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工業化國家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九年級下冊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遼寧省 - 沈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九年級下冊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遼寧省 - 沈陽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名稱 中國歷史九年級下冊 教材版本 人教版學習對象
九年級學生
課 標 定 位
在《歷史課程標準》中,對本課內容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
學 情 分 析
九年級的學生,自我表現欲強、思維活躍。而且,經過近兩年多的歷史學習,學生既對歷史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具備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在教學中可通過豐富的歷史照片和文獻材料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使他們融入教師營造的氛圍,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習歷史的相關技能,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如人口增長、大眾教育的興起、城市化等;認識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和相關史料,加深對工業革命引起深層變化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要認識到工業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經濟繁榮的一面,也要認識到工業化帶來的弊端,樹立全面科學發展的觀點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推廣大眾教育、城市化。
◆難點:對科技推動社會進步也帶來負責影響的理解。
教學策略
選擇與設計
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以英國倫敦為主要探究對象,時代背景設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1899年),通過虛擬人物布朗先生一家的境遇,結合大量文獻、照片和視頻資料作為佐證,使學生了解工業時代背景下的英國倫敦城市居民生活。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最后,結合時事新聞,學以致用。 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
本課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適當穿插學生討論環節。
關鍵問題:
◆課堂學習活動要注意教師引導,借助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思考;
◆考慮到歷史學科連續性的特點,合理安排課內、課外知識點延伸,使學生獲取更多感興趣的內容,為學生后續學習服務。
教學環境 資源準備 教學環境:多媒體錄播教室 資源準備:自制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街景導入——時代背景——交通工具——住房、工作、教育、環境——布朗日記(小結)——反思
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導入
出示課件:英國倫敦市區街景
教師提問:通過以下色彩艷麗的照片你能判斷出拍攝的是哪個國家,甚至是哪座城市嗎?
學生回答:英國倫敦(國旗和建筑的提示)
教師過渡:2018年英國倫敦還被評委世界宜居城市,那么倫敦的街景一直是這樣美輪美奐,絢麗多彩嗎?讓我們穿越120年,看一看那時倫敦是怎樣一座城市。穿越后,老師虛構了一個人物,他叫布朗,此時的他有一堆問題亟待解決,為什么會這樣呢?
導入本課主題: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革
教學
內容
背景資料
出示課件:介紹時代背景和布朗一家基本情況 時間:1899年 地點:倫敦 身份:由鄉村到城市,初來乍到
你能想到哪些時代背景呢?
布朗先生30歲;布朗夫人30歲;小杰克10歲
出示課件:展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照片 通過維多利亞時代照片,教師介紹和圖表信息概括1899年的時代背景。
得出結論:英國通過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業強國,但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之后,
英國發展速度落后于美國、德國等后起資本主義國家。
布朗先生的煩惱
教師過渡:布朗先生要想來到倫敦,首先要解決使用什么交通工具的問題
出示課件:交通工具
你覺得哪種交通工具使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學生討論后,說出自己觀點,并說明理由。
教師總結:火車可能性更大,汽車尚未普及,地鐵不是很發達,飛機還沒發明。 教師補充:其實當時比較常見的還是馬拉火車。
教師過渡:到倫敦后,布朗先生便一籌莫展,他會面臨哪些問題呢? 出示課件:布朗先生的煩惱
教學
內容
煩惱一:住房
通過圖表和相關數據介紹英國倫敦城市人口1760-1890年變化情況(大幅度增長)。并介紹相關數據:
讓學生感受人口快速增長,得到住房緊張,房價高昂的相關結論。引出材料:
“這里有1400幢房子,里面住著2795個家庭,共約12000人。…………往往是丈夫、妻子、四五個孩子,有時還有祖母和祖父,住在僅有的一間10-12英尺的屋子里,在這里工作、
吃飯、睡覺。”
使學生感受工業革命給社會底層人民的居住狀況帶來的變化。 煩惱二:工作
布朗先生說:“決定在哪里居住后,我要開始找工作了。像大多數人一樣,沒有一技之長,進入工廠可能是首選。”
出示課件:1910年工廠工作情景
通過真實的歷史照片展示工人工作場景。
教師播放《摩登時代》片段
布置問題: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你能感受到卓別林扮演的人物快樂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問題
教師展示相關資料:“工人一天工作12-14個小時,每天四五點鐘的時候起床,夜間的休息還沒有使他疲憊的精神恢復過來,就匆匆地趕到工廠去。到8點鐘的時候,有30-40分鐘的時間吃早餐。在多數情況下,用膳時,機器繼續運轉,迫使工人邊吃邊照看著活兒。很多工廠主都是這樣對待他們的工人。機器在12點鐘停轉,有一個小時的午飯時間。工人們像剛從牛棚里放出來的牲口,四散向家中奔去。午餐一吃完,全家人又分散了。從一點到八九點,他們又被牢牢地禁錮起來。……在工資最低的工人中,土豆就成了唯一的食物。此外,一般都喝點淡茶,茶里面有時放一點糖、牛奶或燒酒。”
學生感受到工人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艱辛。
出示課件:叫人起床行業的出現
教師總結:勞動力結構發生了變化。從事農業的人口減少,從事工業和服務業人口增多。
教師過渡:除此之外,勞動力結構還有哪些變化呢?
