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集體生活,成就我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六課第二框集體生活成就我-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六課第二框集體生活成就我-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
《集體生活成就我》教學設計
授課時間
2017年4月20日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集體生活成就我 課型 新授課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七年級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書
課標依據
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我與他人和集體”中的“在集體中成長”。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
2.1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主動參與班級和學校活動,并發揮積極作用。有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感受學校生活的幸福,體會團結的力量。
2.2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與寬容,尊重、幫助他人,與人為善。
2.4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能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競爭,敢于競爭,善于合作。
核心素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本課旨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體生活,在認真做事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價值,體驗責任感,做有擔當的人。
教材分析
“在集體中成長”主題內容主要是圍繞初中生社會性發展過程中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而設計的。“在集體中成長”是初中生成長歷程中的重要途徑,也是初中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達成條件和實現路徑。接續前面所學,將道德學習從自我認識、與他人交往方面擴展到集體生活。同時,通過在集體生活的學習中,逐漸深入公共生活的要素,進一步擴展青春生命成長的學習資源,為第四單元聚焦法治生活,以及八年級展開的社會公共生活的學習奠定基礎。
集體生活是學生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園地,社會性發展與個性發展又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本課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怎么在集體中發展個性。 不是生硬地去談服從,而是引導學生感受集體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價值和作用。強調集體對個性的豐富和完善,從而引導學生學會過集體生活。 學情分析
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人的內部世界、內心品質發生了興趣;開始要求了解別人的和自己的個性特點并評價自己;能夠更自覺地評價別人和自己的個性品質。但在認識自己的個性時,還具有片面性和不穩定性。
九班學生總體概況:在集體生活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如有特長的學生在為大家服務、承擔一定的責任時,不僅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而且能為個人的成長提供鍛煉自我、展示個性的平臺,但在工作中處理不好與同學的關系、不容易被同學理解與接納。部分學生在集體中因為志趣相投,形成比較穩固的小群體,彼此互相體諒與幫助,也比較依賴集體,但是在集體生活中個性鮮明、不懂得如何在集體生活中更好地發展個性。部分學生在集體中沉默寡言,與他人缺乏互動,不主動參與集體生活。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回顧集體活動中與人相處,增強學生接納、尊重、理解、包容他人的品質。學生分享認真做事的過程,體驗到責任感,養成有責任心、樂于助人的品質。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勇于承擔的個性品質。 2.能力目標
通過分享事例,思考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提高學生在集體中的交往與溝通的技能。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通過他人評價形成自我覺察、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3.知識目標
知道集體生活對于個人在涵養品格與個性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在集體中涵養品格 教學難點:在集體生活中發展個性
設計思路: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于學生生活實際,創設真實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加深對集體中生活美好情感的印象,體會集體生活對個人成長的意義。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集體生活與自我成長的關系,在交流分享中擴展經驗,在獨立思考和分享交流的過程中提高道德踐行的能力,實現教學中“知、情、意、行”的統一。
教學資源 音像資源:學生參加學校各項活動的圖片、校歌音頻 文本資源:學校勛章活動文件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及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展示班級參加活動視頻 欣賞視頻 帶入情境,導入新課
環節一 15分鐘
1.提出問題,引導思考
集體生活對你有什么影響? 2.教師小結:
引導學生認識到集體生活培養
我們負責任的態度和能力以及人際交往的基本態度與能力。
1.思考問題
2.分享交流
從每個學生自主思考集體生活對自己的影響,深入認識集體生活對個人成長的作用。在教師引導下,幫助學生從感性體驗上升到理性認識。
講授新課
環節二 20分鐘 1. 提出思考問題:
說說你理解的個性是什么?教師結合學生所答,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個性。
2.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我最懂你”學習單。
3.教師組織學生完成“__________之星”推薦。 4.教師小結:
結合部分學生的推薦,引導學生認識個性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個人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影響。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共同活動,把握機遇,自主發展,在集體活動中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的個性。
1.思考對個性的理解
2.小組成員完成“我最懂你”學習單,組內交流分享。
3.推選本組“______之星”。
基于學生對個性的正確認識,小組活動使學生能夠通過他人評價認識到自己的個性和個性對于融入社會的重要性,進而在集體中發展、完善個性。
環節三 3 分鐘 展示課外辯論賽要求 正方:規則是促進人的個性發展。
反方:規則是約束人的個性發
展。
1.課下搜集資料
2.課上組織活動
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合作意識與規則意識、進一步加深“在集
體中發展個性,涵養品
格,成就個人”的正確認識,同時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基礎。
課堂小 結2分鐘 集體生活能夠涵養品德、培養能力、發展個性,集體生活中每個成員既要取長補短完善自我,又要堅守自我發展個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利用學生實際生活,創設教育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與感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集體生活對個人成長的作用。通過實踐活動設計,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集體生活與自我成長的問題,在合作分享中擴展經驗,在獨立思考和分享交流的過程中提高道德踐行的能力。但是在中考背景下,如何使一節課“美貌”與“適用”兼顧?夢想在遠方,我還在路上„„
感謝您的傾聽!敬請批評指教!
勛章活動評選標準解讀
1、外伸內涵之星:人文底蘊 1)人文積淀 重點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2)人文情懷
重點是: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3)審美情趣
重點是: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 2、科學探究之星:科學精神 1)理性思維
重點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2)批判質疑
重點是: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
3)勇于探究
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 3、樂學善思之星:學會學習 1)樂學善學 重點是: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點是: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于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識
重點是: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絡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4、陽光健康之星:健康生活 1)珍愛生命
重點是: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
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點是: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制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點是: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5、責任擔當之星:責任擔當 1)社會責任
重點是: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愿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并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
2)國家認同
重點是: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行動。 3)國際理解
重點是: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6、實踐創新之星:實踐創新 1)勞動意識
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2)問題解決
重點是: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復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3)技術運用
重點是: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系,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維,能將創意和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