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第十一單元課題《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二課時《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湖北省 - 十堰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第十一單元課題《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二課時《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湖北省 - 十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的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 初步學會碳酸鹽的檢驗方法。
過程與方法:
1. 初步學習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設計碳酸鹽與酸反應的實驗方案。
2. 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通過教師指導和學生動手實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學習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2. 輕松愉快地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世界,形成持續學習化學的興趣。體會到化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學習價值。
2學情分析:
生活經驗: 零散的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見鹽的用途,錯誤地認為生活中的鹽就是化學概念中物質類別的鹽。
知識基礎: 知道酸和堿的性質和用途(碳酸鈣和酸反應)的事實。
學科能力: 具備基本實驗技能和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認知方式: 由用途到性質,由性質到用途。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⒈ 化學與生活、生產的關系。 ⒉ 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教學難點:
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實驗用品:
碳酸鈉、酚酞、稀鹽酸、燒杯、玻璃棒、食用小蘇打、檸檬片、雞蛋、澄清石灰水、飲料瓶、蒸餾水等。
學生準備實驗用品:
NaCl、Na2CO3、NaHCO3、CaCO3、稀鹽酸、石灰水、試管、帶導管的橡皮塞、燒杯;
生活中可能含有碳酸根離子的物質 : 水垢、雞蛋殼、各種品牌的牙膏、珍珠、石頭、海蟄、刨騰片和各種品牌的鈣片、發酵粉、雞蛋殼等。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5.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引入新課】“什么東西最好吃”的故事。
【小故事】從前有一個國王 ,他很喜歡吃糖 ,于是他就問他的廚師說 :”這個世界上什么東西最好吃 ? ”廚師說 : “ 這個世界上最好吃的是鹽 》。” 國王很生氣 ,于是把廚師關了起來,同時命令全國人民只能吃糖 ,不準吃鹽 ,過了一段時間后 ,他發現他的國民個個都愁眉苦臉的 ,而且有很多人出現了不同的癥狀 。于是他不得不取消了這項命令。
設計意圖: 調動學生好奇的心理,讓學生從身邊最熟悉的食鹽入手,讓他們覺得今天的內容是自己熟悉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活動2【講授】生活中的鹽與化學中的鹽有什么不同;
【講解】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鹽 ,通常指食鹽 ,而化學中的鹽 ,是指一類組成里含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
【過渡】看來生活中的鹽與化學中的鹽是不一樣的 ,二者弄錯可是會出人命的 ,不信你們看----《奪人命的鹽》,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 ,把工業鹽誤當作食鹽產生的嚴重后果。
【視頻】《奪人命的鹽》
設計意圖: 觀看、了解工業鹽的危害 ,通過視頻讓學生深刻體會二者的不同。
活動3【活動】【活動探究一】探究NaCl、Na2CO3、NaHCO3、CaCO3的俗名、性質、分布、用途等;
1、探究NaCl的物理性質(顏色、狀態、溶解性)、用途、分布、 NaCl的制取;
2、探究Na2CO3的俗名、物理性質(顏色、狀態、溶解性)、用途、化學性質;
3、探究NaHCO3的俗名、物理性質(顏色、狀態、溶解性)、用途、化學性質;
4、探究CaCO3的存在、物理性質(顏色、狀態、溶解性)、用途、化學性質;
設計意圖 :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觀察能力。
活動4【講授】NaCl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討論并歸納 NaC l的物理性質、主要用途、分布、NaCl的制取 ;
【講解】教師歸納 NaCl 的物理性質:白色固體 ,易溶于水 。
主要用途 : (1) 做調味品 ( 2) 人正常生理活動必不可少 (3) 腌漬食物 (4) 制生理鹽水 (5) 做化工原料 (6) 農業選種(7) 消除積雪。
【視頻】《食鹽的妙用》
【幻燈片】展示食鹽的分布
【設疑】食鹽是如何得到的呢?
