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熱愛生活,熱愛寫作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熱愛生活,熱愛寫作》-陜西省 - 西安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熱愛生活,熱愛寫作-陜西省 - 西安
科目 語文 學段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教師 席娟娟 課題 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多角度觀察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寫作方面明確提出: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1、立足教材。課文是學生寫作的重要資源,借鑒課文的寫法就是打開讀寫結合的通道,是提升學生作文品質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
2、方法探究。賞析課文的寫作之美,不僅能讓學生感悟祖國語言之美之巧,更是探尋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效率的有效途徑。
3、以觀察推動寫作。觀察是寫作的前提,多角度觀察能有效解決七年級學生寫作中的兩大問題:寫作的充實性和細致性。
4、教學中,寫作提綱與寫作模塊的實施能有效減緩寫作坡度,增強學生寫作信心。
5、教師的現場下水作文不僅能足夠吸引學生,更能現場化、直觀地引領學生掌握寫作思路。
6、小組合作互助的寫作學習模式,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情感交流,從而達到提高寫作效率的目的。
教材分析
《熱愛生活,熱愛寫作》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寫作實踐。本單元的課文包括三篇現當代散文和四首古詩詞。這些古今名篇描繪了優美的四時之景,抒發了真摯熱烈的情感,營造了美好而深遠的意境。
編者意圖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培養學生聯想、想象的能力,激發審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同時,學習這些經典詩文,有助于學生增加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和學習習慣。
學習本單元,要重視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領略景物之美,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語言,體會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熱愛生活,熱愛寫作》是本單元的寫作實踐。
編者這樣安排是希望在前四課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此次寫作實踐,整合前四課所積累的知識,引導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活,細心感受神奇瑰麗的大自然,用心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義的瞬間,記錄自己的感受體驗,并借鑒課文的語言和寫作方法,從中吸取精神和寫作營養,激發學生對生活、對寫作的熱情,增強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情感的信心。 學情分析
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習能力、寫作能力也有所提升,學生逐漸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學生學習熱情高、積極性高。但是,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存在學習目標不夠明確,整理、分析、歸納能力有所欠缺的問題。在寫作學習中,學生畏難情緒較高,作文內容貧乏、干澀枯燥是較為突出的普遍性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做好方法性的指導和策略性的引領。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學會多角度觀察生活,多角度描寫生活。 2、在寫作中要養成列提綱、反復修改的習慣。 方法與途徑:
培養學生通過賞析、借鑒課文寫法,探求寫作方法。 情感與評價:
情感:激發學生對生活、對寫作的熱情。
評價:采用整體評價與個別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以多種形式的評價激勵學生參與學習、參與寫作。
2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
1、多媒體播放圖片、視頻,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打開學生寫作的思路。 2、學生能夠使用微課實現自主探究,解決寫作學習中的困惑。 教學重點 學會多角度觀察生活,多角度描寫生活。 教學難點 寫作中要抓住事物特征細致觀察。
教 法
