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國家權力機關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六課我國國家機構-國家權力機關-福建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六課我國國家機構-國家權力機關-福建省漳州
第六課第一框 國家權力機關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 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學 戴亞妹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知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認識全國人大的地位、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2. 能力目標:
提高對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認識;明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機關體系中的地位;能夠判斷和區分人大的職權。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提高對于國家權力機關的認識,自覺擁護國家權力機關,增強對全國人大的崇敬,培養時政敏感性。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2. 教學難點: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多媒體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景渲染:三月,初春的北京生機盎然、暖意融融,人民大會堂氣氛莊重而熱烈。2970名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的重托出席盛會。民之所思,必有所達;民之所盼,必有所為。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來了解人民代表大會是怎樣性質的國家機關、擁有哪些職權?
設計意圖:通過語言描述、圖片展示進行情景渲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開篇點題。
(二)講授新課
環節一:人民當家做主
2018年3月5-20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2970名全國人大代表共商國是。
設疑:僅有2970名人大代表就能表決通過關系13億人民的大事,這說明了人民是怎樣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力的?
設計意圖:學生結合前面所學“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知識,表述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行使國家權力的具體形式。明白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權力機關,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國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務。
環節二:認識國家機構
憲法原文明確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通過觀看小視頻:《憲法》第三章“國家機構”,思考我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組成、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的地位、性質。
設計意圖:
①通過視頻學生直觀認識我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組成,結合中央國家機構組織系統簡圖,知道全國人大的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全國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在整個國家機關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②通過類比中央國家機構組織,學生自主完善地方國家機構組成,認識地方人大的性質——本行政區域內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都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同時將中央與地方進行類比,有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環節三: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要議程
學生自主閱讀課本78-80的知識,迅速概括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小組代表們通過課前的準備,緊密結合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時事熱點,帶領學生共同探討和學習人民代表大會的四項職權——
①時事播報:選舉和決定任免新一屆國家領導人,游戲搶答認識國家領導人,學習人大的“任免權”
②法律直通車: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隨機提問法律知識,學習人大的“立法權”。
③解讀兩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認識國務院部門的調整,關系國計民生,學習人大的“決定權”。
④新聞評論:聽取審議和批準“一府兩院”工作報告,明確全國人大的地位,學習人大的“監督權”。
設計意圖:
①學生課前收集相關時事材料,自主學習、合作探討、解讀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增強時政敏感性。
②在小組匯報的過程中,運用搶答、隨機提問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有意識地對知識點上進行梳理、完善,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人大的職權。
環節四:聚焦福建省人大
①表格整理人大的四項職權后,播放視頻,聚焦地方人大,簡介福建十三屆人大的主要內容。
②以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為新聞材料,依據材料表述學生判斷區分人大的四項職權,與全國人大的對比(區別和聯系)。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學生直觀了解省情。通過新聞材料的分析和判斷,當堂做題、數據報告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糾錯,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