16人次。這樣子的進步速度使得大部分學生英語的興趣濃厚,思維活躍,也擁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外,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效地拓展課外知識;在課堂中,也愿意積極配合教師參與任務并適時回應。但是,知識系統的建構能力也有待大幅度提高,學生整體的知識深度不足,對知識的準確表達能力也有較大欠缺。 在教學中最常遇到的問題是學生參差不齊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一部分學優生學有余力,大部分學生學有所得。但是,也有個別“潛能生”做任務時,一團霧水,忙碌“盲”碌,蝸行躑躅,無法跟上大家的節奏,需要同學的幫助和教師的額外關注和輔導。所以,上課時我常常安排小組學習,讓每個學生在團隊中互相引導、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從而更好地獲取知識、完善自己。 大部分學生對自行車話題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師該做的是引導學生對既有知識進行有效整理,并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拓展。特別是,在常規教學階段,無法面面俱到關注到的“潛能生”和“學優生”,教師更應針對性地給出分層次的任務,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采取靈活變通的教學策略。在預習階段,盡力縮小“潛能生”跟其他同學的差距;在課后階段,盡力升華“學優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 |
|||||||||||||||||||||||||||||||||
3.教學目標分析 | |||||||||||||||||||||||||||||||||
基于新課程理念,英語教學應致力于發展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完成本課教學之后,大部分學生將能夠在語言知識方面、語言技能方面、情感態度方面、學習策略方面和文化意識方面等獲取一定的提高,具體表現如下: 語言知識方面:了解更多的自行車相關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拓寬知識面;利用思維導圖,分類整理既有的知識,為設定的話題構建有序有效的知識體系; 語言技能方面:能夠在語境中較靈活地運用自行車的相關知識,發展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情感態度方面: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并維持學習情感; 學習策略方面: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文化意識方面:提高環保意識,身體力行地保護環境,減少污染;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提高公眾意識,愛護共享單車等公共財產。 |
|||||||||||||||||||||||||||||||||
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 |||||||||||||||||||||||||||||||||
以本課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結合教材的整體特點、本單元的知識脈絡以及本課的重要性,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安排如下: 教學重點:1. 關于自行車的各種表達,包括自行車的優點和缺點、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等; 2. 阿姆斯特丹的城市特點以及“白色自行車”的發展歷程; 3. 關于中國的共享單車的各種表達; 4. 構建有效合理的思維導圖; 5. 提高環保意識 。 教學難點:1.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擴大知識面; 2.快速閱讀技巧的掌握和熟練運用; 3.切實發展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4.構建有序有效的知識體系; 5.在真實語境中靈活運用各種相關知識; 6.分層次的教學,爭取在照顧好大部分學生的基礎上,讓“學優生”吃飽,讓“潛能生”吃得到。 |
|||||||||||||||||||||||||||||||||
5.教學過程設計 (中文為主 + 所教學科目標語言) |
|||||||||||||||||||||||||||||||||
步驟一:評價預習作業。 1.問候。 設計意圖:問候是每節課必備的,它不僅能夠提醒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還能夠迅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設計意圖:提前幾天將這張思維導圖發送到班級微信群,學生可以完全依照這個框架來建構知識體系,也可以重新設計。一上課,就立刻放映教師的思維導圖,為了保持神秘感,故意把教師的思維導圖做成模糊效果,并明確表示學生的思維導圖設計青出于藍而遠勝于藍,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足夠的信心。 ♦♦(2)簡單說明這份思維導圖的基本結構,并詳細介紹本課的教學流程與思維導圖密不可分的聯系,引導學生關注這份思維導圖的主題詞,主題詞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層級圖的內容分布。 設計意圖:本課的教學流程是usage and types of bikes→ “the white bike” in Amsterdam→public bikes around us→discussion→writing。學生了解課程流程的設置,聽課時會更從容,同時,也有易于學生在課堂上再次將既有的相關知識整理、加工、分類、升華。 ♦♦♦(3)展示學生優秀作業。 設計意圖:自行車的用途廣泛,大眾化。在不少學生提交的作業中,都將自行車的用途歸納得很完整的,所以,從中擇優挑選洪靜上臺展示她的作業,并請學生們進行補充。提供給“學優生”一個展示的機會,是對“學優生”最大的肯定和鼓勵。 而接下來的補充環節,讓學生們在集體合作的過程中完成任務,大大增加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及思想火花碰撞的機會。