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研究物質性質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六主題二1、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福建省 - 廈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揭秘“魚浮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通過對“速效魚浮靈”增氧原理的探究以及對溶液酸堿性對雙氧水分解影響的探究,學習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與程序,建構單變量對照實驗思維模型。學生學習從實驗中獲取有效信息,建立“宏觀-微觀-符號-曲線”四重表征,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學科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并應用單一變量的對照實驗思維模型設計實驗,探究陌生情境下的化學問題; 2.學習并體驗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與程序。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身邊的化學—認識魚浮靈
廈門是一個美麗海濱城市,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出海捕魚是沿海的漁民們的日常工作。那么同學們來想一想,漁民從海上捕的魚在運輸的過程,常遇到的問題會有什么?
水體缺氧是常見的一個問題,缺氧會導致魚蝦窒息死亡,造成經濟損失。那么漁民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圖片,魚浮頭,水體含氧量太低,導致魚類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呼吸空氣,出現浮頭的現象。)
魚浮靈是常用的一種化學增氧劑。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查閱資料可知過碳酸鈉的成分是2Na2CO3•3H2O2。魚浮靈的增氧原理是什么呢?
思考,缺氧或者細菌感染等。
思考,可以想辦法給水體增氧。 聯想家里的魚缸,可以在水體里放入氧氣泵;也可以加入化學試劑產生氧氣。
共同閱讀“速效魚浮靈”的說明書。魚浮靈是一種速效增氧劑,能夠進行魚蝦缺氧的急救等。 學生對魚浮靈的成分感覺好奇,什么是“過碳酸鈉”?
碳酸鈉和雙氧水都是熟悉的物質,但是二者一起出現,學生有點迷糊。
從遠洋運輸海魚會遇到的實際問題入手,選擇魚浮靈作為探究對象,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并幫助學生形成從生活中發現化學問題的意識。 學習閱讀產品說明書,從中獲得信息,并學習運用現代網絡來查詢陌生信息。
2、活動一:探究魚浮靈點的增氧原理
【提出問題】
魚浮靈的增氧原理是什么? 【進行猜想1】 【評價猜想1】
教師幫助學生找到如何分析Na2CO3與H2O2是否會發生化學反應的角度。 角度1.復分解反應視角 角度2.氧化還原視角
資料:H2O2是一種弱酸,酸性比碳酸弱。
問題1:分析碳酸鈉溶液中有什么微粒?
問題2:可能是什么微粒起到促進雙氧水分解的作用?
【進行猜想2】
可能是CO32-促進雙氧水分解 可能是OH-促進雙氧水分解
可能是OH-和CO32-共同促進雙氧水分解
過渡:我們進行大膽猜想,并分析猜想,得出最為合理的猜想,接下來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評價實驗方案:往等體積等濃度的
雙氧水溶液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等pH的碳酸鈉和氫氧化鈉溶液,另外一只試管不加,觀察______
【分組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OH-或CO32-是否促進雙氧水分解
試劑和儀器:試管、等pH的碳酸
學生思考,進行猜想
猜想1,可能是Na2CO3與H2O2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O2
猜想2,可能是碳酸鈉催化雙氧水分解,促進氧氣的釋放。
學生小組討論,認為Na2CO3與H2O2不會發生復分解反應,碳酸鈉也沒有還原性不會與雙氧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排除猜想1,認為碳酸鈉有可能催化雙氧水的分解。
學生分析,碳酸鈉水溶液有H2O、Na+、CO32-、OH-
學生初步猜想,Na+、CO32- 和OH-都有可能。聯想到NaCl在海水里含量很高,故排除Na+。
評價教師給出的實驗方案。 1. 對照實驗,思想是控制變量
法。
2. 通過對照(2)(3)組實驗,可以判斷CO32- 對雙氧水分解的影響,對照(1)(2)實驗,可以判斷OH-對雙氧水分解的影響,得出結論。 3. 觀察氣泡產生的快慢。
學生分組實驗,得出結論。
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進行實驗—結果分析—得出結論。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學習向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掌握探究實驗的一般思路,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并應用與解決實際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在團隊中協調與自我表達的能力。
培養學生對照實驗思想。
定量思想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思想,高一的學生應該逐步理解并掌握。 運用傳感器
鈉和氫氧化鈉溶液
實驗步驟:取三只試管,分別加入
等體積3%的雙氧水,再分別加入等體積、等pH的Na2CO3和NaOH
溶液,另外一只試管不加,再向三
只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蕩,觀察現象。 說明:在加完藥品后,再分別往3支試管中加入約1滴管的肥皂水,
目的是什么? 過渡:理論上這個實驗方案可行,但是我們實際動手做下來發現現
象不明顯,那么我們需要對實驗方案進行改進。 【實驗方案的改進】
無法通過定性觀察產生氣泡
的快慢,那我們需要從定量的角度進行測定。我們需要測定什么數據呢?
