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對今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6《古對今》安徽省國家級優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6 古對今-安徽省國家級優質課
蕪 湖 市 鏡 湖 小 學 教 師 備 課 筆 記
備課人:毛明俊
備課時間: 2017年3月
學科: 語文 鏡小汀棠校區一(3)班 課題: 識字6 古對今 第二課時 教材解析:
這首對韻歌以對子的形式描繪了四季氣候及景物特點。課文配有一幅插圖,采用寫意畫的方式展示了“鶯歌燕舞、鳥語花香”的美好景象,來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對仗美,培養收集對子和對對子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正確、流利地朗讀對韻歌,背誦對韻歌;2. 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 “涼、細”兩個生字;3.初步掌握對對子的方法,進行創編;4.積累韻文中的詞語,理解詞義并能正確運用。
過程與方法:學完第一課時后讓學生在家觀看微課,使學生能更加直觀了解對對子的方法;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編,并在課堂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教師通過自己吟誦激發學生學習歌訣體的吟誦方法,并利用課外補充內容的補充學習來幫助學生鞏固掌握這一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語言的對仗美,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培養收集對子和對對子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運用中國人的誦讀方法傳承中國文化經典的興趣。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中,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課設計依據文本特點,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對子”這一傳統文化。教學中力求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學生主體活動,作為教學活動重點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是學生感受到文字的樂趣,同時將識字與學文有機結合,并通過豐富多彩的誦讀方式,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教學重點:
掌握對對的方法,積累詞語,并能理解詞義和運用。
教學難點:
學會歌訣體的吟誦方法來學習課外補充內容,真正實現“課外閱讀課內教”的教學形式。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 課時安排:共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是關于對對子的,上學期我們也學過一篇《對韻歌》,你們還記得嗎? 2.齊讀《對韻歌》。
過渡:大家記得很熟,那么上節課我們剛剛學習的這首對子,大家讀得怎么樣呢?讓我們拿起書一起來讀一讀吧! 二.激趣朗讀,背誦對子 1.各種形式朗讀:
(1)送字回文,填空朗讀:老師把一些生字藏起來了,你們還會讀嗎?
(讀到哪一個空就出現相應的生字,放大變紅。)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韻文:老師用填空的方式來讀韻文,你們還會變換別的形式來讀呢? (3)復習生字:
①過渡:同學們用自己的方式讀得真有意思!
②剛才我們所填空的生字都是上節課認識的新朋友,現在我把它們單獨請出來,你們還能讀準他的音嗎? ③開火車進行認讀。
④指導書寫:看來你們已經和這些生字成為了好朋友,他們當中有兩個要書寫的生字,讓我們一起來寫一寫吧!
設計意圖:
漢字文化是我們祖
先留下的智慧結
晶,本課是由“對子”組成的課文,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風采。
低年級識字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復現,根據兒童“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當堂抓好多種形式復現和認字顯得尤為重要。這里采用定位聯想的識字方法,通過學生讀字音再現生字,有利于來幫助學生更快地識記生字的字形。
⑤同桌進行互評:同桌之間進行交流,看看有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去書寫,認為同桌同學寫得好的請舉手。
(4)分組對讀:一組讀出現的文字,一組讀要填的空;
看來咱們班的同學都是小小書法家,(看來同學們的書寫還需要加強,課后大家再繼續練習。)接下來,老師又要加大難度來考你們了。(出示課件)這樣,你們還會讀嗎?分為兩組,進行對讀。
(5)指名填空讀:看到同學們配合得這么默契,老師也想參與其中。 現在,我來讀需要填空的部分,你們讀出現的文字,我們先來試試第一節。(教師進行第一小節的示范)接下來,誰愿意來試試?(二三節指名讀要填的空。) 2.進行背誦。
現在這兒除了課題其他的字都不見了,你們會背嗎?別著急,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同桌拍手背一背,記一記。(請兩組來展示背誦情況) 三.課堂翻轉,創編對子
1.過渡:同學們這么快就把這首對對子的兒歌全部記住了,你們想自己編對子嗎?老師教你們一些好方法。(播放微課)昨天,毛老師給了你們一個微課,讓你們在家自己進行了學習,F在,讓我們一起復習一下微課的內容。 2.反饋微課學習情況:
通過微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對子從詞義上可以分為正對、反對。你們在識字6這課中哪些是正對和反對呢?(指名回答)
3.展示學生課前創編的對子:
同學們找得又快又準!現在,就讓我們來說說自己創編的對子吧!
