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掃一室與,掃天下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7年新媒體新技術大賽暨全國創新互動課堂課例《掃一室與“掃天下”》寶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7年新媒體新技術大賽暨全國創新互動課堂課例《掃一室與“掃天下”》寶雞高新第一小學
附表2
2017年觀摩活動教學反思表
學校 | 寶雞高新第一小學 | ||
課名 | “掃一室”與“掃天下” | 教師 | 張萍 |
學科 | 語文 | 年級 | 四年級 |
1.應用了哪種新媒體和新技術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 |||
1、應用了優學派平板電腦的拍照功能,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把推薦出來的優秀思維導圖拍照上傳,以便老師及時了解每個小組對課文層次的理解與把握。通過班級展示匯報、評價補充,有助于每一個學生強化對課文層次的理解。 2、應用了優學派電子書包創建試題這一功能,通過選擇題引導學生在理解“掃”的本義和引申義的基礎上品讀課文,進而很容易的理解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殊含義。通過連線題引導學生感受陳蕃一開始“滿不在乎的態度”、“理直氣壯的神情”,既指導了朗讀,又為后文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應用了優學派電子書包的漢聽功能,對本課的九個重點詞語進行識記積累,通過每個詞語的書寫準確率統計,引導學生強化記憶本課的易錯詞語“寒暄、理直氣壯”。通過學生答題情況統計,了解了班上每個學生詞語的掌握情況,既表揚了優秀,又達到了分層布置作業的目的。 |
|||
2.在教學活動應用新媒體新技術的關鍵事件(起止時間(如:5'20''-10'40''),時間3-8分鐘左右,每節課2-3段),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學策略與方法的實施、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師生深層次互動,生成性的問題解決等)。 | |||
1、小組交流,拍照上傳(5’06”-10 ’45”)實現了小組合作學習,共享了自主學習的成果,營造了小組之間的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 2、選擇理解,突破重點(12’18”-13’59”)理解了“掃”的不同意思以及在課文中的含義,為理解課文主題奠定了基礎。 3、連線體會,指導朗讀(16’59”-20’56”)抓重點詞語體會,有效的指導了朗讀,為把握人物品質做了鋪墊。 4、詞語聽寫,強化鞏固(31’11”-39’01”)落實了本課的字詞目標,老師清楚的掌握了每一個學生的字詞識記情況,實現了分層布置作業。 |
|||
3.新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創新點及效果思考(教學組織創新、教學設計創新等)。 | |||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既讓小組之間是一個互幫互助的學習共同體,又在小組內形成了學習競爭力。例如優秀思維導圖的交流評選、拍照上傳,首先給了每一個學生平等競爭的機會、自我展示的平臺,同時又讓大家取長補短,智慧碰撞,共享學習成果。 恰到好處的試題設計,既實現了語文課程重基礎知識積累這一特點,又為整篇課文的學習、重難點的突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通過創建的選擇試題引導學生理解了“掃”的本義和引申義之后,進而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殊含義就容易了許多。通過連線題引導學生感受陳蕃一開始“滿不在乎的態度”、“理直氣壯的神情”,既對指導課文朗讀有一定的幫助,也為后文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每課一次的漢字聽寫設計,能讓每一個學生的字詞學習目標落到實處,而且能做到堂堂清、課課清、針對性強。例如本節課對本課的九個重點詞語進行聽寫,通過每個詞語的書寫準確率統計,引導學生強化記憶本課的易錯詞語“寒暄、理直氣壯”。通過學生答題情況統計,了解了班上每個學生詞語的掌握情況,既表揚了優秀,又達到了分層布置作業的目的。 |
|||
4.對新技術的教學適用性的思考及對其有關功能改進的建議或意見。 | |||
由于本班學生使用優學派電子書包還不到一個學期的時間,加上硬件設備、網絡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一直是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改進。通過半個學期的實踐,我覺得在語文高校課堂學習中,優學派電子書包最大的優勢就是課前預習的完整全面性、高效閱讀的限時競爭性、漢字聽寫的快捷直觀性、作文指導的有效實用性。當然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存在因學生個體差異而導致的課堂時間把控問題,因學習能力強弱而引起的學習進度快慢問題以及對優學派電子書包所具有的強大功能沒有完全掌握、不能熟練應用等問題。建議通過培訓交流、專家引領、優秀課例直播、團隊培養等方式,指導大家在使用的過程中盡量少走彎路,多出成果,助力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
一、基本信息 | ||||||||
學校 | 寶雞高新第一小學 | |||||||
課名 | “掃一室”與“掃天下” | 教師姓名 | 張萍 | |||||
學科(版本) | 語文 北師大版 | 章節 | 11 大與小 | |||||
