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黃土高原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中圖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黃土高原》第1課時-陜西省 - 西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黃土高原》第1課時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
1、 以某區域為例,說明區域發展對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2、 根據資料,分析某區域存在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了解區域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
利用的成功經驗。
二、學習目標
1、運用地圖,說出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2、通過觀看視頻和閱讀景觀圖,了解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地貌類型。 3、通過實驗探究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4、運用資料,說出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5、通過科學實驗與小組探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團結協作、探索真理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難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四、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實驗法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清朝大學士王培寫了一篇描寫陜北的文章,簡稱“七筆勾”。其中一筆勾寫道:“萬里遨游,百日山河無盡頭,山禿窮而陡,水惡虎狼吼,四月柳絮稠,山花無錦繡,狂風驟起哪辯昏與晝,因此上把萬紫千紅一筆勾”。王培的“七筆勾”被后人總結出一句話是:此地窮山惡水刁民遍地,不可久留,速去速去!清朝的黃土高原為什么會成為窮山惡水?現在的黃土高原與當時的黃土高原是否一樣呢?帶著這兩個問題,咱們開始這節課的學習。 知識點一:位置與范圍
教師:按照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首先來探究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 多媒體展示圖片,請一位學生回答。
黃土高原位于我國北方地區,屬于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2000米。
教師:黃土高原的面積是64萬平方千米,接下來咱們就來看找一下黃土高原的邊界。同學們,在書上找出黃土高原的四至邊界,并在第89頁的圖B中圈出來。哪位同學跟大家分享一下。
多媒體圖片B“黃土高原地形圖”。
教師:同學們,再仔細觀察這幅圖,找出黃土高原主要包括的4個省級行政單位。 多媒體展示: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陜西省、山西省。請同學們記在課本上。 過渡: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覆蓋區,黃土層的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甚至有些地方可以厚達200米。厚厚的黃土層塑造了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F在,咱們就一起從整體上感知一下黃土高原。 知識點二: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
多媒體播放視頻。
提問: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你對黃土高原地貌的整體感知。 學生:溝壑縱橫。
教師:很準確。這也是黃土高原地形地貌的特征。(書寫板書)黃土高原的地貌大致有3種類型,咱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多媒體展示:黃土塬、黃土墚、黃土峁的圖片。
教師:黃土塬——黃土高原被流水切割侵蝕后殘留下來的平坦的高原面,也是黃土高原重要的農耕區和村莊的集中分布區。
黃土墚——流水進一步切割侵蝕形成的長條狀的山梁。 黃土峁——黃土峁的特征是呈現孤立的饅頭狀的黃土丘。
過渡:通過剛才的視頻和這些圖片,大家想一想造成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水土流失。 知識點三: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師: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接下來咱們就用實驗探究一下影響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常見的影響因素是土質、降水強度、地表植被覆蓋率和坡度大小。
多媒體展示實驗步驟。
步驟1、如圖組裝實驗器材,輕輕取下擋土板;
步驟2、模擬降雨:
①模擬降雨的塑料瓶舉到相同高度;
②(除大雨、小雨組)同時把瓶中水全部倒入塑料瓶,模擬降雨; ③同時結束實驗,停止“降雨”, 取出燒杯。
步驟3、觀察燒杯中水量和泥沙量,記錄實驗結果。
步驟4、小組代表展示、講解實驗結果。 學生做實驗。(書寫板書)
實驗結束,分小組上講臺展示實驗結果,講解實驗結論。
教師:現在咱們知道了這四個因素對水土流失的影響,接下來,結合黃土高原真實的自然環境,歸納一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多媒體展示圖片“黃土高原的由來”。
黃土高原有一個稱呼是“被大風吹來的高原”。我國季風氣候顯著,冬季盛行西北風。中亞、蒙古和我國西北地區的沙石在西北風的吹拂下,向東南方向移動;顆粒大的沙子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粉砂和塵土在黃土高原這里,因太行山和秦嶺的阻擋風力減弱,紛紛沉積下來,形成現在的黃土高原。所以,大家想一下黃土的土質是什么樣的?
學生:疏松。
教師:再來看降水。黃土高原是溫帶季風氣候,大家結合延安的降水柱狀圖來描述一下黃土高原的降水特點。
學生:降水分布不均,集中于夏季。夏季多暴雨。 多媒體展示黃土高原植被的景觀圖片。
教師:從這張圖片咱們能夠看出黃土高原的植被情況是什么? 學生:植被稀少。
教師:根據黃土高原地貌特征,咱們知道黃土高原地表坡度大。
過渡: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還有人為原因。同學們想一下有哪些人類行為可以加劇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學生回答。
教師:咱們來看幾張圖片。多媒體播放圖片: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采礦、修路等。 歸納總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同學們,咱們一起來讀一下。)
過渡:水土流失除了造成黃土高原地表支離破碎,溝壑縱橫之外,還有哪些危害? 2、水土流失的危害
請同學們思考這個問題,并跟同桌交流一下。我提供給大家兩個思考方向:一是水土流失對黃土高原本地的影響;二是水土流失對黃河及黃河下游地區的影響。 學生思考、討論,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師對學生的看法做出評價。(邊說邊書寫板書)
歸納總結:
水土流失的危害:地上河;耕地面積減少;土地貧瘠;旱澇災害加;易發生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過渡: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如此之大,難道咱們要眼睜睜地看著嗎? 3、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措施
小組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措施(時間是3分鐘)
教師:提供給大家兩個探究方向。思路1:從水土流失的原因出發找措施;思路2:從水土流走的地方(坡和溝)出發找措施。 學生展示探究結果。(教師邊聽邊寫板書)
歸納總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植樹種草,恢復地表植被;修梯田;修淤地壩等。 過渡:經過治理,現在的黃土高原變成什么樣了呢?咱們通過一個視頻來看一下。 多媒體播放視頻。
從視頻中咱們可以看出:現在的黃土高原已經由原來的黃色變成綠色,真正實現了山清水秀。咱們回頭看課前的兩個問題:造成清朝時黃土高原窮山惡水的原因是什么?(水土流失) 現在的黃土高原已經跟當時截然不同,F在的黃土高原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六、板書設計
黃土高原 位置與范圍
地形地貌 特征:溝壑縱橫 類型:塬、墚、峁
水土流失 原因:自然與人為
危害
治理:植樹種草、修梯田、修淤地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