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梁山伯與,祝英臺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藝術欣賞綜合課《梁山伯與祝英臺》主題音樂賞析教學-新疆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藝術欣賞綜合課《梁山伯與祝英臺》 主題音樂賞析教學-新疆省級優課
教學內容: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主題音樂賞析 課時:一課時 教材分析:
小提琴協奏《梁山伯與祝英臺》選材于我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了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的發展進行創作的標題性音樂。這首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交響樂作品,在國內外均引起了良好的反應。
作品共分為十六個小標題,演奏時間為26分鐘。用2課時分步驟地解決樂曲中需要學生聆聽和了解的內容,第二課時請學生完整聆聽樂曲,以解決學生長時間聆聽音樂的疲勞感和茫然感,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樂曲的欣賞之中。本課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為“點”,通過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主題音樂的賞析,使學生了解二者的關系,感受被稱為“我們自己的交響樂”《梁祝》中華民族音樂的鮮明風格與特點。
教學目標:
1、 通過聆聽,幫助學生從聽覺上了解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主題音樂的旋律,讓學生感受性地領略《梁祝》的主題動機與越劇旋律的關系;
2、 通過對比速度、節奏、力度、演奏樂器這四種音樂要素,請學生感受同一主題在樂曲的不同段落所呈現的不同的音樂情緒以及曲作者不同的表現意圖,從而能夠用多種形式參與體驗表達自己對音樂情緒的理解;
3、 喜歡以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為題材的音樂,能受到梁祝的真摯愛情及對封建勢力強烈反抗精神的感染,產生對這一愛情悲劇的理解與同情。
教學重點:感知音樂內容,體驗音樂情感,把握作品內涵及作曲風格。 教學難點:能夠用多種形式參與體驗表達自己對音樂情緒的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打擊樂器、碟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先一起來看一個動畫短片(播放flash動畫) 師:你們聽過這個動畫短片的背景音樂嗎?(學生回答)
師:通常人們習慣把這段音樂稱為《梁祝》,大家知道《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民間故事嗎?(學生回答)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畫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一些片斷。(播放動畫片《梁祝》片斷)
師:通過剛才的畫面,我們知道有這樣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播放背景音樂):員外祝公遠之女英臺,女扮男裝,赴杭州求學,中途在草橋遇到梁山伯,結拜為兄弟。兩人同窗共讀,三載相伴,梁山伯始終不知英臺是女郎。三年期滿,祝員外催促女兒回家,山伯相送,英臺假說為自己的“九妹”做媒,向山伯暗許終身。但是,山伯并沒有領會到英臺的暗語。后來,山伯從師母處知道英臺的真情,便趕到祝家求婚,可是祝已被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了。悲憤成疾, 回家不久便含恨而死。馬家迎親時,英臺堅決要求花轎必須經過梁山伯的墳墓。到了那里,英臺下轎哭祭,頓時墳墓裂開,英臺跳入墓穴,化作雙雙彩蝶,飛向天空。這對不幸的戀人,在人間不能成眷屬,只得化蝶在天上比翼雙飛。
二、講授新課: “愛情主題”欣賞
1、 對比賞析越劇旋律與“愛情主題”: (1)欣賞越劇《梁祝》片斷:
師:《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古老的傳說,最開始流傳于哪個年代,我們現在已經無從考證。在我國的戲曲文化中,《梁祝》這個傳說被改編成了各個劇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段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唱段,看的時候,請同學們仔細聆聽越劇的旋律及樂器的使用。(播放越劇唱段) (2)聆聽小提琴協奏《梁祝》的“愛情主題”: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音樂片斷。(播放音樂文件) 師:通過剛才的聆聽,同學們,你們在旋律上發現了什么?(學生回答) 師:我們不難從聽覺上感受到這兩段音樂旋律的相似性。 2、介紹作者、作品(播放背景音樂):
(幻燈片定位于作者簡介,學生看屏幕,教師講解作者創作本曲的緣由。)
