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天山之春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音樂欣賞《天山之春》遼寧省 - 大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天山之春》教學設計
課型:欣賞
教材:人教版四年級下冊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琵琶獨奏曲。原為烏斯滿江和喻禮純合作的熱瓦甫獨奏曲。1961年由王范地改編成琵琶獨奏曲,隨后廣為流傳。
樂曲由AB兩部分組成。A段為三拍子,用長輪奏奏出的第一主題舒展而寬廣,帶有濃郁的維吾爾民間音調的特點,具有較強的歌唱性:緊接著的第二主題采用了新疆彈撥樂器常用的那種輕快活潑的節奏型,并用一弦和四弦交替彈奏,十分生動,隨后第一主題在屬調上再現。整個A段通過兩個鮮明對比的主題,描繪了春到天山時一派明媚喜人的秀麗風光。
B 段是一個歡騰的快板段落,音樂從第一段的小調性轉為明亮的大調性,節拍也變為二拍子,旋律帶有強烈的新疆民間舞曲風格。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對新疆風格的樂曲有些認知,但對樂曲中樂器的的音色還不是很能辨認出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賞能力、分析表現音樂的基礎能力。但是,重要的還 是要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情, 要讓他們從心底里喜愛音樂,還要注重音樂課基本常規和欣賞音樂及演唱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持續發展的態勢。 教學目標:
1、 能感受并說出樂曲歡快的情緒極具有的維吾爾族音樂風格 2、 能分辨樂曲兩個樂段,并能哼唱第一主題 3、 繼續鞏固對琵琶的認知,能分辨琵琶的音色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欣賞樂曲,初步識別其音樂特征,認識并喜愛新疆,
2.讓學生在“音樂印象”上建立對新疆及維吾爾族人民的地域生活,民族風情。
教學過程:
一 聽歌曲《我的家鄉在日喀則》進教室 (設計意圖:為引出導入做鋪墊) 二 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記得這首歌曲嗎? 生:《我的家鄉在日喀則》
師:那你知道這首歌曲是哪個民族的? 生:藏族
師:說對了,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首樂曲,我們來聽一聽,它是哪個民族
的,你又有什么樣的感受?聯想到了怎樣的畫面呢? 生:新疆維吾爾族的
師:那你能不能給樂曲取個名字呢? 生:。。。。
師:聽完整首樂曲,大家覺得樂曲能分為幾個部分呢? 生:回答
(設計意圖:了解新疆的音樂風格特點) 三 聽第一部分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樂曲的第一部分,它是二拍子的?還是三拍子的呢?聽聽樂曲的情緒有是怎樣的呢? 生:前面優美的 后面活潑的
師:優美的 和歡快的 是一樣的情緒嗎?那部分是優美的?對,因為情緒的不同,所以第一部分分為兩個小主題。 聆聽第一主題
師:下面一起走進A部分的第一主題,我們邊畫旋律線邊哼唱,思考這一主題
的節奏 旋律 力度 情緒等分別是怎樣的? 生:學生回答情緒等音樂要素
師:對,也就是因為節奏的舒展 情緒的優美才讓第一主題給了我們一種了寬
廣的、歌唱性的感覺,
師:那么美的旋律 我們一起來打拍子 哼唱一遍
生:哼唱 畫旋律線
師:同學們,在唱的過程中有沒有哪個音給你不一樣的感覺 ? 生:降7
師:對,同學們,就是因為降7 的出現,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濃郁的新疆維吾
爾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那么美的旋律,能告訴老師你想到什么樣的畫面了嗎?又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了呢? 聆聽第二主題
師:大家都說的太好了,同學們 第一部分是三拍子的,三拍子的強弱關系是
怎樣的嗎?(強弱弱)對,接下來咱們帶著聲勢一起來聆聽樂曲的第二主題,思考:和第一主題相比,第二主題的節奏、情緒,力度等有沒有變化呢?
生: 節奏緊密 力度逐漸加強
師:對 節奏的緊密讓樂曲變得輕快活潑了,最后,力度逐漸加強將整個樂曲
的情緒推向了一個小高潮,那根據這些音樂要素的變化,你聯想到了什么呢?
生:載歌載舞或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師:大家描述的都很有畫面感,那我們能不能用一種形式表現一下呢 ,看老師給你準備了什么? 四:聽第二部分
師:同學們加入打擊樂器,老師更能感受到一種歡快的 生機勃勃的場景。剛才
咱們說第一部分是幾拍子?那我們再來聽第二部分,這部分是幾拍子的呢?還是三拍子的嗎? 生:2拍子的
師:大家第一部分的旋律 速度 情緒等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歡快的 緊湊的 漸快
師:大家說的太準確了,第二部分因為速度不斷加快,較強的力度(學生說:音區基本在高音區)讓我們感受到了怎樣的情緒?(熱烈的)節拍由四三轉為四二,而且在這四個樂句中,1/2/4樂句、旋律怎樣的?相同,什么變化了?節奏 。加上舞蹈性的節奏和跳躍的旋律 ,同學們,通過這一系列的變
化,你又聯想到了到了一個怎樣的場面呢?
師:你太有想象力了,老師也感受到了那個畫面,這種歡快熱烈的感覺 我們可以怎么來表現呢? 生:舞蹈。。。
師:對 可以 因為新疆維吾爾族就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大家想不想學習幾個動作?
師:大家像極了一維吾爾族的舞者們,老師仿佛真的看到了維吾爾族人民載歌載舞的歡快場景。到現在 這首樂曲就聽完了,分幾個部分呢?對,2個部分,A部分又分為a b兩個主題,那聽到現在大家聽出來這首樂曲是什么樂器演奏的了嗎? 生:琵琶
師:真聰明,大家了解琵琶嗎? 生:學生介紹
師:大家都說的很對,老師來補充一下 (出示PPT 簡單介紹琵琶 的音色 姿勢等) 師:所以他的演奏形式是琵琶? 師:琵琶獨奏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聆聽音樂,并能辨認樂器的音色,了解琵琶的音色和演奏姿勢,鞏固對琵琶的認知。)
師:好,剛才咱們給這首樂曲取了名字,那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們作曲家想表什
么?又給這首樂曲起了什么名字嗎?
師:出示課題《天山之春》 樂曲的名字,我們知道這首樂曲主要描寫什么啊?生:春天的景色
師:嗯 大家都知道,天山是一條大山脈橫斷新疆的南北,這首樂曲就描寫什么?還有維吾爾民族人民宰割載物的歡快場景。(好,整首樂曲聽完 我們來看一下,這首樂曲分幾個部分啊?)最后我們一起再來完整的聽一遍,聽到第一主題大家模仿琵琶的演奏,第二主題的時候加入打擊樂器, 聽到第二部分的時候跳一跳,好嗎? 五 結束句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