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種群密度調查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節4.1《種群密度調查》北京市 - 懷柔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節4.1《種群密度調查》北京市 - 懷柔區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第一節 種群的特征
——種群密度調查
懷柔一中 曹文竹
【設計理念】
新課程改革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本節課就是以讓學生親身參與探究實驗過程,來初步體驗科學研究過程為設計理念。
【教材分析】
本章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穩態及其調節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宏觀層次來分析生命系統的特征。
【學情分析】
本節實驗課在學生學習了《種群的特征》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生初步了解種群的特征、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
學生在必修一、二的實驗學習過程中已學會并能熟練使用顯微鏡。本節課前學生已了解血球計數板的使用方法,并能通過給出的計算公式計算出酵母菌的種群數量。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簡述種群密度的概念;
舉例說出不同物種種群密度的最佳調查方法; 描述種群密度的調查過程。
2、能力目標:
嘗試調查給定模型的種群密度;
嘗試計數樣品中的酵母菌、黃粉蟲、魚的數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課堂模擬探究種群密度實驗的過程,體驗科學研究過程。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設計探究實驗的能力和實驗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究種群密度調查方法的設計。
難點:樣方的選擇和確定;針對不同生物類群選擇恰當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導入
1.回憶上節課的學習內容,說出種群的特征有哪些?
介紹研究種群密度的意義。
2.種群密度作為最基本的特征,有哪些調查方法?
3.學生嘗試說出給定模型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并計算模型種群密度。
4.打開學案,閱讀并完成學生活動一。
(展示答案)
學生回答: 種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 學生回答.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回憶理論知識,為實驗提供理論支持。
學生回憶理論知識,為實驗提供理論支持。
創設問題情境,給出實驗模型,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生活動
三、小結
四、作業
要求:
1. 小組任務:一二組完成活動二;三
組完成活動三;四組完成活動四的內容,提前完成的小組可以參加其他小組活動。 2. 個人任務:在活動的過程中,做好
實驗過程記錄和實驗數據統計與實驗結果計算。 3. 組長任務:小組分工、組織討論并
完成實驗、統計實驗結果。
通過本節課,我們模擬了探究實驗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同學們通過你們的學習和討論,你們能科學的解決問題嗎? 請把你們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統計在一起,我們下節課一起進行討論和分析。
給出模型中酵母菌數目估算值;黃粉蟲、魚的準確數目。 布置作業:
1.分析實驗過程,說出不同生物類群的最適種群數量調查方法。
2.比較實驗結果與實際數量,若不同,分析原因。
小組分工。 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小組討論完善實驗;
學生獨立或小組共同完成實驗操作內容;
實驗結果統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統計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學生課后完成。
創設問題情境,給出實驗模型,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設計探究實驗的能力和學生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
學生匯報實驗結果,分析實驗過程。鍛煉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課后總結,鞏固知識,加深記憶。 培養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和歸納知識的能力。
板書設計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第一節 種群的特征
——種群密度調查 1. 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樣方法、標志重捕法 2. 探究性實驗的步驟:
提出問題 ↓ 作出假設 ↓ 設計實驗 ↓
實驗結果與分析
↓
得出實驗結論
學生體會本節課核心內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