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三只小豬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跳動的音符《三只小豬》山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二年級下冊 第七單元《跳動的音符》教學設計
《三只小豬》
第 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聲勢、聽辨重復音和樂句 ,能夠熟悉并記憶樂曲的A、B、C樂段。
2.借助聲勢、打擊樂器和聲音準確的表現樂曲,并能記憶樂曲ABC樂段的出現順序。
3.通過對比聆聽,聽辨出樂曲中小提琴的音色并能做出反應。 教學內容:
《三只小豬》是由一支輕音樂樂隊演奏的管弦樂樂曲,是1933年迪士尼動畫片《三只小豬》中的一段音樂,輕松、幽默、詼諧,勾畫了三只小豬愉快的生活場景。樂曲在小豬的叫聲中拉開序幕,在電子琴輕輕的主和弦伴奏下,小豬柔和地歡叫著,短笛奏出了一條歡快、跳躍的旋律。
音樂活潑可愛,用小提琴、單簧管、短笛演奏出小豬們蓋房子時的歡樂景象。全曲一共2分40秒,是一首適合低年級孩子表演的樂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 教材分析:
本課以“跳動的音符”為主題,激發學生探索音樂世界的好奇心
與興趣,聆聽作品《三只小豬》是讓學生從音樂風格和演奏形式上與單簧管波爾卡加以對比,聆聽體會樂曲所表現的三只小豬,生動有趣詼諧幽默的音樂形象。 學情分析:
對于二年級的音樂來講,整冊是一個過渡時期。在這個階段,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的樂理知識也增加了,學生開始視唱和模唱曲譜,這是為今后能更好地的學習音樂做準備。我結合了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和聲勢教學,在教學中通過律動的方式來學習,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創編大量的簡單、適合、易學的律動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跳,讓其享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與愉悅,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從而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率。 知識結構圖: 1.《三只小豬》。
樂曲
A B C B A B C B A
全曲輕松活潑 旋律流暢 情趣詼諧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與體驗歌曲二拍子輕盈、明快的風格特點。
難點:能夠聽辨出樂曲中的重復音和樂句,并用身體律動表現出來。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
板書設計:
《三只小豬》
教學流程:
目標一:通過聲勢、聽辨重復音和樂句 ,能夠熟悉并記憶樂曲的A、B、C部分。 一、 A樂段的學習 1. 跟師模仿聲勢(一)
X X XX | X X X | XX X | XX X | 拍手 拍手 拍手 拍腿 拍手 拍腿 拍手 拍腿 2. 跟師模仿聲勢(二)
X X XX | X X X | XX XX | X -- | 拍手 拍手 拍手 拍腿 拍手 拍手 拍腿 3.聆聽A 樂段并拍聲勢(一)+聲勢(二) 4.為A樂段編創歌詞,邊唱邊聲勢變現樂曲。 4.播放全曲,當你聽到A樂段請拍出聲勢。 二、B樂段的學習
1.模仿教師做律動。在B樂段重復音的時候拍手。 2.當你聽到重復音的時候拍手。
3.邊聽B樂段,邊觀察老師的動作與音樂的聯系。 教師拍手的位置隨音樂中重復音的音高位置發生變化。
4.總結拍手的位置是隨音高位置發生變化,并聆聽B樂段,拍出重復音的音高位置變化
5. 個體檢測:請個別同學表現聽到的重復音的音高位置變化。 6. 把拍手的動作換成碰鐘表現樂曲。 7.播放全曲,聽到熟悉的音樂做相應的動作。 三、C樂段的學習
1.聆聽C樂段,并觀察老師的動作,思考這段音樂有幾個樂句。 (預設回答:兩個樂句)
2.聆聽C樂段,并模仿教師的動作。 3.聆聽C樂段,分兩組變現2個樂句。 4.加入打擊樂器鈴鼓和串鈴分別表現兩個樂句。 5.跟琴用“beng”模唱C樂段。
6. 播放全曲,聽到熟悉的音樂做相應的動作。
目標二:借助聲勢、打擊樂器準確的表現樂曲,并能記憶樂曲ABC樂段的出現順序。
1. 用聲勢、打擊樂器和聲音完整表現樂曲。
2. 分三組,用聲勢、打擊樂器和聲音完整表現樂曲,并記錄三個樂段出現的順序。
目標三:.通過對比聆聽,聽辨出樂曲中小提琴的音色并能做出反應。 1. 播放兩段音樂,對比聆聽哪段音樂是小提琴的聲音,并用模范小
提琴演奏的動作表現
2. 播放全曲,用模仿小提琴演奏的動作表現聽到的小提琴的音色。并請記錄員小提琴表現的是哪個樂段。 3課堂小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