當我們不方便測定產生氣體
的體積時候,我們可以測定相同時間內反應容器壓強的改變量,通過測定壓強的改變量,可以得出產生
氣體的量和反應快慢。 【演示實驗】
藥品:等pH的Na2CO3和NaOH溶液,3%H2O2 ;
儀器:錐形瓶、燒杯、量筒、磁力攪拌器、相對壓強傳感器。
磁力攪拌器:往反應液中加入磁
子,磁子在磁力的作用下不斷旋轉,可以將液體混合均勻。
相對壓強傳感器:相對壓強一般和當地大氣壓相對,設定當地大氣壓
可以幫助我們更明顯的觀察到產生氣泡的情況。 【匯報交流】三只試管都產生不少泡泡,但是對照不明顯,無法得出結論。
生:相同時間內產生氣體的量。
可以讓學生體會定量思
想,同時提
高學生數據
分析的實戰能力。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結論應該是
發散的,多
元化的,而
不是老師指
定的。
學生內心仍
有很多疑惑,化學探
究過程不應牽著學生
走,而是讓
學生自己選
擇探究的方向,體現“自
主探究”的
原則。
理論研究即查閱資料是
科學探究的
另外一只
手,學生應該學習并習慣查閱資
料,包括網
絡和書籍,
來解決遇到的問題。
為0。通過數碼轉換器,可以在電腦上讀出任何時刻體系的相對壓強。
【結果討論】
OH-促進雙氧水分解。
過渡:什么原因呢?我們進行實驗探究得到的結論,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理論分析。通過查閱資料得到這些信息:
資料1:CO32-會部分與水反應生成OH-,使溶液顯堿性。 資料2:堿性條件下,過氧化氫分解機理:
H2O2 + OH- →HOO- + H2O H2O2+ HOO-→OH-+ H2O+ O2 【過渡】如果堿性更強,雙氧水分解會更快還是更慢呢?
觀察現象,記錄數據,結果討論
(1)(2)組相比,反應30s后,相對壓強(2)>(1)
(2)(3)組相比,反應30s,相對壓強相差不大。
思考:
碳酸鈉溶液中的OH-是由部分CO32-與水反應生成的;
OH-濃度越大,第一步反應更容易發生,于是放出氧氣更快。 酸性條件下,猜想雙氧水較為穩定,不容易放出氧氣。
3.活動二:探究溶液酸堿性對雙氧水分解快慢的影響
【提出問題】
不同的酸堿性條件下雙氧水分解快慢究竟是不是如我們所預測的呢?