為了不重復補充信息,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有了保證。為了能有更好的課堂表現,學生課前的準備質量也有了保證。 ♦♦♦♦(4)集中展示學生優秀作業。 高計意圖:自行車的種類繁多,它有著不同的顏色、形狀、尺寸、功能等。課前,我精挑了學生的作業,并在課堂上集中展示。學生豐富多彩的作業,更貼近學生的認知范圍,也更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接著,我用我兒子騎車的照片,展示了我最喜愛的種類----兒童三輪車,并引入“cyclist”這個關鍵詞。由此自然過渡到下一個話題,哪個城市擁有最多的騎自行車的人。 步驟二:阿姆斯特丹與自行車。 1.阿姆斯特丹的城市簡介。 ♦(1)在地圖上定位這個城市。 設計意圖:了解這個城市的基本信息,將干巴巴的文字與真實的環境結合,更有可能在閱讀過程中身臨其境。 ♦♦(2)利用圖片,了解阿姆斯特丹自行車普及的地理優勢和公共建設(如下圖)。 設計意圖:阿姆斯特丹是個很美麗的城市,相信學生可以在圖片中感受到。而學生對于美的追求,一定會挑起他們對本文的興趣和好奇。同時,教師將每張幻燈片與自行車的常用表達句型聯系起來,通過將關鍵詞填充句子,潛移默化地強調關于自行車的一些常用表達,為順暢的寫作鋪路架橋。 ![]() ♦♦♦(3)迅速找出課文中提到的自行車的優點。 設計意圖:這是阿姆斯特丹白色自行車回歸的重要原因,讓整個課堂的情節更有依據,更有故事性。同時,通過學生的反應速度和答案的準確性,檢測學生預習及對課文的熟悉度,更有易于掌握課堂的節奏。最重要的是,自行車的優點是寫作時必備的知識點。 ♦♦♦♦(4)列出自行車的其他優點。 設計意圖:課前,將在課文里找到的四個優點板書,并用海報蓋住。一方面,可以節省課堂寶貴時間,另一方面,海報上各種各樣的自行車也有助于吸引學生進入情景。講解時,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觀點,接納學生千奇百怪的想法,分析、總結、歸納學生的回答,并用概括性的詞語將剩余優點逐一板書,在歡樂的討論中建構知識框架。長此以往,對學生表達的條理性大有裨益。 2.“白色自行車”的回歸。 ♦(1)準確解讀標題的含義。 設計意圖:標題是一篇文章的關鍵要素。讀懂標題,往往能對全文的閱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的標題有兩個關鍵詞“白色自行車”和“回歸”。“回歸”暗含了“白色自行車”的發展演變過程——appear, disappear, reappear。借著標題,教師引導學生尋找它出現、消失和再現的具體時間點,及其它相關信息,并以此為切入點展開對“白色自行車”的討論。 ♦♦(2)對全文的整體理解進行問題設置。 ①Why did “the white bikes” return?(多選題) A.It is convenient to cycle in Amsterdam. B.Bikes move faster than cars. C. They wa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D. Bikes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cars. E. Bikes are symbols of wealth. F. They like cycling. ②What about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 white bikes”?(單選題) A.They are in favor of this plan. B.They are against this plan. 設計意圖:這兩個相關問題都是我自己設計的,為了考查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理解能力。在第一題的選項中融入一些笑點,如“Bikes are symbols of wealth.”,以幽默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再現了自行車的優點。在課堂中,反復出現重難點,是當堂掌握并鞏固知識的有效方法。 而第二題則是觀點態度的理解和表達。理解作者的態度,站在作者的角度來看待文章,是準確閱讀的有力保證,平時就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培養學生的這方面能力。 ♦♦♦(3)段落大意連線題。 ![]()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能快速定位所需信息,在細讀全文之前,有必要先引導學生了解各段落的段落大意,以及各段落之間的相互關系。本輪的連線題的設置,有力地確保了學生“有的放矢”,在下一環節以最快的速度尋找到相關的詳細信息。 ♦♦♦♦(4)對比兩次自行車出現的異同點。 ![]()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章信息的分析整理,為了在視覺上產生鮮明的對比,教師決定采用表格的形式,將兩次自行車的相關信息分別獨立成欄,并用不同顏色顯示,直觀地對比兩次自行車出現情況的異同,同時讓學生思考這些異同點產生的原因及影響。 因為學生課前己預習過課文,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是考查學生快速定位信息的能力,并請學生一完成表格立刻舉手表示。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都了解了快速閱讀的方法,并能在半分鐘內完成這個任務。 ♦♦♦♦♦(5)在對比兩次自行車出現情況的過程中,總結經驗教訓。 設計意圖:首先,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偷竊是可恥的。 其次,“科技改變生活”,自行車再現時技術上的改進,為它在阿姆斯特丹的存在保駕護航,使其存在至今。教師借此機會,強調創新和科技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創新和科技的道路上發展自己。 . 步驟三:中國的共享單車。 1.中國共享單車現狀。 設計意圖:通過呈現中國的共享單車的偷竊和蓄意破壞等惡劣現象,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教育學生遵守單車使用規則,提高公共意識,盡一己所能保護共享單車。以單詞云(如下圖)的形式,呈現 “protect, share, cherish, enjoy”等詞匯,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意識。 ![]() 2.身邊的共享單車。 ♦(1)共享單車的使用方法。 設計意圖:普及有關共享單車的基本信息,以組圖形式呈現共享單車的使用方法,拿出手機,掃碼,解鎖,取車。 ♦♦(2)鼓勵學生多多使用共享單車。 設計意圖:共享單車是簡易便捷、低碳環保的。學生的環保意識的強化,應該是每個教師的責任,在課堂中,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道德良好的青少年是社會良性發展的希望。希望借由鼓勵學生身體力行地使用綠色能源,并建議學生的家人少開洗車多騎自行車,再不斷把環保意識擴散開來,建立“綠色思維”的良性循環。 步驟四:課堂討論。
