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夜鶯的歌聲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13夜鶯的歌聲-福建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13夜鶯的歌聲-福建省 - 莆田
許慧心小語名師工作室賽課信息
版本:人教版小學語文 年級:四年級下冊 課題:13.夜鶯的歌聲
尋找情節地圖 繪制小說藍本 ——《夜鶯的歌聲》第2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以及設計意圖
【設計意圖】
《夜鶯的歌聲》是人教版四下第四組的第一篇課文。這單元的內容主題是戰爭與和平,旨在讓學生了解戰爭給孩子帶來的苦難,聆聽他們對和平的呼喚,學習關注世界大事,思考自己能為世界和平做點什么。在我看來,這是必須的人文關懷,但于此,我們也可以試著從語文的角度來解決王榮生教授所提倡的“教什么”的問題。
首先,這是一篇虛構小說。從這個文體出發,它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在教材里第一次接觸到的。現實生活中,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虛構小說,并不陌生。從《裝在口袋里的爸爸》《夏洛的網》、《一百條裙子》、《花婆婆》到《了不起的狐貍爸爸》、《綠野仙蹤》、《愛麗絲漫游仙境》、《長襪子皮皮》等等,他們已經擁有了豐富的小說閱讀體驗。為此,我更愿意讓孩子們把閱
讀《夜鶯的歌聲》這樣的一個小說文本當作一次趣味練習,一段精神瑜伽,讓孩子們去尋找小說故事當中有意思的核心。
其次,眾所周知,小說閱讀,往往逃不掉對環境、人物、情節的梳理。但,各有側重。情節圍繞人物而設計,人物在情節中輾轉,情節的作用在于放大故事人物的追尋和探索,架構人物所遇到的困境,充當人物所做決定的潛臺詞。依此觀照課文,根據美國著名作家杰夫·格爾克的情節三幕式理論,我把“尋找情節地圖”當作了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期望著給孩子們打開一扇閱讀小說的窗戶,在觀望中,萌動出那么一絲絲小說創作的小愿景。不求深刻,不求周全,不求完美,只試圖著能和孩子們一起慢慢地慢慢地打開這扇窗,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教學目標】
1.按三幕式結構,對課文內容進行再次梳理,尋得情節框架。 2.細致研讀課文,抓住關鍵語句把握情節地圖脈絡,感悟人物與情節的 關聯。
3. 學習用上情節地圖,閱讀小說文本。 【教學重難點】
細致研讀課文,抓住關鍵語句把握情節地圖脈絡,感悟人物與情節的 關聯。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初識小說,引入背景 二、 整體感知,初曉內容
1.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 課文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寫什么?師生合作擬定小標題。 三、 圍繞主線,揣摩人物
1. 默讀課文,把文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畫出來。 2. 討論交流。
歌聲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每次歌聲起了什么作用?從歌聲的變化 中,你覺得小男孩是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學習他什么? 四、 總結明析,首尾呼應
第二課時 一、 回顧夜鶯歌聲,明晰行文線索 二、 立足小說文本,尋找情節地圖 (一)粗尋框架
1.了解小說的三幕式結構:第一幕(引入),第二幕(故事核心),第 三幕(結局)。
2.按三幕式結構,對課文內容進行再次梳理,尋得情節框架。
學生默讀課文,對照三幕式結構,將課文各部分內容的小標題填入相應的框架。
交流,形成共識。第一幕(1-3 引入:誘敵上鉤),第二幕(4-35 故事核心:與敵周旋 巧傳情報 痛殲敵寇),第三幕(36-37結局:再誘敵人)。
(二)細究地圖 1.聚焦第一幕。
A.指名讀,思考小說在第一幕交待了些什么內容。B.交流。 背景
戰斗剛剛結束,一小隊德國兵進了村莊。大道兩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曠的花園里,燒焦的樹垂頭喪氣地彎著腰。
這么簡簡單單的一段背景描寫,簡簡單單的三句話,你接收了作者向你傳遞了哪些信息?
(大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 故事發生的地點:一個小村莊 故事發生的場景:蕭索蕭條) 分行讀,體會背景描寫的作用。
戰斗剛剛結束
一小隊德國兵 進了村莊 大道兩旁 全是黑色的碎瓦 空曠的花園里 燒焦的樹 垂頭喪氣地彎著腰
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通過交流心情,明白背景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喚起讀者的情感投入。
主角
他們發現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顏色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手上拿著一塊木頭,不知在
削什么。
引導學生自己畫出文中第一幕描寫主角出場的句子。
細讀,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句子“穿一件顏色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發現作者描寫主角首次出場的玄機,明白第一幕的一個重要任務:暗示。
C.總結。小說家在進行創作時,在第一幕里往往要先交代故事的背景、主角出場,同時為了后面情節的展開,在第一幕里要埋下伏筆,做足暗示。
2.聚焦第二幕。
A.師直接告知學生小說第二幕要寫的內容:誘發事件、危險和挑戰、升級挑戰、關鍵時刻、即時后果。
B.生默讀課文,對應第二幕內容,在文中找出相應的部分。 C.交流。
誘發事件比較容易找到,就是德國軍官讓小男孩帶路。 重點關注危險挑戰。
轉眼間,他那陰沉的臉上閃出一種冷笑的光,“誰教你這樣吹哨子的?” “要是你把我們帶到別處去,我就把你的腦袋擰下來。聽懂了嗎?” “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軍官突然問。
德國兵走到林中空地上的時候,突然從松樹林里發出了一聲口哨響,像回聲一樣回答了孩子。
① 交流找到的句子;②體會德國兵的兇殘;③了解小說設置危險的的 終極目的是為了凸顯主角的形象;④對應危險畫出小男孩應對的句子,感受小說主角的勇敢機靈及背后的愛國情懷。
簡單梳理關鍵時刻與即時后果。
D.小結第二幕內容,了解故事核心的構成,明白所有情節的走向都是為主角服務。
3.聚焦第三幕。
了解第三幕的構成:落幕、主角的狀況、暗示 三、 帶上情節地圖,閱讀小說文本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