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千人糕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6《千人糕》浙江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6《千人糕》浙江省
6.千年糕
(第2課時)
教材分析:
《千人糕》是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課文通過敘述父親與孩子的對話,講述了一塊米糕的來歷,說明勞動成果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課文語言簡樸淺白,對話情景親切近人。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這一課標要求沒有變,因此,識字、寫字必須扎扎實實地教。二下課文,語言運用的任務比相對重了,本課課后練習題“借助插圖,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和“我們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經過了很多人的勞動,舉個例子說一說。”都是學習表達的練習,前一個屬于借助提示復述課文的練習,后一個屬于遷移表達,體現了“學閱讀”和“學表達”的語言運用要求,需要學生經歷從閱讀理解到內化轉化再到說話表達的學習語言運用的全過程,難度很大。
學情分析:
二下學生已掌握不少識字方法,具備一定的識字寫字能力。課上,借助拼音,通過自學,學生能讀正確大部分生字,個別字的字形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巧妙突破難點;易錯處教師要重點示范書寫;一些難懂的詞語,可以借助圖片,利用微課等進行教學。二下學生雖然已有一些閱讀能力,但畢竟年齡小,要完成本課“復述”與“表達”的要求,困難重重。葉圣陶先生提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教學本課,化難為易,讓學生通過“學閱讀”到“會表達”是最需要教師教和引領的地方。課上,老師示范,引導學生通過“讀一讀,圈一圈,貼一貼,讀一讀”四個步驟,采用“圖文結合,提取關鍵信息,借助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化難為易,能幫助學生有效達成語言表達方面的目標。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甘、甜、熬糖、銷售、的確”的意思。重點指導書寫“具、甘、甜、菜”4個生字。
2. 圖文結合,提取關鍵信息,借助思維導圖,說清楚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3. 拓展遷移,舉例說說我們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經過了哪些勞動。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
1. 圖文結合,提取關鍵信息,借助思維導圖,說清楚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2. 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理解“甘,甜,熬糖,銷售,的確”等詞語,正確書寫“甘、甜、具、菜”等生字。
2
教學難點:
1. 圖文結合,提取關鍵信息,借助思維導圖,說清楚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2. 拓展遷移,能舉例說說我們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經過了很多的勞動。
教學準備:詞卡 課件
教學過程:
一、鏈接舊知,順疑而導
1.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6課,齊讀課題:千人糕。
2. 鏈接舊知:上節課根據這個課題,我們提出了三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千人糕是什么?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它為什么叫千人糕?并學習了1~6段,弄明白了第一個問題:千人糕是什么?
3. 順疑而導:千人糕就是米糕?米糕是怎么做成的? 二、圖文結合,學習復述
(一)學習7-9段,弄明白米糕是怎么做成的。
1. 默讀課文7~9自然段,用“____”把與做米糕相關的句子劃出來。 2. 學生默讀自學 3. 反饋
①你劃出了哪些句子?指名說,出示: “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還加了糖。”
“大米是用農民種的稻子加工出來的。農民種稻子需要種子、農具、肥料、水……”
“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來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種。熬糖的時候要有工具,還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售,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勞動。” ②讀劃出的這些句子 ③學習復述
這么多與做米糕相關的句子,怎么才能把“米糕是怎么做成的”說清楚呢? 第一步:老師示范學習第一句話。(我先讀一讀第一句話,再圈一圈,提取關鍵信息“大米”、“粉”、“糖”這么一貼,說起來就容易多了。)指名看著下面的思維導圖說一說。
第二步:總結學法:“讀一讀,圈一圈,貼一貼,說一說”。
第三步:學生學著用“讀一讀,圈一圈,貼一貼,說一說”的方法學習劃出的句子。
(學生先讀句子,再圈詞語提取關鍵信息,貼出完整體現米糕制作的思維導圖,
3
并借助思維導圖化難為易,說清楚了“米糕經過了哪些勞動才擺放在我們面前”,解決了課前提出的第二個問題。
④適時學習理解導圖中出現的“……”和“甘、甜、銷售、熬糖”等生字、詞語, 學會寫“甘、甜、具、菜”4個生字。
⑤小結:平平常常的米糕來之不易,正如《朱子家訓》中說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啊!
(二)學習10-11段,弄明白米糕為什么叫“千人糕”。 1. 學習第10段:課文中的爸爸一定也是明白米糕來之不易,才會拿起面前的糕,說:(出示句子):你看,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男、女生輪讀,再齊讀)
2. 學習第11段:課文中的孩子一定也明白了,他聽了爸爸的話,仔細想了想,說:(出示句子)(讀) “爸爸,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啊!”(“的確”正音。換詞釋意:確實,毫無疑問。這個句子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讀,評價,齊讀。)
3. 為什么這糕叫“千人糕”?指名說,用“因為”“所以”連接,讀10、11段。解決課前提出的第3個問題。 (三)小結
1. 小結:我們學完了課文,解決了課前提出的問題。 2. 回顧課文,分角色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1. 回顧學法:這節課,我們通過讀課文,提取關鍵信息,借助思維導圖,化難為易,把“千人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能做成的”說得很清楚。
2. 遷移拓展:千人糕就是重陽糕,有祝老人健康高壽的美好寓意。我們的傳統節日食品餃子、月餅,以及平常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經過了很多人的勞動。請選一樣,學著課文這樣說一說。
3. 配樂朗誦,升華主題。(師生合作配樂朗誦) 假如
假如沒有農民伯伯春種秋收,我們將餓斷饑腸。 假如沒有紡織工人紡紗織布,我們將光著脊梁。
4
假如沒有郵遞員叔叔傳遞信息,我們將如聾似盲。 假如沒有醫生為我們救死扶傷,我們將遠離希望。 正因為
有了各行各業的分工,
有了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努力工作, 我們的生活才能方便、舒適、順暢, 我們的世界才能如此燦爛、輝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