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燃燒和滅火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河北省 - 石家莊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
課題1 燃燒和滅火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知道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燒或滅火的現象及原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對比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形成科學的邏輯思維習慣,提高實驗方案設計的能力。
2.通過對滅火方法的分析和歸納以及對趣味蠟燭的探究,體驗對事實進行“觀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燃燒條件、滅火原理等內容的探究,認識掌握化學反應的條件就能控制化學反應的進行(包括反應的發生、程度和停止等),從而體驗化學是為人類服務的。
2.通過對滅火方法的分析討論,形成辯證認識事物的科學觀念。
二、教學分析:
三、教學方法
1. 問題驅動下的小組合作: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將學生的原生態問題轉化為學習任務,驅動學生進行深刻思維,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學習。
2. 探究性學習:學生根據探究任務,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教師基于學生的方案設計進行實驗。
3.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四、教學思路
情景線 活動線 設計意圖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播放《熊出沒》中著火的片段,引入本節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學生提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類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動畫片段 森林著火
觀看視頻 提出問題
探究燃燒條件
總結燃燒特征
大膽猜想
實驗驗證
設計實驗
通過滅火方法總結滅火原理
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對比分析得出滅火原理與燃燒條件之間的關系
培養學生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
實驗探究
動畫片段 森林滅火
讓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認識燃燒
片段中的疑難問題
形成辯證認識扇事物的科學觀念
認識到運用燃燒和滅火的知識可以掌控火
親身實踐中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完善本課題的內容
簡介認識火,利用火,掌控火 通過對兩種蠟燭的探究,認識“要根據火情選擇適宜的滅火方法”
課下作業,解決課上的遺留問題
片段中的待解問題
【引入】播放《熊出沒》中著火的片段,請同學們結合視頻中的內容,從化學的角度提出本節課想要研究的問題。
【引導】用思維導圖將問題進行分類,引出課題:燃燒和滅火。
觀看視頻,提出問題。
思考,對問題進行分類。
用視頻引入新課,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將問題分類,水到渠成的引出本節課課題。
教學環節二、探究燃燒條件
讓學生結合視頻猜想燃燒所需的條件,培養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對比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然后整合、完善實驗裝置,提高學生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不斷驅動學生進行深刻思維,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教師基于學生完善后的實驗裝置進行演示實驗,總結燃燒條件。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思考】結合視頻內容,猜想燃燒所需的條件,并說出你的猜想依據。
大膽猜想,積極回答。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勇于猜想的意識。
【過渡】物質若想燃燒,必須有可燃性,沒有可燃性的物質無法燃燒,因此可燃物是燃燒的必要條件之一,可燃物燃燒是否需要同時滿足另外的兩個條件呢?
【講述】請以小組為單位,從提供的用品中
選擇所需要的設計實驗方案,并組裝裝置(基于安全的角度考慮,給大家準備的是模擬紅磷和模擬白磷)。
【資料】紅磷(著火點 240 ℃) 、白磷(著火點 40 ℃)
【注意】磷燃燒產生的物質污染環境,且刺
激人的呼吸道。
【展示交流】基于同學們組裝出的實驗裝
置,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裝置進行評價、整
合、完善。
【問題研討】試管上用塞子好,還是氣球
好?
怎樣對實驗裝置進行整合、完善,在一個燒
杯中完成溫度達到著火點和與氧氣接觸這兩
個條件的探究? 【預測】對完善后的裝置中的白磷、紅磷能否燃燒進行預測。
思考。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并組裝裝置。
各小組展示實驗裝置,組間評價,互相補充,交流完善裝置。 學生可能設計出實驗裝置。 回憶并強化控制變量的方法。
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控制變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實驗方案設計的能力,形成科學的邏輯思維習慣,激發學習化學的熱情。。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在實驗整合過程中,不斷驅動學生進行深刻思維,體驗科
學探究過程。
【演示實驗】教師基于學生完善后的實驗裝置進行演示實驗。 【提問】如何使試管中的紅磷、水中的白磷燃燒?
【小結】總結燃燒的條件,強調缺一不可。 認真觀察,表述實驗現象。
思考問題,回答。
總結。 通過演示實驗,驗證猜想。
引導學生進行深刻思維。
總結歸納,強化重點。
教學環節三、總結燃燒特征。
基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燃燒的認識和前面幾個單元中所學的如單質硫、鐵絲、單質碳等
的燃燒的認識,再結合上面的演示實驗,總結燃燒的特征,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過渡】結合剛才的實驗及前面學過的知識,試總結燃燒的特征。
思考,回答。
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化學的角度認識燃燒的特征,形成概念。
教學環節四、觀看視頻,總結滅火原理。
播放視頻,結合視頻中用到的滅火方法,結合燃燒條件分析滅火原理,強調滅火就是破壞燃燒的條件,只需滿足其一即可。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投影】播放《熊出沒》中滅火的片段,總結
視頻中的滅火方法,結合燃燒條件進行分析。 【小結】滅火原理,強調滿足其一即可。
觀看視頻,思考。
結合燃燒條件,分
析滅火方法對應的滅火原理。 讓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得出滅火原理與燃燒條件之間的關系,強化知識之間的聯系。
教學環節五、學以致用,認識“根據火情選擇合適的滅火方法”。
結合視頻中熊二扇風火勢變大、生活中常見的蠟燭一扇就滅,而“吹不滅的蠟燭”扇
風復燃,通過引導學生對不同情境下“扇”的認識,使學生體會實際問題的多樣性,學會一分為二、辯證地看待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與此同時,解決剛上課時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為什么森林中的火越扇越旺,而蠟
燭一扇就滅? 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演示實驗】扇風滅“吹不滅的蠟燭”。
【提問】蠟燭為何復燃?
【小結】在滅火時,我們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滅火方法,并且要防止死灰復燃。
交流討論,思考回答。
小組間互相交流,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通過引導學生對不同
情境下“扇”的認識,體會實際問題的多樣性,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形成知識沖突的過程,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加強對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
活的認識,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升華】人類在認識和利用火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通過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控制火,從而讓火更好地為我們造福。 【布置作業】1、實踐性作業。
2、個別沒解決的問題課下繼續討論。
【投影】背景音樂《燃燒歡迎您》。
聆聽,感受火對人類
發展的重要作用。 完成課后作業,鞏固理解所學知識。
聆聽。
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通過運用燃燒和滅火的相關知識,達到掌控火的目的。
讓學生在親身實踐過程中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完善本課題的內容。
鞏固所學知識,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