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燃燒和滅火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甘肅省 - 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課題:燃燒與滅火 (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燃燒和滅火》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第七單元第一節的內容。在日常生活中燃燒是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化學變化,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將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燃燒這一化學現象促進了人類的發展,了解火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也是學生必須了解的安全知識之一,對它的了解和掌握不僅能使學生認識火失控會給人類帶來災難,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控制火、預防火災,學會在火災中自救。
本節課著重體現化學學習內容的現實性,使學生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化學知識,化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化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應用意識。
2、教學重點和難點
為完成教育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和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 確定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
教學重點:使學生通過科學探究和親身體驗,掌握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并學會如何在火災中自救。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 二、教育教學目標分析
化學教學目標是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以及教學指導的要求,本節課的教育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目標:1、認識燃燒的條件;
2、知道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能力目標:1、能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燒現象和原因;
2、學會在火災中自救; 3、通過活動與探究,使學生學會對既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
的科學方法;
4、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2、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3、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用發展的眼
光看待事物。 三、教學方法分析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突出“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學理念,遵循循序
2
漸進、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實際出發,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通過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探索、交流、合作、嘗試等方法獲得新知識,本課采用了“探究式學習”教學模式。其模式為:創設情境——自主探究——歸納總結——聯系生活。
四、教學過程分析
[課前導入] 火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火給人類帶來了溫暖和光明,也是人類文明進步
的標志。什么是火?火是物質燃燒時所形成的現象,燃燒與我們的生活、生產及社會發展有密切聯系。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常見的燃燒現象有哪些?
[學生活動] 略
[媒體展示] 教師歸納,展示圖片
燃燒推動人類進步,為人類造福: 古代 現代生活中 現代生產中 高科技領域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本節課內容
控制不好燃燒的條件,燃燒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 [媒體展示] 火災場景
[講 授] 由此可見,控制燃燒的條件就能控制燃燒本身,為了利用燃燒多為人類造
福,所以我們今天來學習燃燒的條件。
要弄清燃燒條件還得先弄清燃燒的科學定義。 [板 書] 一、燃燒的條件 定義
1、燃燒
剖析概念 [實驗探究] 燃燒的條件 [學生活動] 略
[實驗探究] 進一步鞏固、分析燃燒的條件(師生討論完成)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現象、敘述實驗 結論的能力。
[板 書] 2、燃燒的條件(同時滿足)
(1)可燃物 (2)氧氣 (3)到達燃燒所需最低溫度——著火點 [媒體展示] 問題探究 [學生討論] 略
[歸納梳理] 教師予以評價并小結 [設計意圖] 學以致用
[過 渡] 下面不同情形下都用過哪些滅火方法?為什么這些方法能夠滅火? [媒體展示] 師生共同討論完成,歸納滅火的方法。
3
[板 書] 二、滅火原理
1、移走可燃物 2、隔絕氧氣 3、降低溫度 [提 問] 請同學們舉例說明身邊發生滅火的方法。 [學生活動] 略
[拓展性課題] 滅火常用的設備有哪些?請同學們查閱資料,了解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和
適用范圍,鞏固所學知識,內化、拓寬、延伸。
[提 問] 通過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 略
[課堂小結] 多媒體演示——長話短說 [媒體展示] 調查與研究 [師生討論] 略
[教師梳理] 沉著冷靜,不要驚慌 撥打119
不要貿然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加速火勢蔓延 打濕被單,匍匐前行等等
培養學生基本的安全消防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就
在身邊,化學就是生活。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承上啟下] 每年我國因地下煤礦的礦井內瓦斯爆炸,化工廠的氣體泄露爆炸等,造成
的經濟損失達上億元,造成人員傷亡上千人!多么觸目驚心的數據啊!那么我們作為有知識的青少年,不但要學習知識,還要懂得利用科學知識為民造福,把災難隱患消失在萌芽狀態,對于認識爆炸的條件及防范爆炸的措施,我們下節繼續探究„„。 五、評價反思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本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展教材,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人類文化背景下構建知識體系,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主動建構知識。
不足:是要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增強自主性。
經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學生的求知需要是教師的突破口,生活的實際內容是科學知識的切入口,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需求,才能使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