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云南省,分子和原子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6年云南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競賽分子和原子(第1課時)王貴榮_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6年云南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競賽分子和原子(第1課時)王貴榮_1
2016年云南省 初中化學教師優質課評比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第1課時)
教學設計
3號參賽選手
課題1 分子和原子(第1課時)
課 題 | 分子和原子——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 | 授課時間 | 40分鐘 | ||
授課人 | 3號參賽選手 | 課 型 | 新授課 | ||
一、教材分析 | |||||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學生初次接觸到的微觀粒子,本節課,學生將從認識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開始認識微觀世界,是化學學習由形象到抽象,從宏觀轉向微觀的開始。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了解微觀世界,形成微觀想象能力至關重要,是探索物質結構奧秘的基礎,同時也是為后面學習水的組成、化學式、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化學反應實質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 |||||
1.教學目標 | |||||
知識與 技能 |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能說出物質是由分子等粒子構成的。 2.理解分子的特征。 3.會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 |
||||
過程與 方法 |
1.能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對有疑惑或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實驗中注意觀察與思考 結合,能恰當表述出實驗現象及結論。 2.通過對六個問題的探究,認識科學研究的方法——文獻法與實驗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 辛與快樂。 |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1.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升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3.建立“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永恒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
||||
2.教學重點、難點 | |||||
教學重點 |
1.分子的特征。 2.會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 |
||||
教學難點 | 利用類比、實驗等方法,分析、推理微觀情況。 | ||||
3.教學方法:探究法、綜合法、演示法 | |||||
4.實驗準備及用品 | |||||
教師演示實驗 | 小燒杯、大燒杯、小噴壺、蒸餾水、酚酞、濃氨水、大試管、棉花、鑷子、小石塊、小米 | ||||
學生分組實驗 |
B實驗:小燒杯(2個)、藥匙、品紅、水(冷水、熱水) C實驗:分子間隔實驗器、膠頭滴管、小燒杯(2個)、水、95%酒精 |
||||
二、教學過程 | ||||||||||||||||||||
流 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時間 分配 |
||||||||||||||||
課題 引入 互動學習 |
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走進微觀世界,探究物質構成的奧秘!首先,我們來認識分子和原子。(板書:課題1 分子和原子) (展示課件上劉謙的照片)請同學們看課件,老師問:同學們認識他嗎? 老師說:對了,他讓我們見證了許多的奇跡,今天呢,我們來一起見證一個新的奇跡,那就是:這是老師準備的“白色的花,現在把它噴上一些水,放在桌子上,罩上一個黑色的罩子”。看看過一會兒會產生什么奇跡呢?(接下來在實驗過程中)說:接下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做一個動作:用手往臉上扇風,問: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請同學們思考。老師:好,我們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打開黑色的罩子,老師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現象?請同學回答,學生:“白花變紅了”。老師問:哪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為什么用手往臉上扇風會感覺到涼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啊?學生:“想” 老師:“好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在微觀世界里認識構成物質的許多微粒,如:分子、原子等。那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本節課的第一個問題: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板書:一、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找到用手往臉上扇風會感覺到涼以及這個魔術的奧秘所在”。 老師:請同學們回憶前面學過的關于空氣組成的知識,回憶剛才的“往臉上扇風的小實驗”討論得出:往臉上扇風會感覺到涼是因為:……老師講解:空氣主要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從微觀來看就是由氧分子和氮分子構成。它們雖然看不見,摸不到,但確是真實存在的。請同學們看課件:(展示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科學技術的進步,證明了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在課件上來介紹苯分子,硅原子)。 板書:1.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我們本節課先學習其中一種重要的微粒——分子。分子都有哪些特征呢? 板書:2.分子的特征: |
學生說:“認識是劉謙”。帶著好奇心觀看 回答: 紙花由白色變成紅色; 產生期待 。 明確學習內容,進入學習狀態 回答:空氣流動帶走熱量 |
用神奇的魔術創設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 用類比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物質的微粒性。 提出本節課探究的核心內容——分子,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
4分鐘 | ||||||||||||||||
自 主 學 習 |
【自主閱讀】 分子都有哪些特征呢?請同學們自主閱讀課本P48–P49的內容,收集分子的相關的信息和問題并記錄。可以相互討論” |
