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電生磁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第二十章《第二節 電生磁》天津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第二十章《第二節 電生磁》天津市優課
《第二節 電生磁》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二十章第二節。內容由“電流的磁效應”“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和“安培定則”三部分構成。
電流的磁效應是學習電磁現象的重要基礎。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在做奧斯特實驗的時候,給學生準備了干電池、細導線、小磁針,通過學生親手做實驗,把小磁針放在直導線附近,讓學生通過觀察導線通電時和斷電時小磁針發生的變化,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初步認識電與磁之間存在某種關系。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本節的重點之一,因此,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之間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探究結束后,讓學生討論歸納、判斷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師生相互交流的氣氛中引導學生得出安培定則。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了簡單的磁現象,知道了磁體周圍存在磁場以及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知道磁場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針發生偏轉;對條形磁鐵的磁場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點】
認識電流的磁效應,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分布,通電螺線管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安培定則。
【教學難點】
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并總結得出簡單的判斷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認識電流的磁效應,初步了解電和磁之間有某種聯系。
(2)知道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相似。 (3)會判斷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或通電螺線管的電流方向。 2.過程和方法
(1)觀察和體驗通電導體與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2)經歷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電生磁”現象,初步認識自然現象之間的存在相互聯系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秘。
【課程資源】
教具準備:電腦平臺、實物投影儀、黑匣子(電源、導線、小電磁鐵形成通路)、干電池、小磁針、導線、螺線管演示器、鐵屑、電池盒、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類比實驗引入新課──探究奧斯特實驗──介紹奧斯特實驗,對學生進行物理史教育──由現象設疑,如何增強通電導體的磁場──師生合作探究螺線管的磁場分布——體會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師生探討得出安培定則──交流小結布置作業。
【教學過程】
1.類比實驗,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1:小磁針靜止時,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若用磁體靠近靜止的小磁針,會發生什么現象?為什么?
學生:小磁針發生偏轉。因為磁體周圍存在磁場。
演示2:展示神秘黑匣子。若將黑匣子靠近靜止的小磁針,發生了什么現象? 為什么?
學生:小磁針發生偏轉。黑匣子中可能裝有磁體。
教師:拆開黑匣子,展示黑匣子中物體。沒有磁體,只有一個電路,且電路是接通的。提出疑問:難道電流和磁體一樣周圍存在磁場?
【類比實驗,吸引學生好奇心,磁可能跟電有關,激發學生實驗興趣和求知欲。】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電生磁的相關知識。 教師板書:第二節 電生磁 2.探究新課,釋疑解惑 (1)探究奧斯特實驗.
教師: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器材,結合想想做做,在實踐中去尋找答案。 學生實驗:在磁針上面平行放置一條直導線,在通、斷電的瞬間,觀察小磁
針偏轉情況,并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課堂導學案上向全班交流。
學生甲:通電,小磁針偏轉;斷電,小磁針不偏轉。說明通電導線周圍有磁場。(展示交流)
教師:請同學們再次利用桌上的器材,改變電流的方向,再次觀察小磁針偏轉情況。
學生乙:改變導線中的電流方向,小磁針偏轉方向也改變。說明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展示交流)
【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和相關知識】
教師:大家歸納的真好,通電導線和磁體一樣周圍存在著磁場,磁場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有關。這就是電流的磁效應。其實這一效應早在1820年就由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我們剛才所做的實驗就是著名的奧斯特實驗。這個實驗看上去看上去很簡單,但在當時卻轟動了整個科學界。因為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是互不聯系的,電和磁也是互不聯系的。這一實驗現象揭示了電現象和磁現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的,從而說明表面上互不相關的自然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拉開了電磁學發展的新紀元。
【對學生進行物理史的教育,培養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界奧秘的科學素養】 教師:既然電可以生磁,為什么手電筒在通電時連一根大頭針都吸不動? 學生:磁性太弱了。
過渡:人們在生產實踐中發現把導線一圈一圈的繞在圓筒上,做成螺線管。 通電后各圈導線磁場產生疊加,磁場就會強得多。(展示螺線管圖片和實物)
(2)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
探究1: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分布情況
教師:剛才同學們已經認識了螺線管,那么螺線管通電后磁場的分布情況如何呢?磁場看不見,我們用什么方法來研究它的磁場分布情況呢?
學生甲:在通電螺線管周圍放置小磁針 學生乙:在通電螺線管周圍撒鐵屑 【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演示實驗:教師用鐵屑演示螺線管磁場的分布實驗,投影到銀幕上并播放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的磁場對比圖,引導學生分析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分布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
【通過鐵屑驗證,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板書: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分布特征——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 探究2: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教師:通電螺線管的兩端相當于條形磁體的兩極,如何判定其磁極名稱? 學生甲:將小磁針放在螺線管兩端。
教師將小磁針放置于演示螺線管兩端,確定出此螺線管的兩極。 教師:如何改變螺線管的極性?說出你的依據。
學生甲:可以改變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因為奧斯特實驗說明通電導線磁場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有關。
學生實驗: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并將觀察到的現象以及結論記錄在課堂導學案上向全班交流。
教師:播放視頻材料(選用螺線管的纏繞方式與學生所用螺線管纏繞方式相反),引導學生對比實驗結果,得出結論:.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有關。
【通過動手實驗,加快學生理解。通過對比實驗,使結論更具有普遍性。為尋找磁極與電流方向的具體關系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參考示例。】
(3)安培定則。
教師: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有關,我們能不能從中找到一種判定的方法呢?(展示圖片)下面請大家看畫面中螞蟻和猴子是怎么說的,結合你自身的優勢,你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合作交流:看螞蟻和猴子說的話,小組討論。
教師:偉大的物理學家安培通過實踐發現在我們的右手上找到了規律,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總結的規律規定為安培定則。
教師: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指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螺線管的N極。
【教師強調定則中的關鍵詞,簡化要點,方便學生記憶掌握。】
學生:完成導學案中隨堂練習練一練1、2、3的習題,小組合作,交流展示。
【講練結合,突破難點。小組合作,共同進步】 3、交流小結
1.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布置作業:
(1)反饋練習:導學案課后作業部分
(2)走進生活:觀察牽牛花莖纏繞的方向與生長的方向之間的關系。看看與我們研究的磁場與電流方向之間有沒有某種聯系。
教后反思
本節課包括三個重要的知識點:通過奧斯特實驗明確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安培定則,是一節內容較多、信息量較大的課。但是知識結構上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再有所涉及實驗尤其是奧斯特實驗操作簡單效果明顯,容易引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本課的設計上,我考慮到初中學生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圖片展示、實物投影以及多媒體資源,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通過對比、總結的方式上升到對知識的理性認識。注重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主動發言的能力,設置了很多問題環節供學生思考。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習成果展示的方式,使學生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樂趣。采用講練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加深了對安培定則的理解應用,達到了突破難點的預期目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