(先說反對,再說正對。) 4.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一節對子。
語文知識的學習貴在“積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體會對韻歌的韻律美,體驗事物之間對應的奇妙感覺,促進積累。采用多種形式讀課文是對文本韻律的體會與理解,也是引領學生感悟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環節。
翻轉課堂是一種手段, 增加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
通過這樣的形式反饋出學生對于對子的掌握程度。課堂上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事物來進行對對子練習,同時還安排了小組合作完成創編的環節,既訓練了他們對對子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交流合作的能力。這樣的設計有坡度有梯度地展現反饋出學生課前的學習情況。
四人小組合作,仿造課文第一小節,編兩個一字對,編兩個二字對。進行小組合作時,可以你說一句,你說一句,每人說一句,湊在一起正好就是一小節對子。我們現在開始吧! 5.展示合作成果:哪組同學愿意來展示你們共同創編的對子? 四.開展游戲,運用詞語 1.過渡:同學們通過創編,一定對對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2.出示詞語:這是《對韻歌》中的兩個對子,接下來,毛老師要來變一個魔術。(動畫演示去掉中間的“對”字) 3.你們發現了什么?原來這樣的對子還能變成四字詞語,像這種魔術,你們也可以變一變。你想變哪個對子,你就說出來。(課件出示對子讓學生來說,形式要多樣,可以先讓學生說出)你想變哪個對子,你覺得它會變成什么詞語,讓我們來看看說得對不對(再進行操作)變得真好! 4.學習四字詞語: (1)詞語積累:用自己喜歡的節奏來領讀詞語。 (2)出示圖片:同學們能運用剛才的詞語來形容這幅圖嗎?(引導學生讀出詞語的語境。) (3)積累運用:出現句子,讓學生用詞語來填空。 第一句話:看來你真的很喜歡春天。聽了你的描述,我也愛上了春天。 第二句話:黃山真美!聽了你的介紹,我也想去黃山欣賞它的美景。 第三句話:(只找一人來說)剛才我們腦海里浮現出的都是景物,其實“和風細雨”這個詞除了形容春天的微風和小雨,還可以形容人說話的語言或行為溫和不粗暴,所以第三句話應該這么填“她講話(引讀填空)——和風細雨,讓人聽了很舒服。”那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呢? 五.拓展延伸,傳承經典 1.播放《聲律啟蒙》的歌訣體版音頻,讓學生跟讀。
對于低年級的孩
子來說,游戲是最
能走近其心靈的,
每個孩子都喜歡
游戲。在此環節所
設計的變魔術游
戲緊緊圍繞著教
學目標——“了解
有些對子去掉
“對”字可以變成
四字詞語或成語”
進行,讓孩子在游
戲的“趣味”中慢
慢走近學習目標,
這一做法緊緊抓
住了文本的精髓,
為接下來的積累
詞語、運用詞語提
供條件,創建平
臺。
通過美麗的圖片,
并緊密地聯系生
活實際,加深學生
對詞語的理解,有
效避免了學習的
枯燥,使教學變化
靈活,生動活潑。
語文教學的根本
落腳點在于語言
文字的應用,也就
是所謂的語用教
學。此時出示句子
讓學生運用剛才
積累的詞語進行
填空,發展語言能
力的同時也夾生
了學生對詞語的
理解。
這節課,我們試著背誦了對子,創編了對子,還給對子變了魔術,其實,對子的歷史很悠久,從古至今,她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聲律啟蒙》就是古人專門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一本書。同學們已經在家進行了學習,現在,讓我們跟著錄音一起來讀一讀吧。 2.播放吟誦體欣賞:
古時候的孩子就是這樣讀書的。你們覺得有趣嗎?當他們能熟練地進行朗讀時,又會用另外一種讀法來幫助理解意思。 3.課外延伸:
同學們搖頭晃腦,是不是已經找到了古人吟誦對子的感覺。課后老師會把《聲律啟蒙》二冬的朗讀內容及音頻發給你們,同學們在家繼續跟著錄音打著節奏去讀吧。
完成學習任務后,以《聲律啟蒙》的歌訣體版誦讀收尾,給整節課畫上句號,同時激發學生主動了解傳統文化的興趣。
作業設計:
1. 和家長進行對對子的游戲; 2. 聽錄音跟讀《聲律啟蒙》二冬。 板書設計:
識字6 古對今
古——今 晨——暮 桃——李 圓——方 雪——霜 柳——楊 嚴寒——酷暑 和風——細雨 鶯歌——燕舞 春暖——秋涼 朝霞——夕陽 鳥語——花香
涼
細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