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溜冰圓舞曲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民音樂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溜冰圓舞曲》深圳實驗學校初中部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民音樂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溜冰圓舞曲》深圳實驗學校初中部
初一音樂:溜冰圓舞曲
教材分析:19世紀后半葉的巴黎溜冰和圓舞曲同樣風行,成為上流社會社交活動之一。《溜
冰》是一首將圓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經典作品,樂曲中的每個段落都像一幕優美的冰上芭蕾樂曲采用維也納圓舞曲形式,由序奏、四個小圓舞曲及尾聲組成,每個小圓舞曲中又有兩個對比非常鮮明的主題。整首作品透出一股清新、愉快、生動的氣息。(作1882年,原為管弦樂曲,后被改編為鋼琴曲、銅管樂曲、豎琴合奏曲、吉他二重奏曲等。這部作品是瓦爾德退費爾最為人們所熟悉的圓舞曲。十九世紀后半葉的巴黎,溜冰和圓舞曲同樣風行,成為上流社會社交活動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將圓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樂曲結構圖 序曲+第一圓舞曲+第二圓舞曲+第三圓舞曲+第四圓舞曲+尾聲 A+B+A A+B+A A+B A+B+A
教學目標:1、欣賞此曲,樂于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從而表達自己對圓舞曲音樂的感知;2、
了解此曲的曲式結構,對維也納舞曲有所認知,背唱第一圓舞曲的A主題旋律;3、通過此曲的學習,掌握圓舞曲體裁;掌握旋律的行進方式、變音記號等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可先讓學生才藝展示)
1、觀看視頻。師:給大家帶來一段視頻,看看是什么舞蹈?(觀看“華爾茲”視頻) 2、華爾茲,又叫圓舞曲,是一種三拍子的旋律舞,它起源于18世紀末奧地利和德國“連德勒 舞曲”(跳舞時男女對伴,按照舞曲的節奏旋轉打圈,動作輕快、優美,情緒熱烈、這些 特點決定了圓舞曲的體裁特征:速度較快,節拍為3/4拍或3/86/8拍,)后風行于歐洲, 現在是通行于世界各國的交誼舞。
3、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首圓舞曲很有意思,它由好多個小圓舞曲組成。我們先來聽聽其中的 第一小圓舞曲。
二、分段欣賞《溜冰圓舞曲》
1、聽師演奏,問學生結構。(演奏結束后升起屏幕)
2、再聽錄音,看師在黑板上畫圖型譜,
3、再聽一遍,和師一起看黑板畫圖形譜,感受作品的音樂走向。 4、問題:能看出曲式結構嗎?(放下屏幕)
5、請學生嘗試完成下表。AB的節奏,速度,音區和旋律的對比。
6、旋律的進行:旋律線的起伏及波狀大小,具體表現在旋律中音與音之間的距離大小,旋律 進行可分為同音反復、級進、跳進三種形態,結合旋律進行的方向,又可分為平行、上行、 下行,以此構成不同形態的旋律線。(關于旋律:師彈三組,請學生區別。分別為同音反 復、級進和跳進)
7、唱A段主題樂譜,對比,級進多還是跳進多?級進多過跳進,就指相對平穩。出示圖表答 案。
8、再唱樂譜,用手風琴伴奏,體驗。
三、欣賞第二小圓舞曲。
1、初聽,同時劃拍指揮三拍子。能否憑自己的能力判斷曲式? 2、聽低聲部,能找到嗎?
四、欣賞第三圓舞曲(變音記號)
變音記號(翻書15頁,在旁邊寫出升、降和還原記號)。
四、欣賞第四小圓舞曲。
1、隨音樂A段用手指在桌上不發聲的跳舞步,聽到B段擊掌。 2、播放音樂,師找學生來演繹A段的舞步。 3、完整欣賞:參與的欣賞。
第一圓 第二圓 第三圓 第四圓 唱主題 指揮 看譜 手指舞,擊掌
五、完整欣賞。
1、這是法國圓舞曲之王的瓦爾德退費爾的《溜冰圓舞曲》。它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作品,這是 一個典型的維也納風格的圓舞曲,由序奏、四到五個小圓舞曲及尾聲組成,每個小圓舞曲 都有兩到三個對比非常鮮明的主題。
2、完整欣賞。問題,在四個小圓舞曲之前和之后還有沒有音樂出現 。如果有,是哪個小圓舞 曲的哪個主題?
3、這是一個典型的維也納風格的圓舞曲,由序奏、四到五個小圓舞曲及尾聲組成,序奏用的 是第一小圓舞曲的A主題,四個小圓舞曲之后再現的是第一和第三小圓舞曲。每個小圓舞 曲都有兩到三個對比非常鮮明的主題。
六、擴展欣賞:
1、還是經典的FC游戲《企鵝跑南極》的背景音樂,更是多次出現在花樣滑冰大賽的現場。 2、欣賞荷蘭著名的小提琴家安德烈帶領他的約翰施特勞斯管弦樂團為我們帶來的表演。 問題:他們的表演與傳統的管弦樂團,有何不同?
他們用通俗的方法向我們傳遞19世紀大眾音樂精致而又休閑的神韻和感覺,觀眾和樂手都 能享受其中,這也是我們欣賞和表現音樂時的令人欣慰的態度。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