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植樹的牧羊人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14植樹的牧羊人-河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14植樹的牧羊人-河南省 - 鞏義
植樹的牧羊人
(多文本閱讀)
選文:
《植樹的牧羊人》、《那樹》、《樹的敬畏》、《敬畏自然》 學習目標:
1.默讀課文,熟練運用圈點批注方法。
2.采用跳讀或尋讀的方法,篩選信息,說說人類應該怎樣對待樹,對待自然。 3.抒寫感悟,深化對環境保護的理解。 閱讀方法推薦:
1、掃讀法。掃讀法是指對文章內容一目數行、一目十行地掃瞄,以大容量獲取信息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掃讀法不像傳統閱讀方法那樣逐字逐句地來讀,而是將眼停的視域盡可能擴大,將幾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頁文字作為每次眼停的注視單位,在快速掃視中獲得對文章或書籍的總體印象、整體理解。
2、跳讀法。跳讀法是指跳過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而直取讀物的關鍵性內容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跳讀與掃讀不同,掃讀是逐頁掃視,而跳讀則是有所取舍地跳躍式前進,只停留在那些最有價值的內容上閱讀,其他次要內容則大段大段甚至整頁整頁地略過。
3、尋讀法。尋讀法是指為得到急需的有關資料,在眾多相關書籍資料中搜尋查找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尋讀時,要在快速掃視書頁的過程中,能夠很快地對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問題的細節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術語等,作出識別判斷。 學習過程:
一、 自主學習
采用掃讀法默讀四篇文章,整體感知。(指向學習目標一)
二、合作探究
采用跳讀或尋讀的方法,完成以下題目:(指向學習目標二)
(一)荒野的樹:
《植樹的牧羊人》30多年來種了多少樹,他生活的環境有什么變化?
明確:
初遇牧羊人:毫無生趣,村落都成了廢墟,環境惡劣。
再見牧羊人:鄉景依舊如昔,但已萌發生機;樹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溪流,各種草木開始復現。
最后一次相見:景象完全改觀了,甚至連空氣也不一樣了;整個鄉間散發出健康與富裕的光芒,處處呈現著幸福與安適的景貌。 或者:
最初,廢棄的村莊、干涸的水井、干旱的土地、荒廢的房屋、尖塔傾圮的教堂,毫無生命跡象,令人絕望!
現在,牧羊人的堅持,產生了生命的奇跡——寸草不生的荒蕪高原變成了綠樹蔥蘢、溪水潺潺的幸福之地;曾經荒廢的山村也重新煥發了活力,很多人搬來安家,整齊的農莊、干凈的農舍,人們歡快地跳舞,孩子們在樹林間大鬧。昔日荒無人煙的廢墟,現在處處顯露著生活的幸福與安適。
四十年后山村的蔥蘢富饒與四十年前山村的荒涼破敗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過渡:提到環保,大家對種植樹木的作用一點都不陌生。的確,種植樹木對于改善荒野的環
境功不可沒。但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城鎮化進程越來越快,一些新的問題也亟待我們解決。下面,我們就以樹為起點,來深入探討環保問題。
(二)城市的樹:
閱讀《那樹》,回答1-2小題。
1. 那是一棵怎樣的樹?(外形方面、品格方面)有怎樣的命運?(人類是怎樣對待這棵大
樹的)
★ 有著堅固而穩定身軀的奇特大樹:它老態、佝僂、但堅固穩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濕
的樹皮。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樹身像生鐵鑄就。
★ 對人類大有功德的大樹:成為人們心靈的慰藉;炎熱的夏,送來陰涼和清凈;朦朧的夜
晚,送給情人溫馨的感覺;它擴張著蔭庇的面積,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總之,大樹是人類的守護神。
★ 有著無私奉獻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品性的大樹:當大樹的生存受到威脅,身處逆境時,
它仍然奉獻著生命的綠色,醞釀著詩意。 ★ 有愛心的大樹:自己面臨殺戮時,;也要告訴體內的螞蟻國民,讓其安全撤離,表現一種
愛心。
過渡:那樹,是大自然的強者,茂盛繁密;那樹,是人類的朋友,給我們濃濃的綠蔭、心靈
的慰藉。這樣的大樹讓人肅然起敬,讓我們用贊嘆的語氣來讀——那樹啊!那哪里是樹,那是人類的守護神!
但是,人類是怎樣對待這棵大樹的?