Do you like shared bikes? Why? Have you ever taken a shared bike? How to use it? Are there matters needing our attention? 設計意圖:做任何任務前都有必要對該任務有個整體認識。 2.教師任意挑選學生,依據上面的問題,進行討論。 事先預測學生的回答。有的學生不喜歡騎自行車,可以討論不喜歡自行車的原因。有的學生喜歡自行車,可是還沒用過共享單車。也有學生常常需要用共享單車。上課時,提問到的學生是常常需要使用共享單車的,可是,由于學校禁帶手機進校園,他只能選擇買卡。我故意提問,“如果有天你忘記帶卡了,怎么辦?”他說,可以找別人借卡或者手機。很機智的學生。 設計意圖:在實際的對話情境中,什么樣的情況都是可能出現的。示范一組有情節的對話,有利于讓學生擺脫干巴巴地照搬預設問題的困境,使他們的對話朝著生活化、情節化的方向轉變,從而擺脫一些定勢思維。學生長期只會死記硬背課文對話必定會產生的一些固定的回答套句,比如:“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盡力帶領學生走出“套路”,走向更真實的情景。 通過這組師生對話的表演展示,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將對話進行下去。事實證明,我設定的討論時間結束的時候,學生還意猶未盡,還有好多好多的想法和觀點想要交流。 3.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第一,當場的小組討論任務能夠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第二,在與同學們的小組討論中,思想的火花有了碰撞的機會,加深他們對話題的理解;第三,學生意猶未盡的討論,激起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此刻的他們不再會害怕寫作,而是充滿了寫作的欲望,急于將自己所有的觀點和想法清楚表達。 步驟五:課堂寫作。 假定你是李華。你的美國朋友Jim在給你的郵件中提到他對中國的共享單車很感興趣,請你給Jim回信并作出簡要介紹。 內容包括:1. 使用方法 2. 優勢 3. 注意事項 4.你的看法。 1. 要求學生在8分鐘內寫出80個左右的單詞。 設計意圖:在學案上附有大量有用的表達可供參考,而本節課的所有流程也都在為這個寫作任務搭設腳手架。課堂作文,為了他們的靈感傾瀉而出,抓住靈感爆發的每一個瞬間,我不要求學生優美地書寫,也允許他們任意地涂改。當堂的寫作任務是實現語言內化到語言表達轉化的重要手段,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而寫作過程中,學生們所遇到的迷團,也會促使他們繼續閱讀,不斷拓寬知識面。 2. 展示優秀學生作品。 設計意圖:挑選部分學生的作品,通過微信拍照投影到電腦屏幕,當作范文,供學生們參考。一方面,學生們能學習到更精致的表達和更高級的用法;另一方面,對寫作能力差距的意識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促進學生更努力地學習。 3. 適當點評。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學生常遇到的一些寫作問題和迷惑,并為學生課后作文的潤色提供明確的方向。例如,有不少學生的寫作欠缺邏輯,寫作內容欠缺銜接,缺乏過渡等等。甚至本課的新單詞 “benefit”也仍有不少學生拼錯。 步驟六:課后延伸。
學生在完成自我評價表的過程中,回憶本話題相關內容,并評估自己的掌握情況及自己與教師預期水平的差距。對自己有個準確的定位和評價,是課后拓寬知識,溫故而知新等一切行動的基礎。
其次,建議學生將作文發送至批改網,再根據批改網的建議反復對作文進行修改和潤色。“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在反復修改的過程中,升華話題主題,提高英語表達能力。
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右上角,再增加一個主題詞“environment”,弄清自行車和環境的相互關系。這項任務旨在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希望學生將環保銘記于心。 再次,隔天教師精選郵箱收到的思維導圖佳作,并將自己的思維導圖插入學生佳作中,請學生辨認哪一份是教師所作。帶著疑問,相信學生們會以認真而學術的態度,仔細對比。在信息對比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再次復習相關話題知識,將話題相關內容有序分類整理,并進一步拓寬了知識面。
設計意圖:形象化地將騎自行車與人生結合起來,升華學生的認知,同時,在即將下課的時候,表達對學生的祝福,希望學生們“天天向上”,讓課堂在美好而積極的氛圍中結束。 Blackboard design(possible version): Unit 9 Wheels Lesson 1 On Your Bike ![]() |
|||||||||||||||||||||||||||||||||
6.教學評價設計 | |||||||||||||||||||||||||||||||||
教師教學評價內容:
