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制取氣體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化學專題復習制取氣體復習(一)青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氣體的制取裝置、收集裝置、尾氣處理裝置,以及在制取氣體時的操作注意事項。
(2)能正確選用“固固加熱型”和“固液不加熱型”制氣裝置來制備氣體。
(3)能正確選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向上排空氣法來收集氣體。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氣體制取、收集方法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拓展知識空間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培養終生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氣體的制取裝置和收集裝置。
2、綜合性氣體制備實驗的設計。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歸納、練習
教學設計說明
實驗教學是化學學科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最具有化學學科特色的教學形式,在歷年的中考中,與實驗有關的內容也占了很大比例。而在初中化學所學的實驗內容中,常見氣體的制取和收集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內容,在歷年的中考試題中出現得也很多。實驗本應是學生最感興趣的部分,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復習課的課堂教學大多是教師一言堂式的機械重復,學生提不起興趣,思維量不夠,課堂教學效益低。所以我在設計這樣一堂專題復習課時,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探索,對所學內容進行新的組合,來實現一種高層次的知識與能力的挖掘、拓展。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我設計的這節課的重點除了從知識與技能的角度進行氣體制取裝置的應用教學外,同時加強培養學生對學習內容、過程和方法的反思、拓展能力。
本節課以實驗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學過程中,分別歸納、總結了如何選擇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之后引導學生對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進行進一步的探索、改進,這樣既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也不會使學生因為復習舊有知識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注意引導學生對與制取氣體實驗密切相關的尾氣處理裝置和檢查氣密性的操作方法進行總結,以培養學生全面的思維習慣。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大家都知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中考當中化學實驗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通過對中考試卷的分析,我們發現中考當中的化學實驗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科學探究實驗,一類是常見
以事實依據引入,提高學
生重視程度。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氣體的制備。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來研究常見氣體的制取和收集。
[板書]常見氣體的制取和收集
首先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在初中化學中已學習了哪些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
回憶,回答。
你知道O2、H2、CO2的實驗室制法嗎(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看誰寫得又快又正確。
3位同學上黑板進行板演,其他同學在座位上書寫。完成后,同學間兩兩相互檢查有無錯誤。
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并加以鞏固。
我們知道了制取這3種氣體的原理,我們還需要知道制取這3種氣體的裝置。我這里有兩種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發生裝置,大家覺得這兩種裝置應該分別用來制取哪些氣體?
第一種裝置:
實驗室加熱KMnO4制O2
第二種裝置:
①實驗室用H2O2制O2
②實驗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制CO2
③實驗室用鋅和稀硫酸制H2
誰能來總結一下這兩套裝置分別適用于在什么條件下制取氣體?
第一種裝置:反應物為固體,反應時需加熱,簡稱“固固加熱型”。
第二種裝置:反應物為固體與液體,反應時不需加熱,簡稱“固液不加熱型”。
請大家總結氣體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
反應物狀態
反應條件
逐步引導學生思考、遞進,得出結論,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板書]
一、發生裝置的選擇
選擇氣體發生裝置的依據:
反應物狀態
反應條件
[規律運用]
(接下頁)
思考,回答
對獲得的知識及時運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根據反應原理,選擇氣體發生裝置
(1)2NH4Cl(固體)+Ca(OH)2(固 體)=CaCl2+2H2O+2NH3↑
(2) FeS(固體)+2HCl=FeCl2+H2S↑
加深學生對其理解、掌握。
[裝置改進]
1、如果在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氣體時,氣體收集的量還沒有達到要求反應就已經停止(固體有剩余),該怎么辦?
思考,討論,改進出如下裝
置,并歸納出這兩套裝置分別有哪些優缺點。
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復習中得到提高。
2、請選擇儀器組裝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
思考,相互討論,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集思廣益,修正、總結、歸納,得到數種裝置:
(1)組裝便于控制產生氣體的量的裝置
(2)組裝便于控制反應速率的裝置
(3)組裝可以控制反應進行和停止的裝置
在前面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進行有目的、規律的想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培養他們合作學習、自主創新的能力。
3、請同學們分析下列“固液不加熱型”制氣裝置,談談與前面的裝置相比有什么優點?
分析,比較
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所學知識得到升華。
[過渡]前面我們所研究的是氣體的發生裝置。我們不光要知道氣體的發生裝置,還要知道氣體如何收
排水法,向上、向下排空氣法
集。請問我們現在學過了哪幾種氣體收集裝置?
排水法,向上、向下排空氣法
分別可以收集什么性質的氣體?
學生一一舉例回答:
1、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不與水反應;
2、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
3、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
請總結選擇氣體收集方法的依據。
氣體的密度(與空氣相比)
氣體的溶解性、是否與水反
應等
與前面發生裝置的選擇相呼應。
[板書]
二、氣體收集裝置的選擇
選擇氣體收集裝置的依據: 氣體的密度(與空氣相比)
氣體的溶解性、是否與水反應等
[拓展思維] 1、實驗室應該如何收集H2S氣體呢?
(友情提示:H2S是一種有臭雞蛋氣味的劇毒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易溶于水.)
思考,得出如下裝置:
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創
新能力。
采用這樣一套裝置來收集氣體,我們必須要考慮到進氣和出氣問題。在不同的密度下有不同的方法。請大家討論。
討論得出:
若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應從A端進;
若氣體密度小于空氣密度,應從B端進。
如果將該裝置倒過來呢?
a b
若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應從A端進;
若氣體密度小于空氣密度,應從B端進。
通過對一種裝置的多種使用方法的學習,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引申]
(接下頁)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量氣裝置
思考,討論其原理
我們討論了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有時候我們在這之后還會用到氣體尾氣的收集裝置。我們有哪些方法可以處理氣體的尾氣呢?
討論得出:
燃燒法;溶液吸收法。
在教師引導下得出溶液吸收的另一種方法。
注意對不同氣體不同處理方法的教育。
[板書]三、尾氣的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了氣體制取過程中的一系列裝置。但是我們要注意到,如果操作錯誤,也不能正確地制得氣體。在裝置連接好之后,我們要做到第一件事是什么?
檢查裝置氣密性
提示學生實驗時須注意正確的操作規范。
[板書] 四、檢查氣密性的方法
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討論,對比,總結出不同裝置氣密性檢查的方法。
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
[綜合運用]對以上內容進行綜合性訓練。
[總結]引導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回顧,反思,總結。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