【視頻】《海水曬鹽》
設計意圖 : 全方位的了解食鹽的用途 ,知道食鹽的重要性 ,通過視頻可以直觀的了解海水曬鹽的原理 。
活動5【講授】Na2CO3
【過渡】除了氯化鈉外 ,純堿碳酸鈉也是也是一種鹽 。碳酸鈉既然是鹽 ,為什么又叫純堿呢 ?來 ,一起走進碳酸鈉的學習。
【演示實驗】在燒杯中配制碳酸鈉溶液 ,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 ,溶液立刻變紅 。揭示碳酸鈉的俗名叫純堿奧秘 。
學生通過探究實驗 , 討論并歸納Na2CO3的俗名、物理性質、用途、化學性質。
【講解】教師肯定學生的答案 ,幻燈片投影Na2CO3的俗名、物理性質、用途、化學性質 ;
Na2CO3俗名 : 蘇打、純堿 ,白色固體 ,易溶于水 , 玻璃、造紙、紡織、洗滌劑 , 與鹽酸反應 。
【過渡】純堿的用途很廣 ,但我國的制堿歷程卻很艱辛 ,來 ,了解一下。
【幻燈片】投影侯德榜制堿的歷程。
【講述】侯德榜先生憑借自己對科學的一片赤誠 ,懷著一顆愛國的心 ,為我國的制堿工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發展了我國民族工業 。希望大家好好學習化學知識 ,利用自己所學為祖國 、為社會做點事情 。
設計意圖 : 將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愛國主義教育融為一體 ,再次調動學生的好奇心 ,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活動6【講授】NaHCO3
學生通過探究實驗討論并歸納 NaHCO3的俗名 、物理性質 、用途 、化學性質 。
【講解】教師肯定學生的答案 ,幻燈片投影 NaHCO3的俗名、物理性質、用途、化學性質 ;
NaHCO3俗名 : 小蘇打 ,白色固體 ,易溶于水 ,發酵粉 、治療胃酸過多 ,與鹽酸反應。
活動7【活動】表演《蘇氏小姐妹》
有幾位同學課下搜集了一些小資料 , 自編 、自導 、自演了《蘇氏小姐妹》,下面我們有請《蘇氏三姐妹》。
三位學生戴著頭飾表演《蘇氏三姐妹》,其他同學認真觀看。
設計意圖: 充分調動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 ,讓人耳目一新 ,過目難忘 。
活動8【活動】【小魔術】“漂浮的雞蛋”
【小魔術】“漂浮的雞蛋”------“同蛋不同命”
將1號雞蛋放于一燒杯中 ,倒入一生活中最常見的液體水 ,觀察 ,雞蛋有沒有漂浮?
將2號雞蛋放于另燒杯中 ,倒入一實驗室中中最常見的液體 ,觀察 ,雞蛋有沒有漂浮?
【思考】1、在2號雞蛋中倒入的是什么液體?
2、雞蛋為什么會漂浮?
【設疑】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講解】原來 ,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使雞蛋的浮力增大 ,雞蛋就浮起來了。一段時間后 ,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無殼雞蛋了。
設計意圖: 再一次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將舊知識進行延伸與前面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識聯系起來 ,為后面學習碳酸根離子的檢驗埋下伏筆。
活動9【講授】CaCO3
學生通過探究實驗 , 討論并歸納CaCO3 的存在、物理性質(顏色 、狀態 、溶解性 ) 、用途 、化學性質。
【講解】教師肯定學生的答案 , 幻燈片投影CaCO3的存在、物理性質、用途、化學性質 ;
CaCO3存在 : 大理石、石灰石 ,白色固體 ,不溶于水, 建筑材料、補鈣劑 ,與鹽酸反應 。
【設疑】比較CaCO3與Na2CO3、NaHCO3的組成 ,推測它們與鹽酸反應的方程式?
【幻燈片】投影CaCO3與Na2CO3、NaHCO3與鹽酸反應的方程式 。
【思考】上述三個化學反應有何共同特點?
【講解】這三個反應中都是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的鹽與酸反應 ,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提問】那么 , 如何檢驗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呢?
【講解】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取少許藥品于試管中 ,滴加足量的稀鹽酸 ,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石灰水變渾濁 ,說明含有碳酸根離子或碳酸氫根離子。
活動10【活動】【活動探究二】實驗驗證你找到的物質中是否含有碳酸跟離子?
1、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可能含有碳酸鹽的物質 。例如 : 鈣片 、貝殼 、水垢 、雞蛋殼等 , 并通過實驗進行驗證。
2、學生將自己的 實驗進行全班交流。
活動11【活動】《自制汽水》
【演示實驗】老師講了一節課都渴了 , 來個《自制汽水》。
設計意圖: 自制“清涼飲料” ,很吸引學生 ,將學生的情緒調動到最高點 ,喝著老師的清涼飲料 ,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銘記于心 ,真正詮釋了從化學走入生活 ,從生活走進化學的這一理念。
活動12【活動】【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 ,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回憶所學的內容 ,不全面的地方 ,其他同學補充 。
活動13【練習】【活動探究三】課堂檢測
1、下列各組物質名稱不代表同一物質的一組是 ( )。
A、氯化鈉、鹽 B、碳酸鈉、蘇打 C、碳酸鈉、純堿 D、碳酸氫鈉、小蘇打
2、下列與生活相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工業用鹽亞硝酸鈉可以代替食鹽用于烹任
B、氯化鈉所提供的氯離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鹽酸、幫助消化和增進食欲的作用
C、碳酸鈣可以用作補鈣劑
D、碳酸氫鈉是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3、下列說法中不是氯化鈉用途的是 ( )。
A、醫療上用它來配制生理鹽水 B、常用晾曬海水的辦法得到粗鹽
C、生活中用食鹽來腌漬蔬菜、肉 D、農業上用氯化鈉選種
4、氯化鈉是常見的工業原料,電解氯化鈉溶液可以得到氫氧化鈉、氯氣和氫氣。寫出這個反應的方程式。
活動14【作業】作業
1、請你自擬題目 ,根據學過的知識寫一篇關于“廚房中的化學”的文章 。
2、書78頁1、5。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