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云南省,分子和原子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6年云南省化學課堂教學競賽《分子和原子(第2課時)》羅宗鮮_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6年云南省化學課堂教學競賽《分子和原子(第2課時)》下關四中羅宗鮮_1
課題1 分子和原子(第2課時)
14號選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
2.掌握分子、原子的概念。
3. 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模擬氧化汞的分解過程,感受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物質變化的分析,初步形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的辨證唯物主義觀。
二、教學重點
1.分子、原子的概念。
2.化學變化的實質。
三、教學難點:
化學變化的實質。
四、教學用具
自制分子、原子模型、多媒體設備。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課 前 放 松 |
播放大理風景照和歌曲 《夢南詔》混編的PPT文件。 分發(fā)課堂上學生需要用到的活動用具。 |
有序就坐,聽歌。 | 用輕快的音樂使學生的心情得到放松。結合當地風土人情拉近師生距離。 | |||
引 入 新 課 |
【提示】仔細看一段老師在蒼山錄制的視頻《云卷云舒》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釋出現在這段視頻中的自然現象。 【播放視頻】《云卷云舒》 【追問】1.你所知道的構成物質的微粒還有哪種? 2.這兩種微粒間的關系如何? |
觀察、思考 | 通過學生對當地能看到的常見自然現象的分析,既回憶學過的知識又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在宏觀與微觀間建立聯(lián)系,讓學生體會化學就在身邊。溫故知新,引出課題。 | |||
探 求 新 知 |
【幻燈片展示】 分子可以分為原子 【板書】分子可以分為原子 【幻燈片展示】從物質變化和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釋水蒸發(fā)與電解水的區(qū)別。 【模型模擬演示】水蒸發(fā)的微觀過程 【提問】通電后水分子本身有沒有發(fā)生變化? 【模型模擬演示】電解水的微觀過程 【幻燈片】動手做一做以下常見分子(水分子、氫分子、氧分子)的模型。 【展示結論】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幻燈片】氧化汞分解的微觀示意圖 【設問】化學變化過程中分子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從中可以獲得什么結論? 【教具演示】氧化汞分解的微觀實質 【幻燈片】化學變化的實質 【提問】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什么? 【幻燈片】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幻燈片】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
觀察、思考、作答 觀察、思考、作答 利用教師提供的活動用具動手做一做水分子、氫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等分子的實物模型。 利用手中活動用具演示氧化汞分解的微觀過程。 聆聽、思考 思考、討論 |
先由對水蒸發(fā)的分析入手,與電解水形成對比。為從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做鋪墊。 用實物模型模擬的方法將微觀粒子宏觀化,將抽象概念具體化,降低學習難度,更易于理解。 通過親自動手制作分子模型,活躍課堂氣氛,并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感受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通過模型的制作與拆卸再制作的過程感受化學變化的微觀實質 。 結合實物模型推理得出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利用表格形式將本課題所學的分子、原子進行對比,使知識系統(tǒng)化。 |
|||
小 結 |
【幻燈片】談一談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 表達、交流 | 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和表達能力。 | |||
鞏 固 練 習 |
1.將下列化學符號與其對應的示意圖配對,將對應序號寫在橫線上。 A.2O B.O2 C.2O2 ![]()
② ![]() A: ;B: ; C: 。 2.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 A.氧氣 B.氧原子 C.氧粒子 D.氧分子 3.下圖表示兩種氣體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 ![]()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 C.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 D.該反應既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 |
思考、作答 |
針對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并結合中考考查方向,設置針對性練習,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與鞏固提升的目的。 |
|||
作業(yè) | 完成課本上第52頁上第3題(2)。 |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