師:在后面課時的聆聽中,我們還將會發現旋律上有更多的相似之處。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這段旋律都為之陶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作者是陳鋼、何占豪。作者在選取這段主題時可是費了一番苦心。當年他們還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劇團當演員,他對越劇音樂既熟悉又喜愛。在創作《梁祝》時,故事流傳在浙江一帶,越劇是浙江的代表劇種,他決心從越劇音樂中取材。據平時的觀察,許多越劇名演員,不論他們演出任何劇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時,臺下都會博得熱烈地掌聲為之呼應。作者抓住了這段唱腔作為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愛情主題”的基本音調。這段主題是全曲的核心音調。同越劇唱腔相比,它的旋律更加優美,更富有音樂性。因此,人們時常將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稱為“中國交響音樂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3、介紹協奏曲:
播放視頻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強化對協奏曲的理解。 師:我們來看一段視頻,請同學們從視頻畫面中告訴大家你是如何理解“協奏曲”的含義?(學生回答)
一種獨奏樂器和樂隊協同演奏的大型樂曲。由什么樂器擔任獨奏就叫什么協奏曲。如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二胡協奏曲、琵琶協奏曲等。 4、對比賞析“愛情主題”與“化蝶傳頌”: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小提琴協奏曲的“愛情主題”旋律。請同學帶著四個問題聆聽(速度、力度、音樂情緒及主奏樂器)。
(1)播放主題,出示主題樂譜聆聽賞析:
師:誰來說說你聽了這段音樂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學生回答) 師:通過剛才的聆聽,我們現在來看看這段音樂所包含的一些音樂基本要素。 力度 速度 音樂情緒 主奏樂器
中弱 中速 深情地 小提琴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詩意的愛情主題。接下來大提琴以渾厚圓潤的音調與小提琴的輕盈柔和形成對答。最后由全體樂隊再次奏出愛情主題,表示出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不斷加深和互相愛慕的深情。 (2)聆聽音樂片斷“化蝶傳頌”:
師:在樂曲的最后部分,再一次出現了這個音樂主題,下面我們來聽一聽,邊聽邊思考屏幕上出示的問題。
力度 速度 音樂情緒 主奏樂器 強 中速 贊頌地 全體樂隊 我們又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長笛吹奏出柔美的華彩旋律,與豎琴的滑奏相互映襯,把我們帶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 (當祝英臺撞向石碑,墓穴突然打開,祝英臺縱身投入后,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展現出梁山伯與祝英臺在封建勢力壓迫下死去后,化做一雙蝴蝶在花叢中歡樂自由地飛舞,表現出對封建禮教的反抗精神。 (3)對比賞析,分組討論:
師:一段同樣旋律的音樂,根據音樂的發展,卻表達了不同的音樂情感,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作者采用了哪些創作手段來表現這種不同的音樂情感?(小組討論,交流)
師:在我們交響樂的創作中,在樂曲的發展過程中,同樣的音樂旋律反復變化出現,叫做再現,作者正是采用了這種再現的手法,將樂曲推向了最后的高潮,在整個樂隊的合奏中,進一步渲染主題,表達作者的情感。 5、教學拓展:
(1)欣賞芭蕾舞《化蝶》
師: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世界各地都進行過公演,并獲得了極高的贊譽。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根據《梁祝》的主題音樂而改編的芭蕾舞劇中《化蝶》這個片斷。
(2)師: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于悲劇的結局,許多藝術家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這一動人的情節。我們剛才欣賞了根據《梁祝》的主題音樂進行創作的動畫片及舞蹈。同時,它也被改編成了舞劇、歌劇、歌曲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同學們,你們還能以哪些形式進行創作和情感表達?(學生回答)
a 用“la”哼唱主旋律,并畫出旋律線。
檢驗學生是否已會哼唱主旋律,用“樂句接龍”方式進行; 請一名學生畫旋律線;
b 教師手風琴與學生長笛合奏,學生分組進行打擊樂、哼唱旋律并畫旋律線、繪畫、語言表達(“我對梁山伯與祝英臺最想說的一句話”)等形式進行綜合情感體驗。教師點評。 課堂小結:
師: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綜合采用了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的發展,精心構思布局,寄托了人們對悲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梁山伯與祝英臺化作了美麗的蝴蝶,帶著人們美好的祝愿,飛向天空,飛向希望。紛飛的彩蝶,同時也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帶給了全世界,如今,《梁祝》已成為飛進世界音樂之林,活躍在
國際樂壇上的“彩蝶”。同學們,讓我們一同期待下一節課的到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梁祝》中的每個故事情節,感受聆聽其中的喜怒哀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