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集體生活邀請我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六課第一框《集體生活邀請我》廣東省 - 珠海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六課第一框《集體生活邀請我》廣東省 - 珠海
《集體生活邀請我》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六課第一框《集體生活邀請我》
【教學對象】
中學七年級
【教材分析】
1.中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
2016年9月,教育部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本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以“班集體生活”作為教學的主要素材,設計重視取材于學生生活,課堂回到學生中去,重點在培養學生感受集體的溫暖,學會過集體的生活,承擔對集體的責任,在集體中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以上能較好地符合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
2.課程標準的要求
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我與他人和集體”中的“在集體中成長”。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主動參與班級和學校活動,并發揮積極作用。有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感受學校生活的幸福,體會團結的力量”。
3.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集體生活邀請我”,共有兩目。
第一目“集體的溫暖”,主要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每個人都有過集體生活的需要;二是個人在集體中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三是感受集體榮譽感 。
第二目“集體的力量”,主要幫助學生認識集體的力量,明確集體是有共同目標、分工明確的整體,集體可以完成許多單憑個人力量無法完成的事情, 集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
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發現集體生活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積極投入集體生活的正向情感。
【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從對師長的依賴慢慢走向獨立,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個性化需求。集體生活給初中生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學會在集體生活中與他人合作,尋找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有助于初中生感受到歸屬感,找到個人成長的力量之源。在集體生活中借助集體和他人的幫助,可以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為未來的社會化發展奠定基礎。因此,過集體生活是初中生的情感需要,也是初中生成長必不可少的。
【學習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對班集體生活的回憶,感受集體帶給自
己的溫暖和力量,體會集體中的安全感、歸屬感和榮譽感。
2
2.能力目標:學習過集體生活,提高在集體生活中關愛他人、努力擔當、
為集體爭得榮譽的能力。
3.知識目標:了解集體的內涵,知道集體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
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同時集體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
【教學難點】
集體帶給我們溫暖,每個人都有過集體生活的需要
【教學策略】
(1)采集生成法:以生本教育理念為依托,通過課前對學生進行問題采集,了解學生問題,針對學生的調查問卷,利用學生的真實案例,進行加工改造后創設為核心案例。
(2)核心(沖突)案例教學法:以一個核心案例為出發點,學生圍繞案例中的矛盾沖突點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教師補充以輔助材料,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透視問題本質,掌握相關的知識。
(3)積極引導法,通過教師引導發問、學生交流分享,在學生的自我分享中學會知識。
【課前準備】
針對所在班級進行了信息和資料的采集:(采集表見附錄1)
1、課前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于現在班集體的認同感、影響力等認知情2、利用班會課時間已提前開展“最美少年”的評選; 3、所在班級相關大型集體活動的照片和視頻收集整理;
通過課前信息和資料的采集,將學生對班集體最感興趣及存在的問題整合,作為教學中的核心問題,確定整體教學思路。此外,“最美少年”的評選結果也作為教學設計中最大的亮點——“尋找身邊的力量”的素材,評選結果將于實際課堂上展示。【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熱身活動:團隊合作之小組齊步走 熱身活動:團隊合作之小組齊步走 具體操作方法: 1、隨機選擇兩個小組,課前僅有1-2分鐘的時間練
習;
2、正式上課時間兩個小組分別展示練習結果;
3、全班同學現場投票,選出較為整齊的一組。
教師提問:同樣的時間內,獲勝的小組為什么可以走得比較整齊?
1、表演小組現場展示;
2、其他同學觀看表演后投票,以整齊為標準選出獲勝小組;
3、學生回答投票的原因。
本活動一是活躍氣氛;二是以行為體驗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什么是集體,什么是更好的集體;三是引出本課正題——集體。
講授新課 活動一:這一年,我們在五班 播放視頻:《這一年,我們在五班》 教師過渡:五班這個集體成立快一年,一年中,五班人一起參加活動、一起學習,一起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這一
年,充滿了我們很多共同的回憶,請同學們來分享你在五班集體生活的感受。
學生觀看視頻,回顧一年來在五班的集體生活。
分享:在五班,你的感受。
通過播放視頻,學生在視頻中看到過去一年在五班的點滴,勾起學生對一些班級大型集體活動體驗的記憶。
另外,通過部分學生的感受分享,也能將其他學生帶入情境,同時自然引出每個人都有過集體生活的需要,需要集體的安全感、歸屬感和榮譽感。
活動二:這一年,五班碩果累累
教師過渡:這一年的五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各類活動以及學習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五班?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
學生回顧今天五班取得的成果,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分享集體
通過分享,將集體的力量來源具體化,一個優秀的集體,往往
5
小組討論: 1、時間:3分鐘; 2、討論問題:五班取得今天的成績,具體原因有哪些? 3、每組有一個記錄員,記錄小組討論結果;(小組討論記錄卡見附錄2) 4、討論時間截止,即開始搶答。
的力量來源于什么。 歸因于多種因素; 同時也引導學生認識,每一個渺小的個人力量,優化組合,共同努力也能成就一個強大的集體。
活動三:影響五班人
教師過渡:相信很多同學對五班有著自己的情感,我們自信,因為我們在五班,我們驕傲,因為我們共同創造了五班。那老師想問,五班,具體影響了你什么?