1、多媒體激趣啟思法。旨在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打開學生寫作的思路。 2、問題引導法。通過問題的設置引領學生明確探究目標,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賞析課文,借鑒寫法。課文是學生寫作的重要資源,借鑒課文的寫法就是打開讀寫結合的通道,是提升學生作文品質的重要手段。
4、微課指導法。通過微課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觀察、學會多角度寫作。
學 法
1、勾畫圈點法。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
2、合作探究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在合作中思考、探究、寫作的能力。
課前準備
1、制作教學幻燈片(PPT格式)。 2、制作微課《學會多角度觀察》。
3、提前完成教師下水作文《秋天的果園》。 4、學生熟讀《春》、《雨的四季》。
教學板書
熱愛生活 熱愛寫作——學會多角度觀察 第一步:列小提綱,寫出五種觀察角度。 第二步:填充提綱。 第三步:修飾環節。
第四步:充實、完善、修改并按照一定的順序組合。修改語句,生動通暢。
教學環節 學生學習活動 教師組織活動和配合學生活動
導入環節
寫法探究
1、 學生觀看圖畫與視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2、 學生交流、思考、探究。
1、導入:同學們,大家好。第一單元所選的三篇散文:《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都是寫景抒情的名家名篇。這些美文,不僅能帶給我們身心的愉悅,更能帶給我們一些寫作的啟示。 說到寫作,同學們都會思考這樣的問題,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作文更加飽滿充實呢?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作文細致生動呢? 2、多媒體依次播放山水黑白圖畫、彩色圖畫以及山水視頻。 思考:哪一個更加生動?更能打動人心呢? 小結:第一張照片呈現的只有畫面,第二張照片則在此基礎上增添了色彩,而
視頻呢?它不僅增添了色彩,又增添了聽覺和時空的轉化。所以,視頻更加生動,更加能打動我們。 探究目標: 引導學生立足文本,分析探究《春》、《雨的四季》是如何通過多角度觀察來探究活動一:
1、 小組合作探究春花圖的觀察角度。
2、 交流內容。 重點提示: 視覺: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是通過視覺來展現花兒開得多么熱烈,花兒的色彩多么鮮艷。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句也是通過視覺來描繪野花細小、明艷、閃亮的特征,從而更好的展現春花的美麗。 嗅覺:
‚花里帶著甜味‛,這是通過嗅覺來描寫花兒的味道芳香怡人。 聽覺: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這句是通過聽覺來呈現春花的爛漫。
注意事項:
1、各組代表到前臺來展示討論成果。并將討論成果的關鍵詞用雙色筆寫在黑板上,落在筆頭上。
2、學生在課本上做好圈點勾畫與批注。若發現錯誤,及時指出并補充。
探究活動二:
1、 小組合作探究春風圖的觀察角度。
2、 交流內容。 重點提示: 觸覺: 描繪景物的。
探究問題1:優美的寫景散文常常用飽含感情的、細膩生動的筆墨,把景物描寫得分外美麗,分外靈動。“春花圖”中,朱自清先生是怎樣通過多角度的觀察來描繪春花的?
教師對學生的探究成果點評、補充、完善。
教師小結:
朱自清先生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嗅覺為大家描繪出一幅百花爭艷、蜜蜂鬧春的美好圖景。
探究問題2:“春風圖”中,作者是怎樣通過多角度的觀察來描繪春風的?
教師對學生的探究成果點評、補充、完善。
4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微微潤濕的空氣‛,這是通過觸覺來描寫春風的溫暖柔和。 嗅覺:
‚風里帶著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這一句通過嗅覺向我們展現春風的味道。
視覺與聽覺:
‚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這是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來呈現春風的溫馨和悅。
注意事項:
1、各組代表到前臺來展示討論成果。并將討論成果的關鍵詞用雙色筆寫在黑板上,落在筆頭上。
2、學生在課本上做好圈點勾畫與批注。若發現錯誤,及時指出并補充。
探究活動三:
1、 小組合作探究《雨的四季》中描寫
春雨的觀察角度。 2、 交流內容。 重點提示: 視覺:
‚春天,樹葉開始閃出黃青,花苞輕輕地在風中擺動‛,訴諸視覺,寫出了色彩與動態,形象感強。
‚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半空中似乎總掛著透明的水霧的絲簾,牽動著陽光的彩棱鏡‛,也是訴諸視覺,生動形象地描寫出春雨柔情和朦朧的特點。
教師小結:
作者充分調動觸覺、嗅覺、視覺、聽覺,將原本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將難以狀寫的春風寫得神韻透徹。朱自清先生正是運用這種多角度觀察的方式方法才把春天描寫得如此細膩生動。
探究問題3:《雨的四季》一文中,劉湛秋先生是如何調動各種感官,讓我們全方位感受春雨的?
