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云南省,分子和原子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6年云南省化學課堂教學競賽《分子和原子》云大附中蔡郁青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6年云南省化學課堂教學競賽《 分子和原子》云大附中蔡郁青
九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授課教師:蔡郁青
云南大學附屬中學
第三單元 課題1
分子和原子(第1課時) 教學設計
云大附中 蔡郁青
指導教師 李映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物質的微粒性。
2. 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
3. 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1. 從常見的現象入手進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 利用實驗探究的形式,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和習慣。
3. 通過討論交流的形式,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2. 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教育和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問題的思想。
3. 增強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 認識物質的微粒性。
2. 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3. 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1. 形成正確的微觀想象
2. 抽象思維的培養
學情分析
分子、原子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學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課中都接觸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樣的粒子,他們缺乏準確的內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所以,學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較為困難的。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采取情境激學,聯想推理,實驗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內容是繼前面兩個單元學習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后,從宏觀的物質世界跨進微觀的物質世界的第一課,對于學生認識宏觀物質的微觀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為進一步學習第四單元奠定基礎。
教學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生分組實驗、演示實驗
課時安排
本課題計劃2課時完成,本節課完成第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課堂引入:
【視頻】讓學生觀看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的視頻,引導學生感受宏觀和微觀的不同,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微觀世界的興趣。
【展示】展示酒精分子、苯分子的圖片,以及一氧化碳分子小人、移走硅原子得到文字的圖片。
|
觀看視頻
觀察圖片,感知分子和原子的真實存在,初步形成微觀粒子的行為想象,體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
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感知分子、原子的確存在。 |
分子需要放大那么多倍才能看到,它到底有多小呢? |
|
|
活動1:分析數據“識”分子 |
【提問】猜一猜:一滴水中有多少個水分子?
【講解】一滴水中水分子的個數以及一個水分子的質量。
【提問】從以上數據告訴你分子具有什么特點? |
疑惑,邊聽、邊思考,從具體的數字中感知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從猜一猜的問題中引發探求新知的欲望。
|
運用具體的數字,說明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
【提問】除此之外分子還具有什么特點?
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
學生回答,分子還可以不斷運動。
|
|
活動2:實驗探究“觀”分子 |
【實驗】分別向盛有等量冷水和熱水的燒杯中加入等量品紅,靜置,請同學們觀察實驗現象,并解釋。
|
觀察實驗現象,思考,分析,得到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的結論。 |
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提高分析能力。 |
【實驗】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熟悉實驗步驟,實驗中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
|
學生閱讀教材,熟悉實驗步驟。實驗過程中觀察現象,進行分析總結。 |
通過學生親自看到氨分子的確在運動,感受分子不斷運動的特點,并培養分析、總結的能力。 |
【提問】是否只有氨分子在不斷運動,酚酞等其他分子呢?
引導學生了解分子都在不斷運動,由于分子性質不同,運動方式也不一樣。
【補充實驗】 |
學生思考問題,討論,進行分析。 |
|
活動3:動手操作“知”分子 |
【分組實驗】請同學們將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讀出混合后的體積,思考原因。
【展示】通過動畫展示微觀示意圖,讓學生認識分子間有間隔。 |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進行總結。
|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與觀察、思考與討論等自主探究的學習,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
【提問】為什么夏天給自行車打氣,不可以充太滿? |
思考身邊的現象,回答問題,分子間間隔會隨溫度改變而改變。 |
利用學生身邊的行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
活動4:同學PK“推”分子 |
【實驗】讓學生分別推兩支盛有等體積水和空氣的注射器,比比誰的力氣大。
【展示】利用圖片,說明一般情況情況下分子間間隔:氣體>液體>固體,且物質的狀態的改變實際上是分子間間隔的改變 |
學生參與實驗,推動注射器,并且思考為什么氣體中可以推動,液體中很難推動,得到不同狀態的物質分子間間隔不同。 |
