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綠色的風,戲歌,天藍水清家鄉美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教材第六冊第十課《綠色的風》戲歌《天藍水清家鄉美》安徽省 - 蕪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天藍水清家鄉美》教學設計
課題 《天藍水清家鄉美》 課型 白板新授課 年級
三年級
課時
1
設計者
王曉艷
一、教學內容:
1、 欣賞黃梅戲《打豬草》片斷 2、 學唱歌曲《天藍水清家鄉美》
二、單元簡析:
《天藍水清家鄉美》選自人音版教材第六冊第十課《綠色的風》中的一首戲歌,第十課為安徽地方內容,以環保為主題,以感受安徽地方音樂特點與曲調風格為主線。激發學生對安徽地方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以及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意識。
三、教材簡析:
《天藍水清家鄉美》這是一首曲調輕快的兒童歌曲,方君默詞、時白林曲。曲調素材取自黃梅戲《打豬草》旋律,2/4拍, 旋律流暢、動聽,采用五聲音階級進下行,全曲具有較強的漢族風韻,感受嘆詞和助詞形成的襯詞與襯腔,更增強了旋律的活潑感與鄉土氣息。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三年級學生,此階段學生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針對這一階段特點,本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采取感受黃梅戲曲風和環境保護兩條主線展開教學,通過感受,游戲、學唱體會黃梅戲唱腔,回歸環保主題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達到培養學生熱愛家鄉音樂,滲透環保意識的目的。
五、 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黃梅戲唱腔獨特的音韻,培養學生對鄉土音樂文化的興趣和對家鄉的熱愛,同時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2、通過感受黃梅戲唱腔和環境保護兩條主線,滲透對學生表現力、創造力、想象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3、能有感情的演唱《天藍水清家鄉美》,并能進行簡單的黃梅戲動作模仿。
六、教學重難點 :
【重點】:能有感情的演唱《天藍水清家鄉美》。 【難點】:感受黃梅戲唱腔獨特的音韻。
七、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及預設時間
活動目標 教學內容 活動設計 媒體功能
應用及分
析
一、情境導入 00'00''-01'30'' 營造戲曲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1、師:同學們仔細看老師要變魔術嘍!教授蘭花指 2、師:請同學們起立,帶上你的蘭花指和老師一起動起來吧。
律動《天藍水清家鄉美》
創設情景,老師穿戲服和同學們一起律動
利用白板幕布、音樂、圖片插
入功能,給
學生營造戲曲壞境。
二、欣賞黃梅戲《打豬草》片斷 01'30''-13'30''
初步感知黃梅戲,引起好奇心,產生探求欲望。
1、師:同學們說的很好,老師今天要帶領你們去聽我們
家鄉的戲,你們準備好了嗎? 師:仔細聆聽,你聽到的是哪
種戲曲呢? 生:、、、、、、 師:黃梅戲,你真棒,同學們剛剛聽到的就是選自傳統黃梅小戲《打豬草》中的一個片斷。[貼板書《黃梅戲》] 播放視屏《打豬草》片斷,讓學生直觀感受黃梅戲。
利用白板插入視屏功能,引發學生好奇心,加大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對黃梅
戲有個初步了解
利用學生和白班的互動,充分
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師: 關于黃梅戲你還知道哪些呢?誰來說一說? 生:、、、、、、 師:不知道也沒有關系,有一位戲曲小達人可厲害了,讓她給我們介紹一下吧!【看微課】 3、師:黃梅戲使我們安徽的
地方戲,是我們安徽人的驕
傲,每個人都能唱上兩三句
才好。
師:通過剛才戲曲小達人的介紹,你們對黃梅的知識是否已經了解了呢?讓我來考考你們吧!誰敢來挑戰?
通過觀看微課,簡介黃梅戲
游戲環節一,讓學生分組挑戰黃梅戲的知識。
利用白板插入功能,插入微課,別樣的方式,成功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利用白班中的游戲功能,讓教學更互動、更高效。
解決本課難點,
感受黃梅戲演
唱特點和獨特音韻。
讓學生主動探索“襯詞”的含
義
4、師:同學們剛才表現的真棒,那我要升級難度考考你們哦! 師:剛才黃梅戲《打豬草》,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生;、、、、、、 師:讓我們再來聽一聽吧! 生:呀子依子呀, 呀子依,依子呀嗬舍” 師:這一句是黃梅戲中最典型的黃梅襯詞唱腔。 師:真是太好聽了,讓我們一起學一學吧(老師范唱) A、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襯詞吧
先設問后聆聽
講解“襯詞”
利用白板文本功能,先設問后聆聽,讓學生聆聽目的明確。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尋找歌中有哪個字的讀音和在普通話里的讀音不同? 。
方言的講解,幫助學生體會黃梅韻味,增加趣味性。
B、講解襯詞的含義 師:像這種沒有實際意義的歌詞,我們叫它歌曲的襯詞,那既然沒有意義,那我們為什么要加進來?(……),襯詞,雖然沒有實際的意義,但是它可以突出歌曲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這句襯詞一唱,黃梅戲的韻味馬上就出現了。
4、跟鋼琴學唱襯詞 5、講解方言“嗬”的唱法 師:唱了這幾遍,你有沒有發現這首歌中有哪個字的讀音和在普通話里的讀音不同?(“嗬”讀“huo”音,是因為黃梅戲的語言是以安慶地方語言為基礎,有些字的讀音依然用的是固定的安慶地方話,
師示范,學生再練習。
學唱“襯詞” 為后面歌曲的學習做準備
利用白板聚焦、全屏功能,學習襯詞,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新歌教學 學唱《天藍水清家鄉美》 13'30''-31'30'' 本環節設計從易到難,解決學生學習的難點,讓學生自主地
突破難關,輕松自然地滲透音樂知識技能,提高了學習積極性,深化了學習主題。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家鄉的黃梅戲好聽嗎? 生:、、、、、
師: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首曲調素材取自黃梅戲《打豬草》旋律的戲歌。 1、初聽歌曲《天藍水清家鄉美》 師:仔細聆聽,這首歌曲中
熱愛家鄉、喜
愛黃梅戲的
情感貫穿始終,先設問后
聆聽,1、仔細聆聽,這首
歌曲中有沒
有你熟悉的歌句呢?你
能把它唱出
嗎?
