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自然特征,與農業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一節《自然特征與農業》新疆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地理新授課教案
第一節 自然特征與農業
第 周 第 課時(總第1課時)
教
材
分
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一節的內容,課時安排為一課時。是學生在學習了中國地理差異、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學習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之后的探究學習。通過本課的學習,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西北地區地域差異的認識和了解,有助于學生掌握不同的自然環境特征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為西北地區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增強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分析一個地區的地域特征,提高對比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考點
分析 1、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
2、西北地區的農業特色。 教學
重點 1、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
2、西北地區的農業特色。 教學
難點
認識地理環境中各要素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學 科 維 度
知識目標:
了解西北地區范圍以及西北地區的主要地形組成。
能力目標:
了解西北地區干旱的表現、形成的原因及變化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西北地區受干旱氣候的影響,農牧業生產和生活的特色。
教 學 內 容 與 師 生 活 動
一、
創設情境,展示目標;
1、 視頻欣賞《沙漠駱駝》。你知道這描繪的是哪里嗎? 2、 展示目標。 二、 預習檢測
地理填充圖冊P38慧眼識圖。兩人小組互批。
2
一 、草原和荒漠
1、 位置與范圍:大體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北部。面積約占全國30%,人口約占全國4%。 2、 地形地勢:東中部是遼闊坦蕩的內蒙古高原。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三山夾兩盆”)。“三山”: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兩盆”: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3、 氣候:溫度帶,地跨我國中溫帶和暖溫帶;干濕區,地處我國干旱、半干旱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而干燥,有時有暴風雪天氣。夏季高溫,降水較少。夏季全國最熱——吐魯番盆地。由于降水較少,氣候干旱,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素來有“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之說。 三、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為什么西北地區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原因:距海較遠,且被山脈重重阻隔,濕潤氣流難以到達。所以降水稀少,氣候干旱。 4、 河流:特點:河流稀少,多內流河、湖。如,塔里木河、艾丁湖。外流河:黃河、額爾齊斯河。 P73活動:認識西北地區景觀變化規律及原因
某攝影家夏天在西北地區 拍攝了甲、乙、丙三個地點的照片,請和同學一起探究這些照片中的地理奧秘。
1、根據圖片反應的地理環境,按照從濕潤到干旱的順序,將A、B、C三幅照片進行排列。(B、A、C)
2、攝影家忘了告訴大家這三幅照片的具體拍攝地點,請你來猜一猜這三幅照片的拍攝地,將照片與圖中的拍攝地點(甲、乙、丙)連線。
3、推測造成西北地區景觀變化的原因。(西北地區的降水是從東向西逐漸減少)
二 、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3
1、 西北地區草場廣布,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賀蘭山以東地區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分布有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等大型優質草場。賀蘭山以西地區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較多,分布有高山草場。 2、 西北地區發展農業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條件?
有利條件:①夏季氣溫高,云量少,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②新疆山麓綠洲、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黃河水灌溉。③干旱、半干旱的氣候使本區草原廣闊。 不利條件:①冬長夏短,寒潮影響大,春季沙塵暴頻發。②降水少,蒸發強,農業灌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少,沙漠化嚴重,河套平原、寧夏平原鹽堿化嚴重。
3、 找水源:灌溉水源主要是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4、 灌溉農業主要分布區:天山山麓和河西走廊(冰雪融水);寧
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黃河水)。 四、拓展延伸:糧棉瓜果之鄉
1、為什么西北地區的瓜果特別甜?(夏季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養分的積累。)
2、為什么新疆的長絨棉享譽全國?(夏季氣溫高,晴天多,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長和采摘,新疆的長絨棉享譽全國) 3、保水源:在干旱的西北,蒸發特別強烈,人們是怎樣保護珍貴的水資源的?(新疆綠洲居民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兒井) 欣賞視頻:《坎兒井》
P76活動:坎兒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坎兒井反映了當地什么樣的氣候特征?(氣候干旱。) 2.坎兒井的開鑿利用了當地哪些有利條件?(利用當地的高山冰雪融水,且地表都是戈壁、沙漠,容易開挖。)
3.坎兒井的開鑿為什么不修明渠而修暗渠?(避免水分大量蒸發。)
4
五、 課堂小結:
無論是從自然條件的可能性、生產發展的需要性、還是經濟技術的合理性,我們無不感受這凝聚著勤勞與智慧的人間奇跡!坎兒井是中華文明的產物,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貴人文遺產,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要從中汲取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立志成為走在時代前沿的弄潮兒! 六、當堂檢測。
1、下列幾組地形區是西北地區的是( D ) A.天山、秦嶺、陰山、四川盆地
B.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秦嶺、大興安嶺 C.內蒙古高原、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 D.天山、阿爾泰山、陰山、塔里木盆地
2、小明乘火車從呼和浩特出發到烏魯木齊去旅游,他在旅途中能見到的自然景觀依次是( B.)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森林 3.西北地區河流少,主要原因是( C )
A地形復雜多樣 B植被稀疏 C降水少 D海拔高 4.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 B ) A準噶爾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達木盆 D四川盆地 5.西北獨特的水利工程是( B )
A都江堰水利工程 B坎兒井水利工程 C葛洲壩水利工程 D小浪底水利工程 課后
作業
《地理填充圖冊》。
5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反 思
成功之處:
教學思路總體來說較為清晰,分為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農業特點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突出該地區的特殊地形特征,東西差異大的植被特點,干旱的氣候及對其他自然要素的影響。第二部分農業是利用前一部分所學習的西北地區干旱的氣候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西北地區畜牧業的東西差異,和西北地區東西部灌溉農業的不同特點。 不足之處:
在教材中對于自然特征中的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的講解不夠深入,大陸性氣候的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這種大陸性特點給學生留下印象不太深刻。另外,本節課教師講解過多,對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一方面有欠缺。 改進措施:
在教學設計上,還要再下功夫,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中主導,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自己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中建立個人的地理思維框架,既讓學生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