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燃燒和滅火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重慶市第一一〇中學校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
110中學 胡莎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知識層面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燃料及其應用》課題1“燃燒和滅火”。本單元屬于“化學與發展”主題中的“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部分,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意識、從化學科學角度認識燃料燃燒與人類文明發展密切聯系的重要載體。
燃燒與滅火的核心部分是應用控制變量思想探究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控制變量是研究多因素對單一結果影響的重要研究方法,固定一個變量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他因素控制位相同條件的不變量,研究這一個變量與結果的關系。這個探究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從簡單熟悉的燃燒問題入手,遷移到復雜問題的研究中。
控制變量在化學的應用主要是對比實驗的設計、應用以及分析。學生在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對人體呼出氣體和空氣的探究過程,對對比實驗有了初步的認識,在初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對比實驗滲透在每一個環節,在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3“制取氧氣”,學生對催化劑的影響的探究,又對對比實驗有了深入的認知,但是,從來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所以,在學完了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直接進入第七單元的學習,在知識的銜接上更顯連貫,同時,第七單元知識貼近生活,更容易在教學設計環節,利用淺顯的知識,滲透能力的培養。
(二)組織教學環節
1、 采取“兩端式”教學方法——教師端;學生端
教師端:教師是“學生端”學生有效學習的設計者、自主學習的組織者、積極主動學習的調動者、學習過程的指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導演、教練。老師根據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的目的,比傳統教學更為細致的設計教學,因為課堂不僅僅是教師引領下,就可以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而是,在一個范圍內,還要根據學生課堂的具體表現,來及時的改變教學策略和方法,從新解決自己沒有提前預知的學生的障礙點,教學進度未必可以完成,但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的障礙點可以充分的展現。
學生端:
新知識點環節:根據教師的提示,引領,自學完成可以自己學會的內容,小組之間對于個別不懂的問題,可以討論學習,君朋互助。 本步驟教師關注學習能力強,反應快的同學,確保這部分同學已經學會。
應用環節:根據剛才所學內容,進行知識應用(課堂練習或者檢測),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互相訂正,重點抽查學習能力稍微欠缺的孩子,是不是學會了,驗證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2、評價方案
兩端式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嘗試,目的是服務于高效課堂,使課堂的效率提高,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的人數和熱情,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把舞臺留給學生。所以,激勵方案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激勵方案公平合理,客觀,量化才能更好的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施展的機會和參與的熱情。 所以,為了服務于課堂,我制定的評價方案,主要是三個環節 第一部分 課堂
1、回答問題:普通提問,隨問隨答的,起立回答,完全正確2分
小組探究,組內活動,按照最先出方案的順序搶答,答對5分
知識應用,組內活動,按照最先組內成員都會的順序搶答,老師隨機提問,答對5分。 2、紀錄:參與度高,沒有溜號和不參與的組員 5分;有違反紀律行為,警告一次一人次扣一分 第二部分 作業
按照三個標準,按時按量完成 1分,按時按量優質完成(有提問)3分,未按時完成-3分 第三部分 檢測
個人成績 68-74分 +5分 75-78 +10分 79-80 +15分 小組成績,平均分第一組 +14分,第二組—+12分。。。依次類推。 獎勵方案:
班級共有六個學習小組,每周一到周五紀錄量化分數,周五總結,小組得分第1、2名周末免家庭作業,第3、4名作業減半,第5、6名作業照常
為了避免學生覺得自己組內成員之間合作不利,總是排名在后而失去競爭的興趣,所以除了小組獎勵,還有個人獎勵,5、6名個人突出可免作業。1、2名個人負分作業不免。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小學自然課中系統學習過燃燒和滅火原理方法,在初中化學第二單元也學習過有關氧氣的知識,知道氧氣是一種助燃氣體,并系統學習了蠟燭、木炭、鐵絲、紅磷等物質的燃燒實例。同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了解到了一些關于燃燒滅火的常識,有相關的體驗,應該說對于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從知識層面上來講難度很小。但是對于燃燒條件的探究的實驗設計學生會感到難度很大,沒有恰當的引導很難突破,雖然有基礎好的學生會提到對比實驗,控制變量的思想。但是對于實驗設計的主體思維框架還是很混論和模糊的,絕大部分學生要么無從下手,要么僅僅局限于一個條件,很少有學生能有有意識,有層次的逐步驗證燃燒的條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掌握燃燒的三個條件極其之間的關系 (2)了解燃燒的概念
(3)通過實例分析,掌握滅火原理和簡單的生活常識 過程與方法:
(1)能依據對比實驗的思想設計實驗,探究燃燒條件是否是缺一不可。 (2)能運用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分析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燃燒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控制不當也會帶來災難。使學生學會運用事物
不斷發展,事物兩面性的辯證觀點去認識事物。
(2)通過小組內的合作交流,小組間的競爭,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與競爭的意識 (3)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重點、難點】
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難點:對比實驗的設計與實施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學生端 教師端 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引入]
觀看火災視頻
觀看,驚奇
展示視頻
1、 激發興趣 2、 為新課做鋪墊
[過渡]
燃燒這個久遠而又親切的
話題,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和探究的內容,希望同學們可以通過這節課的學習,
揭開燃燒的奧秘。
傾聽
展示圖片
展示燃燒的歷史和近代的應用。
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
[板書] 第七單元
課題1 燃燒和滅火
[提問
過渡]
1、 是否所有物質都能燃
燒
2、 可燃物燃燒需要哪些
條件?
