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民間美術,民居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魯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民間美術與民居》第一課時-安徽省 - 淮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魯美2003課標版《美術鑒賞》附錄
《民間美術與民居 》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本課民居與民間美術,是來自我們身邊的藝術,懂得欣賞是生活中的一大樂趣,也是培養審美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這樣的文明古國,各式各樣的民居,帶給我們深厚而豐富的歷史信息,幫助我們了解祖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作為當代青年,更有必要、也有責任了解和認識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懂得去欣賞和保護它們。
高中美術鑒賞課,就是要通過各種美術作品的熏陶,開闊學生視野,充實學生知識,幫助他們建立高層次的欣賞水準和藝術趣味,培養新時代有素養的社會公民。
2、內容結構
本課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微課導入,列舉了一些特色民居和民間美術,以此引出課題。
第二部分用不同民居對比,學生自主討論的方式開展教學,體會得出民居具有的文化性(民族文化和地域性文化)和藝術性特點。
第三部分重點分析皖南徽派民居,任務分派給各個小組,分別探究問題,學生總結。
第四部分拓展與思考:如何對待漸漸破敗消失的民居? 3、教學重點:探討不同類型的民居藝術和民間美術,理解民居藝術的規律特點。 4、教學難點:理解民居的情感價值,它的歷史感,是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支柱,幫助學生學會欣賞和探究民居的歷史美和文化美,熱愛并保護自己的美麗家園。 5、本課的擴展目標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訓練,即以欣賞民居和民間藝術為出發點,引導學生關注現實中城市建設和民居保護之間的矛盾性和依存性,樹立正確的立場。
二、教學過程
一、 微課導入,遼闊的華夏大地上,有各具特色的民居,如華北地區的四合
院,福建客家的土樓,蒙古族的氈包,黃土高原的窯洞,江南綠野上的白墻黑瓦,云南傣族的竹樓,生活在這些民居中的人們,又用靈巧的雙手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民間美術,如年畫,剪紙,泥塑,木雕石雕等。民居有了民間美術的裝飾點綴,更顯濃郁的生活氣息。 二、學情分析與提問:
1、你見過哪些傳統民居?
2、你想了解傳統民居哪些方面的知識? (結合身邊的古民居,引起學生興趣) 學生回答,徽派民居,北京四合院等,是的,淮北有特色的老房子是哪里啊,大家看一段視頻,這是濉溪老街,老師的老家,這里的青石板路歷史悠久,是清末民國時期的一個周姓紳士倡導,動用民工數千人,,用了上萬方石料,曾經一度繁華,十幾個大商鋪林立,前店后坊,熱鬧非常,現在青石板路依舊,商鋪早已失去往日的輝煌,許多住戶商家搬走了,目前許多地方城市修建,該
怎樣對待這個老街,大家思考一下。
3、通過兩組民居圖片,學生分析得出:民居的不同,是因為文化不同,包括民族文化和地域性文化。黃土高原窯洞與竹樓對比,客家土樓和蒙古包對比。 4、藝術性不同,各族人民常把自己的心愿、信仰和審美觀念,把自己所最希望、最喜愛的東西,用現實的或象征的手法,反映到民居的裝飾、花紋、色彩和樣式等結構中去,有的喜歡貼剪紙年畫,有的喜歡木雕磚雕,各地區各民族的民居呈現出豐富多彩和百花爭艷的民族特色。
二、 重點介紹分析皖南徽派民居
作為安徽人的驕傲,有黃山的奇松,有口子窖的濃淳,還有“畫里人家 ”的徽派民居。
一、絕美的江南畫卷 宏村 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 • 山列畫屏,雨余翠欲滴。秋葉更春花,紛披似錦織。
• 二、崇文重教,光宗耀祖。 貧者因書富,富者因書貴。愚者得書賢,賢者得書利。 父子尚書,兄弟九進士,一榜十九進士等,讀書做官者高達296人,自宋代以來,出過28位狀元,17位宰相, 以文垂世的如朱熹,胡適,在其他領域名人更是燦若繁星。
學生小組探究:
• 1、徽州古村落總體布局
• 2、徽派建筑細部藝術 – 色彩與材質 • 3、徽派建筑細部藝術 - 天井 • 4、徽派建筑細部藝術 - 馬頭墻 • 5、徽派建筑細部藝術 - 三雕 • 6、徽派建筑細部藝術 - 點窗 • 7、徽州古村落空間形態- 巷弄 • 8、傳統民居的情感價值 三、學生集體探究:
• 1、新的城鎮建設,如何對待漸漸破敗消失的古民居?
• 民居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它們既是前人留下的遺物,又是我們傳遞給后人的禮物,既是過去文明匯聚和交流的結果,又是未來的記憶與希望的表達。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傳統民居村落,2012年以來,我國大部分傳統村落已被列為保護對象。 • 1)、傳統民居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保護它有利于保持中華文化的完整多樣,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 • 2)、保護傳統民居,有利于發揮傳統文化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作用, • 3)、文化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才能發展,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缺點:老、舊,鄉村人口流失,民居失修 1傳統村落是“活史書”,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對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
2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
2、請就保護和利用傳統民居和村落提出幾條建議。 1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業。
2修繕古民居,古建筑,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吸引力。 3開發特色手工藝產品,傳承傳統技藝。
4開展民俗節慶,尋根問祖活動,傳承歷史文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