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全神貫注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組26全神貫注-浙江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組26全神貫注-浙江省
【課題】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26課《全神貫注》
【設計說明】
《全神貫注》這篇課文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卻如癡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尤其是文中的第二段對羅丹神態和動作的描寫,在此基礎上加入聯想的手法,生動傳神,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充分表現出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四年級學生通過自己讀課文能夠感受到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狀態,但這僅僅是初步的感知,對文章這種獨特的表達形式可能無法予以充分的關注。因此我思考以第二段作為重點,以朗讀為手段推進課堂教學:一讀,讀正確,讀通順,圈劃全神貫注的詞句,感知內容;二讀,對比閱讀,小組交流,明寫法;三讀,創設情境,熟讀成誦,積累語言;四讀,師生合作讀,體會聯想的好處。四次朗讀,從語言到形式,從形式到語言,走一個來回,摒棄了標簽式的教學,強化了言語實踐,點化滲透寫作方法。學生在朗讀中如同登山一般,拾級而上,欣賞到言語表達的無限風光,體會到“全神貫注”的內涵,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目標】
1.用課題擴充、段意串連的方法說清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一事一理的結構。
2.聚焦第二段,通過對比讀、合作讀等各種形式,能有情感地朗讀。在此基礎上能熟讀成誦,積累內化語言,感受聯想的好處。
3.在朗讀中,感受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并用兩三句話寫寫讀后感與伙伴共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預學單、學習單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 檢查預習,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一)檢查預習,聽寫詞語
1.聽寫:全神貫注 修改 塑像 羅丹 斯蒂芬·茨威格
2.學生校對、訂正。指導讀好人名“斯蒂芬·茨威格”,指導書寫“貫”字。 (二)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1.補充課題,用一句話說清事情:羅丹全神貫注地修改塑像。學生思辨,這句話能否作為文章的主要內容?
2.瀏覽全文,說理由(預設:發現最后一段是講道理;“差點忘了好朋友”隨機點撥,也可放在下一個環節)
3.關注最后一段,一句話說清道理。加上前面的一件事將文章主要內容說完整,說清楚。同桌練說,指名講。
4.小結:這篇課文,先寫了一件事,通過這件事再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像這樣的文章我們在五年級中還將繼續學習。
第二板塊 熟讀成誦,積累內化語言,感受聯想的作用
(一)讀正確,讀通順,讀懂內容
1.課文的哪段具體寫到了羅丹全神貫注修改女像?(第二段)——練讀第二段,讀正確,讀通順——指讀正音
2.默讀,劃出羅丹全神貫注修改女像的句子,圈出關鍵詞——投影交流隨機補充——這就是羅丹全神貫注修改女像的過程,自己讀一讀。
(二)對比讀,指導批注
1.出示兩個語段:男女生對比讀——共同之處(預設:抓住動作寫全神貫注) 語段一:“只見羅丹拿起抹刀,修改起來。小刀在柔軟的泥土上輕輕拂過,使女像的肌肉產生一種更細膩的光澤。有時捏了一點泥,加到塑像上,仔細端詳后,又輕輕抓掉一些。”
語段二:“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 2.思考不同之處?小組討論交流,匯報。(預設:語段一具體寫了修改塑像時的動作;語段二是寫修改過程中的神態與動作,沒有具體寫怎么修改)——小結板書:神態、動作——指導批注
(三)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1.再讀這兩句話,邊讀邊想像畫面。 2.師范讀——說說印象深刻的畫面——一齊讀
3.創設情境,熟讀成誦,積累語言:一刻鐘過去了,羅丹在干什么(去掉動作、神態句
試背)——半小時過去了(再去掉聯想句,試背)——四十五分鐘過去了(留下開頭,試背)——小結齊讀
(四)合作讀,體會聯想的的效果
1.除了作者所看到的羅丹修改女像時的神態、動作外,還寫了什么?(板書:聯想) 2.師生合作讀,說說加上了聯想,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三板塊 抒寫感受與伙伴共勉
1.回讀茨威格的話。相信這個故事也深深地感染著我們,讓我們也學著用一兩句話寫下自己的感受與你的好朋友共勉
2.媒體出示格式,講解要求
3.音樂聲中書寫感受——一組同學上臺相互勉勵——其他同學離開座位找伙伴分享、互勉
【板書設計】
(誰) 全神貫注 (干什么)
神態、動作 聯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