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千人糕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6《千人糕》河北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6《千人糕》河北省
基于思維發(fā)展的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教學策略課程
激發(fā)想象 詮釋“關愛” 發(fā)展思維能力
《千人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對“千人糕”產生濃厚的興趣。
2.通過閱讀,懂得“千人糕”的由來,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3.利用詮釋策略,深化“關愛”主題。 4.利用流程圖,展現“千人糕”的制作過程。
【教學重點】學生懂得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教學難點】完成“千人糕”制作過程的流程圖任務單。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出課題 1.聽聲音,聊美食 (1)播放鞭炮的聲音
師:同學們,你們聽到的是什么聲音?我們剛剛過完新年,很多同學都聽到了鞭炮的聲音。春節(jié)過年,是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頓美味的團圓飯是最快樂的時光。你能說一說,你家過年的餐桌上都有什么美味佳肴嗎?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剛一上課他們的思維不能馬上集中到課堂上來,利用鞭炮的聲音,讓學生連結他們的生活,活躍了氣氛, (2)出示“千層糕”圖片
師:老師家的餐桌上也有一道美食。(出示千人糕的圖片)你們猜猜這是什么?教師講解:“千人糕”,也叫米糕,過年時大家都叫它“年糕”,預示一年更比一年高。 2.看美食,引思考
(1)同學們,看到“千人糕”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整理。) (2)不光你們有這些問題,有一個小朋友也有相同的問題。(教師提取出文中有關“千層糕”的問題)
【設計意圖】出示圖片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連結生活提出問題,使學生對“千層糕”產生興趣,連結文本中的問題,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肯定,又激發(fā)他們解決問題的欲望。 二、走進文本,認識“千人糕” 1.什么是“千人糕”?
師:一聽“千人糕”,許多孩子都會好奇地問:什么是千人糕?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告訴大家嗎?
學生閱讀文本:“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師:“很多很多人”為什么叫“千人糕”,而不說:“需要一千人才能做成的糕。” 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千人”代表的是人數很多。
師:如果你第一次聽到“千人糕”這個名字,會感覺這個糕有多大呢?
【設計意圖】學生閱讀文本,提取文本信息,找到爸爸的話,聯系上下文,結合語境詮釋“千人”就是指很多很多的人,并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這么多人做的糕會有多大呢? 2.糕有多大?什么味道?
師:文中的小孩,也和你們的想法是一樣,他認為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別大,也許比桌子還大吧?到底“千層糕”有多大?它的味道很“特別”嗎?
學生提取文本信息,抓住重點字詞,教師引導學生連結生活感受“一塊”“平時吃過的米糕”,了解糕的大小和味道。
【設計意圖】學生在提取信息的過程中,逐漸改變對“千人糕”的認識,與之前自己的猜想形成對比,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提升自學能力。 3.“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師:你們知道“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嗎?
學生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說一說。提取文中的語句,了解“千人糕”是怎么做的。 “是把大米磨成粉做成的,還加了糖。”
師:想象一下,做“千人糕”時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境。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連結生活進行想象,在想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制做過程的辛苦,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利用流程圖,詮釋“千人糕” 1. “千人糕”的食材
師:“千人糕”是大米磨成面加了糖做成的。我們可以看出大米和糖是做糕的主要食材,請同學們閱讀課文,說一說米和糖是怎么來的?
(1)學生提取米和糖的制作語句,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學生邊說,教師邊出示米糖制作的流程。提示學生不僅要說出種植的流程,更要把操作的人員體現出來。
(3)教師講解流程圖,說明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內容會體現一定的過程,這些過程就可以利用流程圖的圖示體現出來,讓看到流程圖的人,能夠對學習的內容一目了然。 (4)出示流程圖的呈現方式。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提取語句,進行想象感受米糖種植,收獲的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表達的準確性,思路的清晰性,通過學生的表達初步完成簡單的流程圖,為學生自
己繪制接下來的流程圖做準備。流程圖的講解,以及圖示激發(fā)學生繪制流程圖的興趣。 2. 繪制流程圖 (1)出示自學提示
小組合作,根據課文內容,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米糕制作完成后怎樣到我們手中的流程圖。并通過流程圖說一說由誰完成哪個環(huán)節(jié),他們在工作的時候會是什么樣的情景? (2)繪制流程圖,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流程圖,教師評價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完成流程圖,體現小組的團結合作能力,在繪制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審美能力。匯報的過程中,體現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3. 詮釋“千人糕”
(1)再次出示爸爸的話:“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這里面的很多很多人,還是單單指在做糕時的人很多嗎?
(2)結合米糖制作和包裝、運輸、銷售等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己制作的流程圖,和書上的插圖,說一說“千人糕”為什么叫“千人糕”?
(3)總結:“千人糕”之所以叫千人糕,是因為它是很多很多的人辛勤勞動的成果。因此文中最后孩子不禁地感慨道:“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啊!”
【設計意圖】通過爸爸的話,再次體會“很多很多人”,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小小千人糕是很多的勞動者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流程圖和插圖更讓學生感受到,每一個勞動者所做的事情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夠更好的深化主題,詮釋“千人糕”的寓意。 四、總結全文,情感升華 1. 珍惜糧食,尊重勞動成果
師:古有李紳的古詩《憫農》,近代有李大釗先生的名言: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最好莫過于尊重勞動。我們的音樂書中也有《勞動最光榮》的歌曲。從古至今,珍惜糧食,尊重別人的
勞動成果,熱愛勞動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2. 自創(chuàng)兒歌,詮釋主題
千人糕 小小一塊糕, 無數人來造。 農民磨粉糕, 還要把糖熬。 做完需打包, 司機把貨銷。 阿姨面帶笑, 媽媽買塊糕, 妹說味道好, 做工真精巧。 千人制作千人糕, 千人為糕立功勞。 辛勤汗水流不少, 尊重他們很重要。 珍惜糧食不亂造, 勞動生活更美好。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