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的第四單元第三課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浙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專題四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第三節 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學案)
【課標要求】:
以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報刊、影視發展的基本史實;了解互聯網的發展概況,嘗試通過對短短的十幾年的互聯網發展史,了解今天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
2、過程與方法:搜集圖片、文字資料,編寫自己所了解的報刊、影視或互聯網發展史;觀看不同時期的一些優秀的影視作品,加深對社會變遷的了解;組織不同小組制作相關教學題材的網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報刊發展的狀況,認識到中國社會的輿論環境逐漸改善,推動了中國社會健康有序地發展;今天中國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作為一名中學生,應當正確面對網絡的誘惑。
【學習重點】:報刊、影視、互聯網發展的狀況。 【學習難點】:中國社會飛速發展對互聯網的影響。 【課前預習】: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1、依據預習案通讀教材,進行知識梳理;勾畫課本并寫上提示語、標注序號;熟記基礎知識。將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標出來,并填寫到后面“我的疑問”處,以備課上集體討論、突破。 2、完成預習自測題目。 【內容框架】: 一、大眾報業的發展 1.背景:(1)內因:①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為報業提供了物質條件;
②近代社會形勢急劇變化,人們渴求對動蕩社會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種報刊不斷涌現; ③民主思想的傳播促進了報刊業的發展。
(2)外因:西方人辦報熱潮的推動。 2.概況:(1)西人辦報:從19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在華傳教士興起辦報熱潮,拉開中國近代報刊業
的序幕。
(2)國人辦報:①開始:1873年,在漢口出版的《_____________》,開創了國人辦報的先例。
②高潮:維新運動期間形成影響較大的《中外紀聞》、《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發展:民國成立后,_____________報刊報刊更加活躍,并按戲曲、電影、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類別實現了專門分工,讀者可依據自己的興趣購買。
3、中國近代報業的特點:①以報道、記錄、宣傳、批判、形成輿論為主要內容的新聞事業功能,是報刊的主要任務。它滿足知識界“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對人們尤其是知識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響。
②它具有強烈的政治性,機關報成了新聞傳媒的主體,報紙重視言論,尤其注重政論,中國的傳媒事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挽救民族危亡聯系在一起。
③它隨著中國國內政治運動和知識分子群體的形成而出現高潮,維新運動中出現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現高潮。
【小組合作探究:報刊的發展對社會生活產生哪些影響。】
二、廣播影視的普及 (一).廣播事業
- 2 -
(1)產生:20世紀20年代初。
(2)西人開辦:1923年1月,由 _____________ 在上海創辦“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臺”。 (3)近代國人自辦:
①第一座________ 廣播電臺:1926年6月,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開播。 ②第一座________ 廣播電臺:1927年3月,__________________新新公司開辦。 ③第一座 _______ 廣播電臺:1928年8月,中央廣播電臺在___________開播。 (4)現代發展:
①新中國成立后,逐漸建立起從______到________的各級廣播電臺。
②改革開放以來,廣播節目極大增多,部分節目實現___________ ,人口綜合覆蓋率高,節目內容豐富多彩。
(5)影響: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_______________ ,文化娛樂和其他信息服務的重要工具。 (二).電影事業
1、歷程:經歷了從____________到有聲,從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從進口片到國產片的發展歷程。 2、出現:1896年8月,上海徐園“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新中國第一次進行電影放映。 3、誕生:1905年,任景豐拍攝了京劇《定軍山》片段,是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 4、快速發展:民國時期 電影代表作: 20世紀二三十年代 《孤兒救祖記》《火燒紅蓮寺》《姊妹花》《 _____________ 》 抗戰結束后
《八千里路云和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花江上》《小城之春》《萬家燈火》《 _____________》
5、新中國成立后,進入一個新時期:
(1)改革開放前,電影創作中過份強調政治宣傳作用,造成題材單一的傾向。
(2)改革開放后,我國多部影片在國際國內電影節上獲獎,增強了中國電影在中的影響力。 電影代表作:《小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電視事業
(1)起步:1958年5月1日,_______開始試播,這是中國第一家電視臺。 (2)發展
①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更名為____________。 ②此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___________紛紛宣告成立。 ③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天上______轉發,地上________傳播”的廣電覆蓋新格局逐漸形成。 ④2008年6月,“中星9號”通信衛星發射成功,解決了_____和__________收看電視難的問題。 ⑤目前已建成從中央到地方,________的多系列、多層次、多語種、多形態的廣播電視傳播網絡。
【小組合作探究:影視的雙重作用。】
三、互聯網與民眾生活的漸變
1.歷程(1)1993年,中國第一條互聯網專線正式開通。
(2)截至2008年底,中國互聯網普及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2.應用
(1)政治生活:政府職能部門的網絡化,為普通民眾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服務。
(2)經濟生活:構筑新型的家庭經濟生活。網上購物成為其興起后出現的一種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 其他:電子郵件、即時通信、博客、論壇、電子報刊等,都成為民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3.評價
(1)積極:正在改變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與交往方式,催生著當代中國經濟生活的新觀念和新模式 (2)消極:存在著信任度與安全感較低、網絡沉迷情況等負面影響。 4、如何正確對待互聯網:
- 3 -
【辯論:互聯網的利弊,及如何正確對待互聯網。】
【經典例題】:
1、伊朗門事件、克林頓丑聞事件、美軍虐俘事件,這些丑聞被記者屢屢被曝光。這突出反映了( ) A.西方國家民主政治進程出現曲折 B.政府完全處于公民的監督之下
C.第三次科技革命負面影響增大 D.報刊、網絡和電視等媒介監督作用增強
2、1897年10月,嚴復等人在天津創辦《國聞報》,一方面選擇百余種外國報刊作為稿件來源, 另一方面還派員到各地采訪,國內偏重于北方各省,國外則設訪員于倫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紐約、華盛頓等處。這表明
A.國內無報刊供其選稿 B.維新派要讓讀者了解國內外大事 C.清政府允許自由辦報 D.維新思想的傳播僅限于北方各省 1909年,《京華百二竹枝詞》曰:“報紙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漸開通。眼前報館如林立,不見‘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為當時報紙名稱)。”這一描述表明 A.報紙宣傳成為變革根本動力 B.描述者倡導報紙產業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報紙的教化功能 D.報紙輿論受到專制政府控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