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期中試卷講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版九年級期中試卷講評_江蘇省 - 鹽城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歷史人教版九年級期中試卷講評_江蘇省 - 鹽城
教學目標
~掌握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的做題技巧, 訓練學生的審題和答題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考試觀,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培養他們在成績面前不驕傲、在挫折面前不氣餒的良好心理品質。
2學情分析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2.對歸納型、比較型這類選擇題做起來有困難
3.對于材料題分析思考問題角度不全,步驟不清晰。表述不完善,最后的表達寫法混亂。
4.審題不細心,書寫有時出錯。
3重點難點
1. 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嘗試。而十月革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次成功實踐。
2.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質,一戰和二戰的比較。 師生共同歸納做題思路: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試卷講評
學習流程
一、自主改錯:
要求: 針對自己的錯題,找出錯誤的原因,是知識缺陷造成的,還是能力不足造成的,還是不良習慣造成的,還是心理素質造成的。用不同顏色的筆將錯題徹底改正,能自己改的自己改,自己不能改的在小組內部尋找幫助,改錯后仍然感到困惑的題目要特別標識,以便集體展示時尋求解決。力爭在5分鐘之內將所有錯題改正并理解記住。出錯較少的同學改完錯后則重點研究一下與所考題目相關的其他知識點,試著自己出題考考自己,過一會兒也可以拿出來考考組內其他同學。
二、錯因分析: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2.對歸納型、比較型這類選擇題做起來有困難
3.對于材料題分析思考問題角度不全,步驟不清晰。表述不完善,最后的表達寫法混亂。 4.審題不細心,書寫有時出錯。
三、分組研究、準備
要求:進行小組分工,然后分組進行課堂研究并做好展示準備。 需展示的題目:選擇題10、25、28、33 材料題36、38 提醒:一定要研究說出解答該問題時應注意的問題及解答該題目的關鍵、技巧,說出該題的解題思路,解題規范要求,并要聯系由該題目所想到的其他相關知識。
四、交流、展示
要求: 現在我們一起將各個小組的研究成果進行集體交流,看看哪一個小組的成果讓大家受益最大 。提醒大家要注意傾聽,找準機會可以質疑、補充
(一)由于知識掌握不牢固出錯而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
1. 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嘗試。而十月革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次成功實踐。
2.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質,一戰和二戰的比較。 師生共同歸納做題思路:
(二)選擇題的答題思路 無論是一般類型的單個選擇題,還是專題式選擇題,都要審清2個要素,即:條件限制和題目的主題內容。
1、審清條件限制:條件限制一般有時間限制、地點(或國別)限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等。
2、審清答題主題。答題主題就是指思維對象,也就是命題人要求你所答的內容。審清了這一要求,選擇的方向就確定了。專題式選擇題,每小題都有不同的答題主題,考查的主題內容可以是歷史事物的原因、內容、特點、性質、結果、影響等。
(三)材料解析題的答題思路
歷史材料題解析“四要”與“四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步,要認真分析所設問題,再閱讀材料。帶著“問題信息”有針對性地去閱讀材料,這樣通過分析所設問題,我們就明確了應該回答哪些內容以及在閱讀材料時應該留意收集哪些“問題信息”,這樣做省時省力,尤其是在中考時可以節約時間。
第二步,要仔細閱讀理解材料,我們必須從提供的材料中盡可能地搜尋“問題信息”,即進行“材料處理”的過程。必須要學會從材料中所反映的內容中去尋找解題的切入點,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如果所給材料有文字出處的話,那么出處也可以給我們提供所需信息,這為我們下一步將材料與教材結合接出答案打下基礎。
第三步,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知識遷移,切忌單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題。“材料在書外,答案在書內”是材料解析題的重要特征。每一個問題都對應著一個知識點。對此我們必須回憶教材中有關知識,并將提供的材料和教材相關內容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為最后總結答案提供基礎。如果僅憑材料,往往難以回答完整。
第四步,總結答案,文字表達注意條理清晰、言簡意賅,切忌答非所問。我們要首先對所設問題進一步審清、審準。然后,結合從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和所學的歷史知識對題目所設問題進行解答。要求問什么就回答什么。文字表達上,也要注意語言精練、表達準確,體現答案的邏輯性和要點化。在書寫上,務必注意格式的規范,在字跡清楚的基礎,要做到四化:提示化、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
五、錯題重考、拓展訓練
一、選擇題
(2011年安徽省)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處是( )
A、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 B、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C、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 D、促進了經濟發展,
(2011年河南省中考)下列哪些節日的產生與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有關 ①端午節 ②勞動節 ③青年節 ④建軍節 ⑤國慶節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二、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 以俄共為主的左翼政治派別仍然把列寧視為自己的領袖和精神象征。他們認為,列寧領導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使勞動人民當家作了主人,是列寧把俄國從戰爭中拯救出來。列寧倡導人民政權,反對人剝削人的制度,這些對于今天和未來的俄羅斯來說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俄羅斯右翼政治派別則對列寧、布爾什維克和蘇聯社會主義制度持極端仇視態度。
材料二 俄羅斯絕大多數學者仍然認為,列寧和“十月革命”不僅改變了俄國,也改變了世界,改變了資本主義本身。人們應該以歷史的態度來對待歷史。少數右翼學者認為,蘇聯歷史中一切陰暗的東西都源于列寧,蘇聯的制度從一開始就錯了。
材料三 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寧是窮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會分配嚴重兩極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懷念社會主義時代的福利。
(1)材料一、二、三分別是俄羅斯哪三個群體對列寧的評價?(3分)
(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他們作出評價的相同背景。(2分)
(3)在上述背景下,我們仍然認為列寧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拓者。請用所學的中外史實加以說明。(4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