【進行猜想】
【設計實驗】探究溶液酸堿性對雙氧水分解快慢的影響
【數據分析】
猜想1:堿性越強,雙氧水釋放氧氣越快。
猜想2:酸性條件下,雙氧水釋放氧氣較慢。
小組討論
往等濃度等體積的雙氧水溶液中,分別加入鹽酸、氫氧化鈉來調節溶液的pH。
pH大致為:3、8、10、14
在第一個探究活動基礎下,針對想解決的新問題設計了新的探究活動。
學生可以在第二次探究活動中,運用第一次探究活動習得的探究方法和一般思路。
應用對照實驗思想解決問題。
進行數據分析和結果討論,得出多元化的結論。
進行產品評測,讓學生體會生產生活中選擇過碳酸鈉的意義。初步體會化學工程的思想,包括速率、環保、經濟、運輸等。
【結果討論】
師,接下來我們需要通過查閱資料
來幫助我們進一步弄清反應的本
質原因。 資料:雙氧水分解反應快慢與堿性有關,當pH10~11.6時, pH越大,分解越快;當pH=11.6時,分解速度最快;當pH>11.6時,pH越大,分解越慢。 我們在之前的活動中,探究了魚浮靈的增氧原理以及溶液酸堿性對雙氧水分解快慢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運用我們獲得的結論進行產品評測。 活動三:【產品評測】 評價魚浮靈、雙氧水與過氧化鈉作為增氧劑的優劣 小資料:室溫下,碳酸鈉溶液的pH約為10-12。 師:從反應快慢、環保、經濟角度而言,碳酸鈉是雙氧水的一個好朋友。溶液呈堿性還可以吸收水體里的CO2等酸性物質,可以維持水體的酸堿度。加入碳酸鈉后可以制成固體粉末,方便雙氧水的運輸。因此,過碳酸鈉也得名固體雙氧水。
1. 酸性條件下,雙氧水分解明
顯變慢
2. 堿性條件下,雙氧水分解更
快
3. 堿性越強,雙氧水分解越快,但是堿性過大,雙氧水分解反而變慢。
生1: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強堿,堿性太強,對水體環境有較大的破壞。
生2:加入碳酸鈉后,使得雙氧水分解變快
生3:加入碳酸鈉后,溶液呈堿性,可以吸收生物釋放的CO2 生4:雙氧水是液體,不好運輸,制備成過碳酸鈉更好運輸。 …… 引導學生說出心中的疑惑,并運用理論研究加以分析。
4. 小
結
通過以上三個活動,我們體驗了一把化學探究的程序,分別是提出問題、做出猜想、進行實驗、結果討論,再通過理論研究來進行解釋獲得最終結論。我們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進行化學探究,解決遇到的化學問題。同學們在今后的化學學習中,可以學習運用這樣的化學探究思路來解決身邊的化學問題。
學習、聆聽、分享
總結化學探究的程序。
5.思考題:
“鈣多寶”也是常見的化學增氧
劑。
閱讀“鈣多寶”說明書,與“魚浮靈”說明書比較,你了解到了什么? 1.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鈣多寶增氧原理; 2.思考為什么鈣多寶是持續供氧劑,而魚浮靈是速效增氧劑? 3.說一說你如果是漁民請來的幫手,會指導漁民們在什么情況下使用“魚浮靈”、“鈣多寶”?
生1:鈣多寶主要成分是過氧化鈣CaO2 生2:鈣多寶是一種持續供氧劑,而魚浮靈是速效增氧劑。 生3:鈣多寶比魚浮靈好在可以為甲殼類動物提供所需要的礦物質。 生:2CaO2+2H2O=2Ca(OH)2+O2↑ 猜想是否與過氧化鈣、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有關。
選擇另外一種增氧劑,是本節課情境的增進點,比對說明書,提出各種發散性的想法。并運用已有知
識加以分
析、解決問題。理論聯系實際,評測了2中增氧劑后,引導學生從使
用者的角度
進行分析。
體現了“化
學源于生活,又服務
于生活。”
四、板書設計
《揭秘“魚浮靈”》
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觀察法、實驗法、分類法、比較法 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程序:
提出問題→做出猜想→進行實驗→結果討論→理論研究
五、設計反思
我們經常思考,為什么我們學生做了很多習題和試卷,但是遇到一些較為靈活的題目常常不知所措,答非所問。我想學生缺乏一個化學的認知視角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應該是學生化學學科素養不足帶來的問題。對問題解決的研究歷來是我們教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但長期以來我們較為重視對人工設計的一般問題解決的研究,忽視對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研究。
《揭秘“魚浮靈”》此課題來源于生活,可以將研究性學習實施具體化,體現了“化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我們設計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課程,目標是促使程度較好的學生在進行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學習過程中,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進行有意義、有目的的活
化學探究、解決問題 實驗探究
動,并能把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有效遷移應用到解決生活問題中去。
學生化學素養的培育應該是一個潛移默化且長久的過程,它絕非一堂課可以完成的。同時從現在的考卷可以看出,化學學科考試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外,還需要進行這樣應用性的教學活動,引領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現實的問題,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