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畫家筆下的質感
所屬欄目:初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美術湘美版七年級下冊第3課 畫家筆下的質感_湖北省 - 襄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美術湘美版七年級下冊第3課 畫家筆下的質感_湖北省 - 襄陽
《畫家筆下的質感》教學設計
課時:第一課時
一、 教材分析
《畫家筆下的質感》是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湘美版七年級下冊課本第三課的授課內容。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美術》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階段目標編寫,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中質感表現方法的研究、學習,了解繪畫藝術語言,并運用于造型表現活動,關注生活中的景物,不斷發現和感受質感之美。 二、 學情分析
學習對象為七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色彩理論知識及寫生經驗,但素描基礎相對薄弱。他們知識面比較狹隘,對美術語言的專業表達比較欠缺。要采用多種手段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美感認識,增強繪畫技能。他們富有朝氣,接受能力很強,所以借用視頻、微課等多媒體手段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升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繪畫中質感的表現,能夠理解并形象地描繪物體表面質感給予的觸覺感受和視覺感受。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利用質感表現來表達美術作品主題,嘗試進行主題創作。使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優秀作品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提高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
習慣,用手中的畫筆描繪生活、謳歌生活。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認識理解客觀事物的質感特征,體驗質感表現與情感主題表達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教學難點:運用繪畫技巧表現物體特有的質感。 四、教學方法:
微課講解法 游戲教學法 合作探究法 對比觀察法 五、教學準備:
教具:眼罩、石頭、玻璃杯、毛皮、皮包、布包、毛絨玩具等 學具:各種毛絨制品、不銹鋼杯、不銹鋼碗、羽毛、樹皮、石頭、玻璃杯等 六、教學過程:
模塊一:了解質感 1.活動一:觸摸感受
請一位同學上臺蒙住眼睛,組織猜物游戲,其他同學觀察。 ①石頭 ②玻璃杯 ③皮毛
提問思考:為什么這位同學能一摸就猜出物體是什么? 生:物體表面給人的感覺不同
師總結:因為物體表面有的軟、有的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這種感覺也可以稱為物體的質感。質感是指觸覺或視覺對不同物質的特質的感覺。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
2. 活動二:欣賞辨別 PPT課件呈現高清圖片: 石頭、樹皮、老人的手 鋼鐵、玻璃、瓷器 皮毛、羽毛、絲綢
引導學生說出物體的質感,和帶來的不同感受,體驗質感的個性與共性。
師總結:通過觀察發現,不同的物體有著不同的質感,可以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大千世界物體的質感豐富多彩,畫家們用他們敏銳的雙眼也捕捉到了這一切,并用畫筆為我們帶來了很多杰出的作品。
導入課題《畫家筆下的質感》
(設計意圖: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進一步感知物體質感,以及不同質感帶來的不同感受。)
3. 活動三:名畫賞析
①出示油畫《父親》,老人皮膚的質感是怎樣的?試著猜猜老人經歷了什么?學生猜想,說出自己看法。
師總結:可能是經歷的幾十年的默默耕作,皮膚日漸干枯,反映出農民們的艱辛,以及堅強的品格。
②出示《根》,這幅畫描繪了哪里的景色?學生答出黃土高原。 教師引出畫的十分逼真,這就是畫家筆下的展現的一種真實感。 學生分組交流:畫家描繪這溝壑縱深的黃土是想表達些什么?引導生感受黃土歷經的滄桑。生談體會。
師總結:就像那位老人一樣,我們的黃土高原也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沖刷,才累積成現在這個樣子,而這千百年來,我們人類也一步一步的孕育出了自己的文明。我們的文明正是建立在這片黃土之上,教育著我們要牢記文化之根,這就是畫家想表達的情感。
③出示油畫《任弼時》,表現的是那一時期的景色?整幅畫描繪的質感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學生總結出,粗糙、滄桑的質感為我們營造出戰爭時期環境十分艱苦,而革命者堅定的眼神透露出了他堅定地革命信念。
學生進一步找出具體描繪了那些物體:茅草屋、枯樹、石頭、破舊的軍衣等,具體指導枯樹與舊軍衣的描畫細節。
(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名畫,學生感知畫中質感的表達,進而畫中傳遞出來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探究、交流、歸納,獲得豐富的情感文化體驗,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模塊二:描繪質感 1. 播放微課“質感的描繪”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形象的微課,把空洞的技法講授形象的展示出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2. 活動四:歸納并嘗試練習
學生根據微課歸納出描繪質感的方法:①形狀②線條 ① 教師出示布包、皮包。
學生對比出形狀布包軟圓,皮包方正。進而總結出布包用弧線,皮包用長直線描畫輪廓。
1分鐘學生快速繪畫,教師指生點評。 ② 教師出示皮包、毛絨玩具。
學生對比出內部質感皮包光滑,玩具毛茸茸的。進而總結出皮包用緊密細膩線條,毛絨玩具用稀疏小線條。 1分鐘學生快速繪畫,教師指生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形象的微課,把空洞的技法講授形象的展示出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3. 活動五:學生作業
學生拿出課桌下方的靜物,分組進行觀察繪畫,用形狀表現與線條表現的方法,完成一幅完整的描繪物體質感的作品。 時間15min。教師巡回指導。
(設計意圖:乘熱打鐵,講新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初步感受用畫筆描繪質感。)
4.作品展示 學生自評互評 教師點評 5.課堂升華
教師結語升華課堂:擴展到描繪生活中的什么其他物體,學會感受生活,熱愛生活,體會生活中的每一處美好,用畫筆描繪出你眼中獨一無二的世界!
七、教學評價
本科結構從整體上看,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比較感興趣,課堂中表現的躍躍欲試。微課的使用不僅為學生的繪畫做出指導,學生在視頻中看老師演示分析、繪畫的過程,更是拉近了知識與學生的距離,讓新知不再陌生。 在欣賞名畫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能獨立自主的處理問題,創設了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增強的學生的滿足感。在整堂課中貫穿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滲透,美育與德育完美結合,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 八、教學拓展
學生收集請同學們利用周末時間,上網收集更多表現質感的繪畫作品,攝影作品,雕塑作品。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接觸更多優秀美術作品,將課堂知識不斷延伸,讓學生不斷接觸到美的熏陶,培養了學生的審美素養和人文情懷,達到知生活、愛生活的目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