教學
內容
出示材料:“1839年,英國的419560名工廠工人中,有242296名婦女,婦女占一半還多。1861年,英國還沒有一個女護士,也沒有一個女職員;到1891年,女護士已達53000多名,女職員也有17000多名。恩格斯調查了412個工廠,發現每個工廠都有二三個靠妻子勞動過活的男人。”
學生回答:女性工人在工廠中所占比例上升 教師過渡:像布朗先生一家的工人家庭有很多,他們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但收到資本家的剝削和壓榨,生活水平并未有所提高。請大家觀察下面圖
片,你能得到怎樣的歷史結論? 學生回答:資本家和工人的貧富差距加大了
教師提問:這樣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出示材料:“我羨慕你們,羨慕你們參加碼頭工人的罷工。這是我們近年來最有希望的一次運動,我一還能看到這次運動,感到很自豪,
很高興……
——恩格斯寫給愛琳娜·馬克思的信的片斷”
學生回答:引發工人階級的抗爭 煩惱三:教育
出示課件:小杰克的教育問題
教師過渡:小杰克的教育問題是否能夠得到解決呢?
出示材料:“1870年,英國《1870年初等教育法》誕生。規定各個學區有權實施5-12歲兒童的強迫教育。1876年規定家長送子女入初等學校是一種義務。1880年頒布了對5-10歲兒童實施普及義務教育法,正式規定初等教育免費就學。”
“1802年,法國通過法律開設政府資助的中等學校。1910年,德國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
出示課件:1900年前后,工廠使用童工和兒童的境遇
教學 內容
教師總結:雖然義務教育制度通過立法手段加以確立,但面對生活的困苦,童工仍然屢禁不止,孩子的壽命也在縮短。
煩惱三:環境
通過布朗先生的話導入這一部分內容,“倫敦的基礎設施還不錯,沒有老人們說的那么差。但是……” 教師過渡:話語中“老人們說的那么差”指的是什么時候呢?讓我們來看一組材料。
出示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城市居民大都是剛剛從農村出來的農民……,如生活垃圾到處傾倒,污水隨處潑灑,不少城市居民還保留著養豬的習慣,所以到處是豬圈。由于廁所不夠,人們不得不隨地大小便。曼徹斯特的議會街,每380人才有一個廁所……
1892年7月……,“城市病”已經得到初步治理,但距理想的標準還很遠,還需要資源的投入,還需要時間。 材料二:在倫敦,煙與霧相互混雜,形成濃濃的黃色煙霧,長年縈繞在城市上空,著名
小說家狄更斯將此斥之為“倫敦特色”。………… 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這年6月,臭氣沖天簡直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就連河邊議會大廈的窗上也不得不掛起一條條浸
過消毒藥水的被單。1878年,“愛麗絲公子”號游船在河上沉沒,死亡640人,其中許多人并非溺水死亡,而是因為喝進了污染的河水。 教師總結:依據以上兩則材料,我們可以知道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倫敦的各類污染
是很嚴重的,后來得到一定改善,但仍未徹底治理。尤其是煙霧和水污染越發嚴重。直到1952年出現了著名的“倫敦霧”事件。
教師總結:請各位同學依據本節課你所學到的內容,替布朗先生寫一篇日記,內容包括住房、工作、教育、環境等方面的問題。
學生討論后,展示自己的“日記”內容。
教師過渡:現在讓我們再穿越回來,老師找到2015年的一則新聞,我們沈陽市的PM2.5指數曾經達到過1155微克\立方米,這是嚴重超標的數值。面對環境污染,英國倫敦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措施呢?
展示材料:《清潔河流法》(1960年),《水資源法》(1963年),《清潔大氣法》(1968年),《噪聲控制法》(1960年),《核設施安裝法》(1965年),《森林法》(1967年),《鄉村法》(1968年),《農業法》(1970年),《油污染控制法》(1971年),《天然氣法》(1972年),《水法》(1973年),《海洋傾廢法》(1974年),《污染控制法》(1974年),《天然氣法》(1980年),《公路法》(1980年),《野生生物及鄉村法》(1981年),《能源保護法》(1982年),《建筑物法》(1984年),《食品與環境保護法》(1980年),《城鎮與國家規劃法》(1985年修正案),《水法》(1983年修
正案)和《野生生物及鄉村法》(1985年修正案)等法律法規。此外,1982年頒布的刑法,增加了對危害環境的犯罪行為實行刑事制裁的規定。
教師提問: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獲得哪些治理環境的措施? 學生回答:立法
教師總結:多年來,我們沈陽城也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在今年3月份我們還榮獲“國家級衛生城”的殊榮,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夠為沈陽的環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建我們美好的家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