教師對學生的探究成果點評、補充、完善。
5
寫作指導
聽覺:
‚小草像復蘇的蚯蚓一樣翻動,發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則是訴諸聽覺,生動地寫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潤下迫不及待地萌發的情態,‚沙沙‛給人一種動態感,展現了春雨下小草的生機與活力。 嗅覺:
‚呼吸變得暢快,空氣里像有無數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鼻子和嘴唇‛,訴諸嗅覺,寫出了春雨過后空氣格外清新、潤澤,呈現出春雨甜美的特點。 注意事項:
1、各組代表到前臺來展示討論成果。并將討論成果的關鍵詞用雙色筆寫在黑板上,落在筆頭上。
2、學生在課本上做好圈點勾畫與批注。若發現錯誤,及時指出并補充。
學生觀看秋日果園的視頻及微課《學會多角度觀察》。
教師小結:
劉湛秋先生從視覺、聽覺和嗅覺的角度描寫雨后的世界,并牽動著美妙的聯想與想象,帶給我們全方位的感受。
教師以《秋天的果園》為例,給同學們具體講講怎樣把多角度觀察的結果應用到寫作之中。
1、多媒體播放秋日果園的視頻。
2、多媒體播放微課《學會多角度觀察》。 第一步:列小提綱,寫出五種觀察角度。 視覺: 聽覺: 味覺: 嗅覺: 觸覺:
第二步:填充提綱。引導學生充分調動思維,將觀察到的事物詳細地列出來。 例如:
視覺:霧,太陽,高空,蘋果,柿子,葡萄,石榴,喜鵲。
聽覺:蟋蟀在彈琴,蟈蟈在吟唱,枝頭的喜鵲嘰嘰喳喳的叫著。 味覺:酸甜可口的葡萄。 嗅覺:泥土和水果的清香。
6
學以致用
作業布置
1、小組合作完成寫作練習。 2、組內反復修改、潤色。 3、佳作展示。
4、誦讀優秀作品,師生共賞共評。
各小組將優秀作品上傳至班級學習空間。
觸覺:涼爽的秋風。
第三步:修飾環節。引導學生給觀察到的事物加上修飾詞,讓詞句生動起來。 視覺:霧漸漸地散了,太陽慢慢地升,蔚藍色的高空,紅彤彤的蘋果,那火紅的柿子,葡萄猶如紫水晶,石榴也笑裂了嘴。
聽覺:蟋蟀在彈琴,蟈蟈在吟唱,枝頭的喜鵲嘰嘰喳喳的叫著。 味覺:酸甜可口的葡萄。 嗅覺:泥土和水果的清香。 觸覺:滿都是涼爽的秋風。
第四步:進一步充實、完善、修改并按照一定的順序組合。這一步,我們要把敘述的層次打開,好好修改語句,讓語句生動而通暢。(教師下水作文展示)
清晨,霧漸漸地散了,太陽也慢慢地升上了蔚藍色的高空,果園里的一切全都籠罩在晨曦之中,滿都是涼爽的風。 你看,那紅彤彤的蘋果掛在枝頭,好像一個個笑紅了臉的娃娃;還有那火紅的柿子,壓彎了枝頭,就像一盞盞小燈籠;還有那酸甜可口的葡萄,猶如紫水晶晶瑩剔透;石榴也笑裂了嘴,再也合不攏了……
一場秋雨過后,水果更晶瑩,更透亮。滿園里醞釀著泥土和水果的清香,彌漫著誘人的氣味。草叢間,蟋蟀在彈琴,蟈蟈在吟唱,枝頭的喜鵲嘰嘰喳喳的叫著,飛來跳去。
同學們,我們不妨運用這種方法來多角度觀察我們的生活,多角度寫寫我們的生活吧。大家嘗試著寫一寫多姿多彩的秋天。
任選其一:
1、 完成課堂的寫作練習,反復修改、潤
色,力求更佳。 2、 請以《夏日山林》為題,寫一篇作文。
教后反思 本節課,我注重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分析、探究多角度觀察的寫作方法。同時,專門制作微課,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和寫作的步驟,更有下水作文實例,抓住細
筆細繪,步步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寫法。學生在習作上明顯地進了一步,寫作不
再是茫然不知所措,空洞乏味,學生的觀察角度更加豐富,描寫也因此更加細致生動,內容上也更加具體充實,有效地解決了作文內容貧乏、干澀枯燥的問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