認真閱讀教材,獲取相關知識,并形成疑問。 |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 3分鐘 | ||||||||||||||||
【收集并整理信息】【預設問題】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大不大呢?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嗎?受什么因素影響? 3.分子間有間隔嗎?如何證明? 4.當間隔發生改變時,會引起物質的什么變化? |
學生發言,大膽說出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積極思考,形成疑問,大膽發言 |
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進一步形成問題,使學生形成疑惑,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
自主學習 |
【目標合成】 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我們來進行如下探究: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大不大呢?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嗎?受什么因素影響? 3.分子間有間隔嗎?如何證明?當間隔發生改變時,會引起物質的什么變化? |
明確目標。 |
引出下一環節——“科學探究”做鋪墊。 |
3分鐘 | ||||||||||||||||
互動學習 |
互動 1 ︱ 查閱資料 |
【感受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學生查閱課本內容得到: 1.滴水中的水分子,10億人來數,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數3萬多年才能數完。這些數據說明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師生小結:(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展示圖片:苯分子、硅原子、鐵原子、碳原子的圖片。教師講述:雖然如此微小,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科學儀器看到分子等微粒。同時這也說明分子等微觀粒子是真實存在的。 板書:(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
形象比喻幫助學生理解分子的很小。 感受微觀粒子是真實存在的。 |
|||||||||||||||||
互動 2 ︱ 科學探究 |
【實驗準備】 1.學生分成小組,教師下發實驗用品。(課前已分發) 2.學生認真閱讀相關內容,明確分工,教師交代實驗的注意事項。 3.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指導。 4.各組分享與交流。 【實驗1—氨分子的擴散】 1.教師完成演示實驗1(實驗步驟見學案“探究·A”) 2.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分享與交流】 各組代表陳述實驗現象及結論。(學生總結,教師板書) 【實驗2—品紅在冷水與熱水中的擴散】 1.完成分組實驗B,教師指導。(實驗步驟見學案“探究·B”) 2.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分享與交流】 各組代表陳述實驗現象及結論。(學生總結,教師板書) 板書:⑵分子在不斷運動著,且運動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 【實驗3—水與酒精的混合】 1.完成實驗C,教師指導。(實驗步驟見學案“探究·C”) 2.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分享與交流】 各組代表陳述實驗現象及結論。(學生總結,教師板書) 板書:⑶分子間有間隔。 為了加深大家的記憶,便于理解,老師將半杯小米、半杯小石子混合,總體積小于一燒杯。分子間有間隔和這個是同樣的道理。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分子間有間隔,那相同物質的分子間的間隔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嗎?舉例說明。展示課件:固體-液體-氣體的分子間隔圖。一般來說:“不同的物質分子間的間隔是不同的 ” |
設計三個簡單具有針對性的實驗,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得出結論。 解決問題1。 解決問題2。 解決問題3。 拓展、延伸 |
20 分 鐘 |
|||||||||||||||||
延展學習 |
【魔術揭秘】本節課的魔術是利用了酚酞溶液遇濃氨水變紅的原理。噴灑在小花上的水滴加了酚酞溶液,而放置燒杯中的液體是濃氨水。現在同學們能有所學的知識解釋魔術的秘密了嗎? 【課堂小結】 本節課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收獲。同學們一起來說說你學到了什么?如果你還有其他疑問,課后請跟老師、同學們交流。 【基礎練習】教師編擬練習題,供學生練習。 (學困生、中等生展示,優等生作補充和評價) |
回答:小花變紅色是由于氨分子運動到了小花上的酚酞溶液中。情景再現,前后呼應 總結反思 練習,交流、展示 |
鞏固知識 |
10 分 鐘 |
||||||||||||||||
三、比一比,看看誰最快最準確 | ||||||||||||||||||||
1.下列關于分子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C ) A.分子的體積很小 B.分子的質量很小 C.固態水中,水分子是靜止不動的 D.液態水變成水蒸氣,分子之間的間隔增大了 2.一壺水燒開了,壺蓋被頂開,這是因為( D ) A.水分子質量變大 B.水分子體積變大 C.水分子數目增多 D.水分子間隔變大 3.以下事實對應的解釋錯誤的是( D )
①一滴水中大約有1.673×1021個水分子:分子的體積很小; ②墻內開花墻外香: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 ③濕衣服在陽光下比陰涼處干得快: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 ④炎熱的夏天自行車車胎容易爆胎:夏天溫度高,分子間隔變大,使得車胎內氣體體積變大 ; ⑤熱脹冷縮的現象:溫度高分子間間隔變大,物體體積增大,溫度低分子間間隔減小,物體體積減小 。 |
||||||||||||||||||||
四、板書設計 | ||||||||||||||||||||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 1.物質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 2.分子的特征: ⑴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⑵分子在不斷運動著,且運動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 ⑶分子間有間隔。 |
||||||||||||||||||||
五、課前反思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學生初次接觸到的微觀粒子,本節課,學生將從認識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開始認識微觀世界,是化學學習由形象到抽象,從宏觀轉向微觀的開始。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了解微觀世界,形成微觀想象能力至關重要,是探索物質結構奧秘的基礎,同時也是為后面學習水的組成、化學式、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化學反應實質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
六、課后反思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