早期:人們祈求樹的保佑,在樹下乘涼,與樹的關系溫馨和睦。 近期:抱怨嫌棄大樹阻礙發展 人的行動:(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然后概括)(個別學生朗讀)
A、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挨過來。所有原來在地面上自然生長的東西都被鏟除,被連根拔起。只有那樹被一重又一重死魚般的灰白色包圍,連根須都被壓路機輾進灰色之下‛(破壞根須)
B、‚那樹被工頭和工務局里的科員端詳過計算過無數次‛(謀劃伐樹)
C、‘為什么這兒有一棵樹呢?’一個司機喃喃。‘而且是這么老這么大的樹。’乘客也喃喃。‛(抱怨擋路)
D、‚公共汽車站搬了,搬進候車亭。水果攤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閑的停住的地方。幼稚園也要搬,看何處能屬于孩子。‛(認為樹不再有用處) 現在:毀滅大樹并逐漸遺忘 人的行動:(概括要點) A、醉漢撞樹
B、交通專家宣判那樹要償命(要樹償命) C、工人伐樹 D、肢解搬運大樹 E、議論樹根用以作柴
F、挖走樹根
過渡:就是這一棵庇佑生靈的大樹面對人類的步步進逼,仍然寬容大度;就是這一棵永遠奉獻、造福人類的大樹,卻慘遭人類的毒手,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請大家用痛惜的語氣來讀——好樹呦!
好樹的不幸遭遇震撼著我們,不免引起我們的深思。
2. 有人說城市里的樹阻礙了城市文明的發展,你覺得呢?如何對待城市里的樹?
人們一向歌頌大自然的賜予是無私的奉獻,從來沒想到過這是人類無意識地掩蓋了對自然的掠奪。人們在城市中趕走了最古老也是最后一簇綠陰,那么,依靠綠色才得以繁衍的人們離災難還遠嗎?一條沒有樹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條沒有樹的路上的人是滄桑的。所以,我們要與樹們和諧相處。要學會感恩,感謝樹、大自然對我們的庇護,更要保護在城市艱難生存的樹木。
誠然,現代化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給我們帶來優質的生活,帶來方便,帶來繁榮,作者王鼎鈞也曾經這樣說過:“人類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艱苦的奮斗,最漫長的過程,沖出洪荒,緊握文明,我們絕不后悔,人類可以在一天走完從前一生也走不完的路,立業四海,沒什么可后悔的;人類可以一小時做完從前十年也做不完的工作,從各方面改善生活,沒有什么可后悔的。對付文明造成的災害,是用進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由此可見,作者并不反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而是希望文明的發展不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我們追求的是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閱讀《樹的敬畏》,回答第3小題。
3. 對于城市里的樹,文中有哪些錯誤的做法?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城市里的樹?
那些城市的管理者為了“保護古樹”,把千百里之外的古樹移栽到城里。„„縱使人們天天澆水施肥,再加以護欄保護,它們還是很快死掉了。
請來古樹來增加城市的文化與歷史的厚重,以便招商引資或拓展旅游。是為了自己打算而不是為了樹的利益,為了錢而不顧及樹的生命。
我們要保護城市里的樹,還我們的城市一片綠蔭,還我們的空氣一分清新,還都市風景一分詩意。要敬畏樹木,而不要為了人類的一己私利而做那些傷害樹木、破壞環境的事情。
過渡:人們一向歌頌大自然的賜予是無私的奉獻,從來沒想到過這是人類無意識地掩蓋了
對自然的掠奪。感謝《那樹》,感謝《樹的敬畏》,讓我們產生了常日里難得出現的思考,涌起了久違的情愫。
(三)樹、我們與環境:
由樹擴展到整個環境,我們該怎樣對待環境?閱讀《敬畏自然》,概括作者的觀點。
明確:人類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應該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因為人們常把自然與人類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有合理的一面,但走向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與自然和
諧發展。
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過渡:是啊,只有時刻對自然保有一顆敬畏之心,人類文明的發展才會時刻考慮人與自然地
和諧關系,真正讓我們的環境更加美好!這個時候的你,一定感慨萬分,那就把你的感受用文字來表達出來吧。
三、會思想的蘆葦
讀了這四篇文章,你想對大自然說些什么?仿照以下內容,寫一段文字。(指向學習目標三)
陽光,我是來向你道歉的,雖然我們之間隔著厚厚的霾。但我還是想對你說,你是公平的。是我們犯了錯,讓自己陷進了深深的混沌里,我該怎么向你道歉,才能讓我們回到童年的記憶中。天空是湛藍的,空氣是清新的,陽光是明媚的。我知道你會說,你們太貪婪了……
例:
綠樹,我是來向你道歉的,你們是大自然中的強者,也是我們人類的朋友,然而,我們狂妄地以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你們的無私奉獻是理所當然,從來沒想到過我們正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你們,剝奪你們本已艱難的生存權利。我該怎樣向你道歉,才能讓你和都市森林一樣繁密?天空是湛藍的,空氣是清新的,風景是詩意的。
結束語:同學們,學了這節課之后,希望我們的思考能落實到行動上,關注身邊的綠色,從每
一棵樹苗,每一片綠陰開始。用膽識、智慧、心血和汗水創造一個綠樹蔥蘢的明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