利用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
活動5:日常生活“用”分子 |
請從分子的角度解釋下列現象:
1. 25m3的石油氣在加壓的情況下可裝入容積為0.024m3的鋼瓶中。
2. 濕衣服晾一段時間后會變干,且陽光下比陰涼處干得快。
3. 酒精燈用完后需及時蓋上燈帽。 |
回答分析問題 |
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分析實際問題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課堂小結】請同學們回顧整節課,說說你學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1. 物質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
2. 分子的基本性質:
① 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
②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③分子之間有間隔
溫度越高,分子之間間隔越大。
一般情況下,分子間的間隔:氣體>液體>固體
物質狀態之間的轉化,實際上是分子之間間隔的改變。
|
進行小結 |
知識回顧,整理知識。 |
作業布置 |
完成學案上的練習 |
|
|
板書設計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第三單元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導學案
云大附中 蔡郁青
指導教師 李映蘭
【學習目標】
1. 認識物質的微粒性。
2. 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
3. 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學習重點難點】
1. 認識物質的微粒性,形成正確的微觀想象。
2. 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3. 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
【
學習過程】
通過觀看視頻、觀察圖片,了解
物質都是由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粒子構成的。
活動1:分析數據“識”分子
分子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很小。
活動2:實驗探究“觀”分子
【實驗】品紅在水中擴散
實驗說明:
分子在不斷_______________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______。
【探究】分子運動的現象
實驗現象:A燒杯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B燒杯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燒杯中的____________運動到______燒杯中溶于水,使___________變為____色。
活動3:動手操作“知”分子
操作步驟:將桌面上的50 mL酒精倒入盛有50 mL水的量筒中進行混合,并讀出混合后的體積。
提示:混合前請同學們進行讀數,未到50 mL的,請用膠頭滴管添加。
實驗記錄:
混合前,酒精體積:_________mL,水的體積:________mL。
混合后總體積___________100 mL(填“>”、“<”或“=”)。
實驗說明:分子之間有________。
活動4:同學PK“推”分子
分析: 氣體分子間間隔較_______,易壓縮;
液體分子間間隔較_______,難壓縮。
一般情況下,分子間間隔:氣體______液體______固體
物質間狀態的改變,實際上是分子間__________的改變。
活動5:日常生活“用”分子
請從分子的角度解釋下列現象:
1. 25m
3的石油氣在加壓的情況下可裝入容積為0.024m
3的鋼瓶中。
2. 濕衣服晾一段時間后會變干,且陽光下比陰涼處干得快。
3. 酒精燈用完后需及時蓋上燈帽。
課堂小結:
1. 物質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
2. 分子的基本性質:
① 分子的______和________都很_____
②分子總是在不斷_________著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③分子之間有________
溫度越高,分子之間間隔越大
一般情況下,分子間的間隔 氣體>液體>固體
物質狀態之間的轉化,實際上是分子之間間隔的改變。
作業:完成以下練習
1. 善于用化學的眼光看世界,能夠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你認為下列變化事實和相應的解釋不一致的是( )
|
事實 |
解釋 |
A |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體積小于100 mL |
分子之間有間隔 |
B |
敞口放置水逐漸減少 |
分子是不斷地運動的 |
C |
墻內開花墻外香 |
分子之間有間隔 |
D |
分子看不見 |
分子的體積很小 |
2. 氧氣經過加壓降溫后可變為淡藍色的液態氧,這是由于( )
A. 分子在不斷運動 B. 分子之間有間隔
C. 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D.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粒子
3. 將描述分子特點的句子的符號填寫在相應的空格內。
①分子是不斷的運動,溫度升高時運動加快
② 分子很小
③ 分子間有間隔,溫度或壓強發生變化時,間隔大小隨之發生變化
(1)水在夏天比冬天蒸發得快,說明____________;
(2)水受熱變成水蒸氣,體積變大,說明____________;
(3)糖水通過濾紙,說明說明____________;
(4)濕衣服曬一會兒會變干,說明說明____________;
(5)可將大量氧氣圧入鋼瓶中,說明說明____________;
(6)一滴水中大約含有1.67×10
21個分子,說明____________。
4. 如下圖所示,將滴有酚酞試液的濾紙放在試管中,試管口塞上一團脫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變紅色)
(1)用儀器A吸取濃氨水,滴在脫脂棉上(10~15滴),A的名稱是___________。
(2)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中,往往在試管下放一張白紙,白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學做此實驗時,發現濾紙條上沒有變色,而試管中所塞的脫脂棉卻變成了紅色。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錯誤操作可能是_________,這一實驗還說明,兩種試劑中_________具有揮發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云南省,分子和原子”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2016年云南省化學課堂教學競賽《分子和原子》云大附中蔡郁青”,所屬分類為“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2016年云南省化學課堂教學競賽《分子和原子》云大附中蔡郁青”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