學時 | 第二課時 | 年級 | 四年級 | |||||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交流課文的思維導圖并進行展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方法。懂得做人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的道理。 3、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殊含義以及課文中反問句的含義,結合上下文理解并積累“污濁、滿不在乎、理直氣壯、轟轟烈烈”等詞語 |
||||||||
三、學習者分析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對生活中的“大”與“小”有初步的理解與認識,但是認識不夠深刻,理解較為膚淺,對“大”與“小”之間的關系、所蘊含的道理把握不夠準確、分析不夠全面。有的學生有著遠大的理想,但不能腳踏實地;有的學生關注身邊的小事,但沒有高遠的志向作為目標和動力。 |
||||||||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重難點分析: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讀懂這個故事的寓意,人既要頂天立地,又要腳踏實地;實現遠大的志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 2、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殊含義以及課文中反問句的含義。 解決措施: 1、自主閱讀課文,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自己對課文結構的理解把握,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交流、班級展示的方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通過創建的選擇試題引導學生在理解“掃“的本義和引申義的基礎上品讀課文,進而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殊含義。通過找反問句、改陳述句,對比朗讀、體會感悟的方式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理解“大事”與“小事”之間的關系。 3、出示陳蕃的資料,了解陳蕃所取得的成就,過渡到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學習,抓住“沉思“一詞,引導學生補白:假如你就是陳蕃,薛勤走后,你會沉思什么呢?你覺得自己應該做好身邊的哪些小事呢?從而讓學生悟到“人既要頂天立地,又要腳踏實地;實現遠大的志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這一道理。 |
||||||||
五、教學設計 | ||||||||
教學環節 | 起止時間(’”- ’”) | 環節目標 | 教學內容 | 學生活動 | 媒體作用及分析 | |||
開門見山 導入新課 |
0’0”- 1’10” | 關注題目中的雙引號。 |
讀準課題 質疑雙引號。 |
讀課題 | 多媒體出示課題 | |||
初讀感知 概括內容 |
1’11”- 5’05” | 能準確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
自由朗讀,指名匯報, 評價糾正。 |
朗讀課文,思考概括主要內容并回答。 | ||||
小組交流 班級展示 |
5’06”-10 ’45” | 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交流課文的思維導圖并進行展示 | 1、小組傳閱,推薦優秀。2、拍照上傳。3、班級展示,評價補充。 |
組內傳閱 合作拍照 代表展示 傾聽評價 |
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把推薦出來的優秀思維導圖拍照上傳,以便老師及時了解每個小組對課文層次的理解與把握。通過班級展示匯報、評價補充,有助于每一個學生強化對課文層次的理解。 | |||
默讀理解 “掃”之含義 |
10’46”-14 ’07” | 理解“掃”的本義以及引申義 |
讀文理解, 完成練習 |
1、自主默讀課文,思考。2、完成選擇題 | 通過選擇題引導學生在理解“掃”的本義和引申義的基礎上品讀課文,進而很容易的理解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殊含義。 | |||
品讀句段 理解“大”與“小” |
14’08”-26’15” |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方法。懂得做人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的道理。 | 指導學生品讀理解課文三、四自然段,抓住薛勤、陳蕃的語言、神態品讀,抓住反問句體會感情。 | 自由大聲朗讀第三自然段。找薛勤的質疑,指名讀、帶著感情讀。找體現陳蕃態度的詞語,完成連線題并匯報。讀第四自然段,談自己的感受 | 通過連線題引導學生感受陳蕃一開始“滿不在乎的態度”、“理直氣壯的神情”,既有效的指導了朗讀,也為后文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
了解陳蕃,補白“沉思” | 26’16”-31’10” | 聯系生活實際,做好自己身邊的小事。 | 學習陳蕃資料,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 默讀陳蕃資料,思考“沉思”的內容并回答,說說自己應該做好身邊的哪些小事? | 出示陳蕃資料,了解陳蕃的成就。 | |||
詞語聽寫,全課小結 | 31’11”-39’01” | 積累“污濁、滿不在乎、理直氣壯、轟轟烈烈”等詞語,會認會寫會理解。 | 聽寫九個詞語。 | 自主完成聽寫,說說易錯的詞語,齊讀詞語。 | 通過漢聽,對本課的九個重點詞語進行識記積累,通過每個詞語的書寫準確率統計,引導學生強化記憶本課的易錯詞語“寒暄、理直氣壯”。通過學生答題情況統計,了解了班上每個學生詞語的掌握情況,既表揚了優秀,又達到了分層布置作業的目的。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