學生分享集體對自己的具體影響,可以是整體,也可以是集體中的某個人,某些事對自己的影響。
不同學生在集體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集體對他們的具體影響也不甚相同。通過學生分享,可以發現集體對于成員的具體的影響,也為下一環節“尋找身邊的力量”做鋪墊。
活動四:尋找身邊的力量
教師展示“五班最美少年”評選結果。
活力少年:肖家瑞 推薦理由:
他總是能給人一種元氣滿滿的感覺。課前帶著我們大聲朗讀,上課積極地回答問題、活躍氣氛。他的活力總能感染身邊的人。
他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懷揣著一顆敢拼敢闖的心,浪跡五班。
智慧少年:劉譚波 推薦理由:
小小的身體里蘊含著大大的能量。
學生根據推薦理由,猜一猜身邊的榜樣是誰。
前期的調查問卷顯示:部分學生對于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強,有些學生可能會忽視身邊的榜樣,或是糾結于集體的一些負面力量,對于集體并沒有太多的歸屬感。
而此環節正是將“集體我經常懷疑,他的才智怎么可以如滔滔江水,源源不斷。
他經常幫同學解答各類疑難題目,堪稱行走的“作業幫”,而且還是幽默的“作業幫”。
才藝少年:陳方茹 推薦理由: 她是女生; 我時常覺得,她應該是體育系的女生;
體育場上總能看到她拼搏的身影,跑步、跳高„„熱愛運動的她為班級攬下了校運會的不少獎項,毫無疑問,她是運動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她也是五班大帝國的驕傲。
美德少年:付雨琪 推薦理由:
總能看到一個嬌小可愛的身影,教室里、教室外。每天她嘴角掛著的笑容,總讓人心情愉快;每次她彎腰拾起地上的垃圾,每次她開心地幫助他人,總能讓我感覺到道德的閃光;
我覺得她很美。美在她外在顯露的燦爛笑臉,更美在她的一言一行,無一不在詮釋著熱情、平和,還有那純樸真誠的善良。
最美少年:陳洋琛 推薦理由:
他是行走的“一休哥”,靈性十足,可愛幽默;
他是真人版的“百科全書”,常居成績榜首,在同學眼中,似乎沒有他解答不出來題,認真的他總是自帶光環;
他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亦是五班“國寶級的人物”,德才兼備的他是五
的力量”具體
化、生活化,榜樣就在身邊,就是學生再熟悉不過的一些平凡的同學,這樣的力量更具有說服力,也更具有現實意義。
7
班人心服口服的榜樣。
最美團隊:班干部、
科代表 推薦理由:
他們做著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有時人前遭白眼,人后黯然神傷;
他們愿意犧牲自己的時間,有時難免耽誤個人的學習;
他們不是集體中最優秀的人,卻是在這個集體需要時首先站出來的人,不因能力,只因責任心;他們是一個小集體,卻致力服務于另一個更大的集體。
結束新課
教師寄語 結語:希望大家學會去發現身邊的美,體會這個集體的
溫暖和正面力量。 盡管這個集體不完美,但是我依然熱愛它。 盡管這個集體不完美,但是我愿意去發揮自己的力量,讓它更美好。
最后,很多時候集體帶來的意義和力量,是其他人和事無法取代的,今天的課只是個開始,以后我們將遇到更多的集體,也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去延續這些集體賦予你的意義和力量。
學生 聆聽
承接“尋找身邊的力量”的氛圍,教師有感而發的一番寄語,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美,感受他們身上的正面力量,并喚醒自身的責任感,想要為集體出一份力的責任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