評價方法:本課是市級公開課,由聽課老師們填寫學科課堂教學評價表實現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 整體評價不錯,幾乎所有聽課老師都給出了90以上的分值。聽課教師普遍認為本課教學效果優秀。教師專業素養較高,教態親切,課堂用語準確簡潔。師生課前準備充分,學生更是以思維導圖形式建構了初步的知識體系。教學目標明確,課堂設計有新意,教學方式多樣化,時間分配恰當,內容首尾呼應。課件精致,讓學生行走于虛擬的“阿姆斯特丹”,課件與信息技術融合度較高,采用云圖,思維導圖等較新穎的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組織有序,課堂中師生雙邊活動活躍,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語言技能。板書設計合理,利用板書強調本課重點和難點。課后任務的布置結合課堂,并延伸課堂所學。同時,教師也關注學生的價值觀導向,在課堂中滲透環保,保護公共財產等道德方面的教育。 還有幾個方面略有不足。學生在課堂的8分鐘,雖然能寫出較完整的作文,但是普遍缺乏高級表達和詞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著手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深度也略有欠缺,平時應多引導學生思考,閱讀相關文章。 學生學習評價內容: 問卷調查如下表,在課堂上分發了紙質版的自我評價表,也明確表示更希望學生們直接掃二維碼,在網上提交答卷。 Unit 9 Wheels Lesson 1 on Your Bike Class:Class 1, Grade1 Date: Apr.13rd, 2018 ![]() Seat Number: Name: . 1. Did you look through the whole text several times before class? [單選題] * ○A 5 ○B 4 ○C 3 ○D 2 ○E 1 2.Did you master the new words before class? [單選題] * ○A 5 ○B 4 ○C 3 ○D 2 ○E 1 3. Did you collect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about bicycle before class? [單選題] * ○A 5 ○B 4 ○C 3 ○D 2 ○E 1 4. Did you gain some more knowledge in the class? [單選題] * ○A 5 ○B 4 ○C 3 ○D 2 ○E 1 5. Can you list out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about bicycle you have learned in the class? [單選題] * ○1. 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 6. Can you find exact information in the text faster with the learned strategies? [單選題] ○A 5 ○B 4 ○C 3 ○D 2 ○E 1 7. Were you inspired by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單選題] * ○A 5 ○B 4 ○C 3 ○D 2 ○E 1 8.Can you list out the tasks you have completed with team co-operation rather than with your own efforts? [單選題] * ○1. 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 9. Can you apply expressions about bicycle in the context? [單選題] * ○A 5 ○B 4 ○C 3 ○D 2 ○E 1 10. Will you seek for useful expressions about other vehicles? [單選題] * ○A 5 ○B 4 ○C 3 ○D 2 ○E 1 Instructions: You can experience the test on this paper, or you can scan the QR code and complete it online . I prefer the latter one, for I can gather statistical results automatically online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your academic level on this topic. Wish you a wonderful journey every day! 評價方法:學生課后的自我評價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絕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在網上提交問卷,網站后臺自動生成的數據統計信息如下: Self-assessment after Class 1. Did you look through the whole text several times before class? [單選題] ![]() 2.Did you master the new words before class? [單選題] ![]() 3. Did you collect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about bicycle before class? [單選題] ![]() 4. Did you gain some more knowledge in the class? [單選題] ![]() 5. Can you list out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about bicycle you have learned in the class? [單選題] ![]() 6. Can you find exact information in the text faster with the learned strategies? [單選題] ![]() 7. Were you inspired by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單選題] ![]() 8.Can you list out the tasks you have completed with team co-operation rather than with your own efforts? [單選題] ![]() 9. Can you apply expressions about bicycle in the context? [單選題] ![]() 10. Will you seek for useful expressions about other vehicles? [單選題]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