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分子和原子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笫三單元課題1《分子和原子》第一課時-吉林省 - 長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笫三單元課題1《分子和原子》第一課時-吉林省 - 長春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這節課是學生接觸微觀世界的開始,分子、原子的概念比較抽象,大多數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思考的
不多,同時又由于知識所限,很少從微觀的角度去解釋這些現象,因此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我選擇用學生司空見慣的事例和簡單易懂的實驗引入概念,盡量讓學生經歷探索的全過程,使學生通過合理猜想、分析推理,自己體會到分子的存在及其性質,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節課較多地聯系了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符合學生“學以至用”的需求,培養了學生的使命感。
本節課有如下特點:
(1)分子、原子的性質及其概念的建立,均由學生自己探究、推理得出;
(2)給學生充足的提出問題以及展示才華的機會,激勵學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來學習化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構成的;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宏觀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間的聯系,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
(2)經歷探究分子存在的過程,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1教法、學法:引導想象推理、分析探究 現代教學技術:多媒體,實驗
教學準備:品紅、燒杯、藥匙、熱水、冷水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目的意圖
【引言】同學們的家庭實驗都做了嗎?觀察到什么現象? 【引導】為什么水沒有了呢?你做過猜想嗎?你想探究其中的原因嗎?現在請同學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進一步引導】想過深層次的原因嗎?如果它是一個整體,不能分割呢?它還會變成水蒸氣嗎?
【引導】這些粒子你能看見嗎?你能證明它的存在嗎? 【引導】請同學們想一想:路過花圃、中午回到家門口,會聞到什么氣味?
【設問】這些現象該如何解釋呢?
【講述】科學家很早就注意到這些現象,并進行了探究,和你們猜想的一樣,認為物質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的,也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板書課題) 科學家還指出了它們所具有的性質,比如我們能聞到花香是因為這些粒子在 。
學生多是從物理知識角度回答。 生答:說明它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的。 生答:不能
生答:有花香、有飯 香
生一答:說明這些粒 子在運動。
生二答:空氣是流動 的。
生三答:風吹的。„„
生一答:運動
通過學生親自體驗,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推理能力。
聯系實際,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學會觀察、思考。
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愿望。
【鼓勵】很好,我們在座的很多同學都具有科學家的基本素質。
【講述并指導看書】教材P48頁,現代的科學儀器已經拍攝到了苯分子和半導體材料硅原子的照片,證明了物質確實由許許多多的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那么這些分子或原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一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十億人口每人每分鐘數100個,需晝夜不停地數3萬多年才能數完。
【討論】我們知道空氣是由氧氣、氮氣等多種氣體組成的,它們的密度各不相同,它們是否能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呢? 【引導探究,指導操作】請同學們在自己前面的兩支燒杯中分別倒入半燒杯的冷水和熱水,用藥匙取少量的品紅,右手拿藥匙,平放在燒杯口上,左手輕磕右手的手腕,將少許品紅倒入燒杯中,觀察現象。
【講述】擴散是宏觀現象,用微觀的觀點怎樣解釋呢? 學生回答后板書
【引導探究】同學們猜一猜將土豆和小米混在一起它們的體積是否等于兩種物質體積之和?
再猜一猜兩種不同的液體混合它們的體積將如何變化? 【師】酒精和水不反應。
【講述、引導】而且不同的液體分子間的間隙不同,把它們混合起來,互相擠占對方的空隙,所以,它們的體積之和不是1+1=2,而質量卻能相加,這是為什么?
【演示】用實物投影熱水和冷水中溫度計的刻度。
【提問】為什么溫度計中的液體能體現冷熱溫度的不同呢?
【追問】為什么氣球易被壓縮,而鐵球受壓幾乎不變? 【小結板書】(3)分子間有間隙,溫度越高間隙越大,一般地說,氣體分子間間隙>液體分子間間隙>固體分子間間隙 【師答】水變成冰后體積膨脹,是由于水的結構和特殊性質決定的,同學們有興趣,可以閱讀高三化學課本《晶體》一章的有關內容,也可以下課后找我。
【小結分子具有的性質并講述】分子的這些性質原子也具備。
【提出任務】
請同學們討論并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說明分子的三個基本性質。
【設問】同學們舉得這些例子中,組成它們的分子發生了變化沒有?變了,怎么變的,沒變又為什么會有熱脹冷縮、濕衣服晾干等現象?
【提出任務】你能否用分子、原子的性質來說明水電解成氫氣和氧氣呢?
生答:(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
學生討論達成共識 學生實驗、觀察: 高錳酸鉀在熱水中擴散快,在冷水中擴散慢。 生答:(2)分子在不停地運動,溫度越高運動速度越快。
生一答:分子間有間隙。生二答:反應了? 討論后達成共識。 生答:因為組成物質的微粒的個數和質量沒有變。
生答:熱脹冷縮、溫度越高分子間的間隙越大。 生答:氣體的分子間隙大,固體的分子間隙小 生問:水變成冰后,體積膨脹那是怎么回事?
學生討論后舉例
生一答:分子沒有變,是分子間隙變了 生二答:分子變了 學生展開爭論達成共識
討論后交流
學生想象、探究、交流。 用事實證明分子的存在。
針對學生“空氣流動傳播”的錯覺,進一步證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培養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養成學生思考生活中常見現象的優良品質。
培養學生用實驗說明事實的習慣。 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通過層層設問,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使學生體會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給學生直觀、感性知識。
【引導學生探究】
我們知道一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已知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形狀大約是這樣: ,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一個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畫完后,交流探討一下為什么這樣想。
【知識反饋及歸納:】(略) 【要求學生反思提問】學習了這些知識后,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請提問!
先請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物質的物理性質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所表現出的
性
質,如:顏色、氣味、狀態等,單個的分子是不具備這些性 質的。
【小結】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
(1)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構成的。
(2)原子可以構成分子;原子和分子一樣,它們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它們在不停地運動,它們間有間隙。 【課后反思】
學完本課,你還有那些問題不理解?有什么問題?你還想知 道哪些知識?請同學們寫在作業本上告訴我。
【課后作業】:(略) 【創新作業】:
已知,濃氨水易揮發,氨氣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請 你用濃氨水、酚酞為藥品,儀器自選,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學生答:分子變了,原子沒變。
學生活動 生問:為什么分子的定義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而不是保持物質的性質呢?分子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嗎?
師生共同小結。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鞏固知識,理清頭緒。
通過學生的一系列反思質疑,教師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評價自己的教學、改進教學獲得第一手資料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設計實驗的能力。
【板書設計】: 分子和原子 分子的性質:
1. 分子很小 2. 分子在運動 3. 分子有間隔
4. 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