利用白板文本功能,先設問后聆聽,讓學生聆聽目的明確
讓學生聆聽目的更明確,充分調動學生自我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滲透環保思想
用教師范唱的形式,學生更直觀,也更容易理解 有沒有你熟悉的歌句呢?你能把它唱出嗎? 2、復聽《天藍水清家鄉美》 師:這是一首描寫我們家鄉環境的歌曲,聽完后,告訴我,我們家鄉的環境怎么樣?
生: 不好 師:不好在哪里呢?
生:煙囪冒黑煙,工廠排放,空氣污染,看不到藍天,河里流臟水,水質受到污染,河水也不再清澈了。
師:同學們,你們聽的真仔細,那你們愿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嗎?(不愿意),你們喜歡什么樣的天空?(藍色),什么樣的河水(干凈、清澈),是啊, 這樣的家鄉真美,老師也喜歡。(黑板出示課題《天藍水清家鄉美》),跟老師讀,天藍水清家鄉美。 3、學唱《天藍水清家鄉美》 A.師:老師越來越喜歡這首戲曲了,都忍不住要唱一唱了? 師:老師演唱時情緒如何? B.學生跟原唱默唱 師:什么是默唱,老師做示范!
讓學生觀看
動畫,讓學生有直觀感受
出示課題《天
藍水清家鄉美》
教師范唱講
解歌曲情
緒?
讓學生默唱,
集中注意力,靜下心來仔
細聆聽歌曲
的每一部分
利用白板圖片、音樂插入功能,和音樂跨頁播放,制作了簡單的動畫,讓學生更直觀。
利用白板插入功能插入歌譜。
讓學生自主地找出自己的難點,并解決。
使學生對歌曲的難點之處加以體味感受,發現演唱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進行自我糾正。
師:你覺得自己在哪里唱的不完整,或者哪句你跟不上呢(默唱結束后提出)
C.學生跟琴試唱(讓學生說出難點并解決難點)
D.學生小聲跟唱
多種方式的演唱
利用白板聚焦、全屏功能,學習節奏難點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四、表演唱 31'30''-33'00''
本環節以豐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展開,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動靜結合,學生學習主動性強,學習表現力得到更好地發展,將課堂學習推向高潮。 師:請同學們帶上內心的感受,帶上動作,進入角色,唱起來吧!
讓學生自己
選擇扮演小
魚、小鳥進行表演唱
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課堂真正互動起來
五、激發學生環保意識,構建“天藍水清家鄉美” 33'00''-37'00''
學生學習環保知識
1、 師:同學們的歌聲真是美妙,可老師透過你們的歌聲仿佛看到了可愛的小動物們因為受到了環境的污染,都不愿意待在我們的家鄉生活了,有的飛到天邊,有的逃到江里去,同學們,你們希望它們回來嗎?(希望) 2、 師:如果它們想回來,我們該為它們做點什么呢?(保護環境,……具體的,少開車、多種樹,減少空氣污染,還我們一片藍天,讓鳥兒重新歌唱,保護水源,減少污
出示環境污
染后的圖片
利用白板插入功能、文本功能,為情感教育營造了氛圍
學生與白班的互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高效性和趣味性。
把想象變為現實,更直觀也更震撼。環保教育無形的滲透到學生內心。 染,讓河水變的更加清澈,魚兒暢快的游著……)。 3、師: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看來同學們的環保知識還是很厲害的,那讓我們來一個環保知識大比拼吧? 4、師:同學們的環保知識真棒,如果這些都實現我們的家鄉變好嗎?
師:讓我們以來見證奇跡的到來吧!
游戲環節二,
讓學生分組
環保知識大比拼。
老師像變魔
術一樣一點
點擦去污染的天空,一點
點構建美麗
家園 利用白班中的游戲功能,讓教學更互動、更有趣。
利用白班蒙層功能,讓想象變為現實,更直觀也更震撼。
六、 教師小結
37'00''-40'00'
讓學生一直在 感受黃梅戲韻味和環境保護兩條主線中學習。
師:保護環境,不是我們一個人,一群人就能做好的,我們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真正的天藍水清家鄉美! 師:要下課了同學們讓我們在《天藍水清家鄉美》的音樂中離開教室吧。
環保環境
人人有責
在《天藍水清
家鄉美》的歌
聲中離開教室
利用白板插入功能、文本功能,為情感教育營造了氛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