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四年級語文優質課視頻《掌聲》_林曉東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掌聲》一課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很遺憾,《掌聲》是一篇沒有改編到位的語文教材。這篇課文有兩大硬傷:第一大硬傷,課文第四自然段明明寫了兩次掌聲送給小英,而課文第六自然段小英在來信中卻說“永遠忘不了那一次掌聲”。第二大硬傷,是放大了“掌聲”的功效。一個有著嚴重心理障礙的孩子,居然被一次意外的掌聲解決了,無意中滲透了把復雜心理問題簡單化處理的思維模式,立竿見影、見奇效的育人思維模式就是這樣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教師,也難怪當下的人們就是十分相信世上有“藥到病除”“包病百治”的神奇藥方。
一個人殘疾心理的轉變,僅靠別人一次外在給予的贊美、鼓勵是不夠的,比掌聲更重要的是她的心中要有一個對自我的正確認識觀。分析一下,殘疾人小英身處困境的根源,不正是從她周圍人異樣的眼光里、不一樣的眼神里、嘲諷的話語里感受出自己與他人身體上的不同嗎?長久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日復一日折射在小英幼小的心里,慢慢地心理也變得“殘疾”起來,那就是課文所說的——憂郁、自卑。小英自卑、憂郁的心理是后天形成的,不是與生俱來的,她生活在一個缺少正確看待自我與他人的環境之中,心中自我認同坐標的缺失,不可能為她帶來快樂,伴隨她童年的自然是憂郁、自卑、不自信,甚至是一生。而小英缺失的對自己身體的正確體認,也正是課文缺失的文字元素。
二、掌聲是什么,不是什么
對身處心理困境的小英來說,那次意外的掌聲是鼓勵的掌聲、贊美的掌聲。當她猶豫地站起來,一搖一晃地走上講臺,驟然間的掌聲給予了她的是鼓勵,當她演講完畢,經久不息的掌聲讓小英感受到了贊美、贊揚、夸獎的力量。對身處困境的人來說,那掌聲不僅僅是掌聲,還可能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撫摸、一個擁抱、一份禮物、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電話、一封信、一句贊揚的話語等等。
掌聲,不是一次掌聲。課文第六自然段借小英之口說是一次掌聲,課文第四自然段講小英演講前與演講后分別得到了兩次含義不同的掌聲。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超越教材的教師,則會稍作停留,進行咬文嚼字的極好訓練之地,大馬哈、教材為上的教師往往會視而不見、一順而過。
掌聲,不是矯正小英憂郁、自卑殘疾心理的決定性因素。那掌聲可以讓她永遠忘不了,但不是轉變小英灰暗心理的“特效藥”。人的灰暗心理的轉變、不好習慣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課文說:“從那次以后,小英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不再憂郁……”變得快樂起來。這掌聲也太神奇了,因此說,夸大了掌聲的功效,忽略了小英對自我的認同與接納,而要實現對自我的認同與接納,僅靠一次外在的掌聲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個看待自我與他人的正確觀念。教材編者將人的教育簡單化的思想無意中滲透進教材,不僅影響、助推了教師不好的育人方式,還給殘疾的學生埋下了“依賴”外在力量的種子。
君不見,當下殘疾人士,又有多少靠自強立于社會?他從小生活在被關心、被關懷、被幫助、被扶持的環境之中,長大了不依靠親人、社區、社會才怪呢?因為我們給這樣的一群特殊群體從小埋下了“依賴”的種子,必將影響到他們健全心智的進程。身體殘疾不可怕,但心理殘疾就可怕了。日本四肢全無著名作家乙武洋匡對殘疾身體的正確認識對我們很有啟發,他說:“殘疾,只不過是人身上的一個特征。世界上有胖人,也有瘦人,有高個頭的人,也有矮個頭的人,有黑人,也有白人……同理有健全人,也有殘疾人。一個人沒有手,沒有腳,身體殘疾,也就沒有什么可奇怪的了。”有了這樣的“身體”認識觀,人生怎能不愜意呢?哪里還有心理上的陰霾呢?基于這樣的認識,課后習題要求“背誦并抄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就顯得沒有那么重要了。因為記住它莫如記住乙武洋匡的這段話對兒童更有益。有了這樣的思想認識,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才會有根。人世間會少了許多白眼、異樣的眼神,即使身體殘疾了,也才不會輕易得上心理疾病。那比口號式地號召“在別人身處困境時,不要吝嗇自己的掌聲”,更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需要。
我們的語文教材在融入學生品格教育,引導學生“涵泳”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文字上,也要善于選擇適切的言語材料。
三、語言實踐點的選擇
第二課時,在課程內容開發上,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的習慣和改變人稱敘述的能力。落實在三點:在品詞析句,讀讀想想說說中,知道:對灰暗心理的小英來說那是(鼓勵)、( 贊美 )的掌聲;在推敲字句,辯辯悟悟說說中,明白:對身處困境的人說,那掌聲是( 微笑 )是( 撫摸 )是( 擁抱 )還是……;在咬文嚼字,讀讀記記寫寫中,理解:對世上的每個人來說,僅有掌聲是不夠的,還要有看待( 自己與他人 )的正確觀念。
在教材的處理上,分三步走:質疑——欣賞——完善。即,質疑“一次掌聲”,體會語言文字運用的精當與嚴謹;品讀課文1至3自然段,欣賞感悟 “解釋性”或“補充性”說明文字;完善第6自然段小英的來信,深化對“掌聲”內涵的認識,替換最后自然段文字。
在言語實踐上,以板書小英前后變化的詞語為材料,變化語序概括練說好課文大意。批判閱讀第6、7自然,續編文字,滲透“正確看待自我與他人的觀念”,由外在的“掌聲”鼓勵、贊美,走向內在的自我認同,讓心靈的上帝主宰自己的命運。理解并記下課文最后自然段的替代文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