3、 如何證明這些條件的
影響?
4、 設計什么樣的實驗,才
能證明這么多影響因素對燃燒的影響? 1、 提出猜想。 2、 設計實驗
3、 對比實驗
提問 引領學生
完成活動探究二
[詳細講述] 對比實驗的定義,如何控制變量
傾聽、理解、討論、學會運用
講述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應該教師引領突破。
[探究活動二] 1、燃燒的
條件
1、對比實驗,應該如何控
制實驗條件
2、設計簡單的對比實驗 3、實驗操作
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第一步:完成猜想
第二步:完成實驗條件控制 第三步:完成實驗設計
第四部:老師演示實驗
引導,適時點撥。
,學生通過實驗設計的層層深入,可以更深刻的領會對比實驗。
[歸納總結]
【板書】
燃燒條件:缺一不可
匯報,回答
板書 點評
[過渡] 燃燒能為人類造福,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能引發災難,當火災發生時,我們應該如何應
用所學的原理來滅火呢? [探究活動二]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用視頻的方式展示各種滅火方法
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回答
提問:根據燃燒的條件,你能推測出滅火的方法嗎?你的依據是什么?
如果學生學會了燃燒的條件是三個缺一不可,那么很容得出,滅火條件就是燃燒條件缺一即可。
[活學活用] 設計游戲環節:處理各種火災現場的方式
學生搶答
學會自救常識,珍愛生命 [課堂小結] 知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 火災自救常識 能力:對比實驗的分析,設
計能力
[作業]
[板書]
1、知識鞏固:熟記本節課重點知識
自學課本128頁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認識課本129頁 圖7-12 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
2、學以致用:練習冊對應習題
3、知識拓展:在社區觀察,看是否存在火災隱患。
1)可燃物擺放 2)發生火宅逃生路徑。。。
燃燒條件:缺一不可!
滅火原理:缺一即可! [課后 反思]
這節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 問到學生如何來驗證自己猜想的時候,學生可以回答實驗的方法,但是具
體從哪入手?怎么設計實驗?這么多影響因素,怎么一次論證?學生一頭霧水,這個過程,教師及時點撥,通過PPT,復習講解第一單元就用過的“對比實驗”降低學生的陌生感,然后再給出設計對比實驗,控制變量的要求,學生在設計實驗中,有的放矢,水到渠成。
2、 知識應用環節,充分發揮小組內的合作精神,讓反應快先學會先領悟的學
生輔導還有困惑的學生,實現班級更多的人切實掌握,切實學會。
由于學生接受水平,反應能力的不同,各個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教學進度不同,有的班級只完成了燃燒概念,有課班級可以完成全部內容,但是滅火環節,就沒有充分的時間來放開,讓學生去探究和研討了。
根據實踐,兩端式教學的模式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但是根據初三化學學科的特點,以及課時的安排,像這樣花大量時間,放開讓學生去想,去做,去說,去探究的課,還只能根據課程內容,以及課時安排,在一定范圍內實施和開展。
通過兩端式教學的實踐和實施,還有一點最大的收獲,就是師生之間“教學相長”,生生之間的“教學相長”——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