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昆蟲記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快樂讀書吧閱讀指導課《昆蟲記》安徽省 - 安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快樂讀書吧閱讀指導課《昆蟲記》安徽省 - 安慶
閱讀指導課《昆蟲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瀏覽、跳讀等讀書方法,初步感知整本書的內容。 2、初步感知圖文結合加想象的讀書方法。
3、激發學生對《昆蟲記》整本書產生興趣,從而產生閱讀期待。
小學生學生有些對小動物有濃厚的興趣,也有喂養小動物的經歷,尤其是在學習了《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后他們對法布爾、對《昆蟲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對《昆蟲記》整本書產生興趣,從而產生閱讀期待。 教學過程:
(課前配樂出示昆蟲的圖片,為學生盡快走進昆蟲的世界營造氛圍。) 一、整體感知,初步了解作者及作品。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本書——《昆蟲記》。(出示幻燈片)當你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關注的是什么?(生自由回答)
2、老師在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關注的是作者,因為正是作者的辛勤筆耕,才帶給我們不盡的享受。誰了解這本《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你讀過他寫的文章嗎?(生自由回答)
(出示幻燈片)看來原來我們早就享受了法布爾的作品。法布爾小時候可有意思了,他常常捉很多的昆蟲,裝在衣袋里,每天衣袋都是鼓鼓的。其實在這本書中也介紹了作者,誰發現了?來介紹給大家聽一聽。(出示作者簡介)
一般情況下,一本書的封面和封底的折頁都會介紹作者、作品、或者作者的其他作品,有時還介紹同一系列的書籍。
3、老師看到同學們都迫不及待想閱讀這本書了,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這部昆蟲史詩——《昆蟲記》。
二、整體感知,了解主要內容。
比一比,看誰在2分鐘內對這本書的內容了解的最多。生交流匯報。
三、讀《螳螂》,了解更多的讀書方法。
1、【出示圖片】快速翻看這部分,猜一猜老師對螳螂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老師最感興趣的是螳螂捕捉獵物這部分,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瀏覽并快速找到螳螂捕捉獵物這部分文字,好好讀一讀,再表演。
(引導學生通過目錄、借助插圖、用括號圈畫等方法快速找到內容)
老師對這部分文字和插圖都非常感興趣,于是又上網搜到一組圖片,請同學們一起欣賞。(播放配有書中文字的圖片)
2、老師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自由讀一讀第三章勤勞的歌唱家。(提示可以采用跳讀的方法,對于已經了解的內容可以跳過不讀。我們也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快速了解主要內容。)
讀后同桌交流。(師巡視指導) 四、由點到面,出示目錄。
再次瀏覽整本書,選擇最感興趣的部分讀一讀。運用圖文結合加想象這種讀書的方式可以把書讀薄。
五、將閱讀興趣延伸到課外
其實,老師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出示圖片】松毛蟲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典范,很值得我們學習;美麗的孔雀蛾壽命只有兩三天;樵葉蜂是個天生裁剪師,為它的幼蟲做成小巢,而它自己卻是個借宿者,常常借宿在蚯蚓的地道里;那小小的螢火蟲竟然是個食肉動物,最愛吃的食物是櫻桃大小的蝸牛,真不可思議;捕獵高手螳螂的幼蟲竟然會被螞蟻吃掉,真讓人大吃一驚;綠頭蠅是新陳代謝的工作者;蜘蛛會吐盡最后一條絲為他的孩子筑巢;天涼后,黃蜂會殺死幼蟲再紛紛死去……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正等著我們了解它呢。請同學們課下好好讀一讀這本《昆蟲記》,相信你一定會為它著迷。 板書設計:
昆 蟲 記 圖文結合 聯 想
反思:
學生對小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有喂養小動物的經歷,尤其是閱讀了《裝滿昆蟲的衣
袋》這篇課文后,學生對法布爾和《昆蟲記》已經有了了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由一篇課文向一部經典,推薦閱讀《昆蟲記》。
這堂關于《昆蟲記》的好書推薦課,完全是在學生沒有閱讀整本書的情況下上的。所以,把重點放在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從書的相關信息上——讓學生通過看封面、看簡介、看作者、看目錄、看插圖等,感到書籍的有意思;從內容的閱讀上感受到法布爾生動的筆觸,形象的比喻,字里行間透露出的對昆蟲的喜愛之情,從而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分享中引導學生運用瀏覽感知整本書。運用想象、聯結、對比等閱讀的策略感受文字的魅力。有了方法的引導,學生閱讀得法,閱讀更加有針對性,閱讀的興趣大大提高。
在初步感知整本書籍的信息時,我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只是在方法上給予引導,讓學生自主發現,用眼觀察,用心感受,發現這本書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分享閱讀《螳螂》一篇中,我們給予學生閱讀的時間,讓學靜心閱讀品味文字。同學間發揮共同體的優勢,相互交流吸引你的地方。從分享中,孩子們感受到法布爾生動的講述,比喻、擬人的手法,讓筆下的蟲子有意思極了。與《百科全書》中的蟲的介紹做個對比,孩子們深刻地感受到《昆蟲記》的文字更加有趣,充滿感情,借此體會好科學小品文與普通說明文的不同之處,與此同時也感受到《昆蟲記》被譽為巨著的原因。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