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小巴郎,童年的太陽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民音樂出版社三年級下冊《小巴郎,童年的太陽》廣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民音樂出版社三年級下冊《小巴郎,童年的太陽》廣州市黃埔區南崗小學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陽》,感受維吾爾族民歌風格特點,能夠用歌聲表達維吾爾族少年的陽光和自信,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民族文化藝術的美感及民族自豪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采用賞析、實踐、體驗的教學方法,歌唱與律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聆聽、模唱、表演等師生互動活動中表現歌曲。
3.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情緒飽滿地、準確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陽》,掌握切分節奏。能夠用新疆手鼓典型節奏為歌曲伴奏,并結合歡快的舞蹈,感受新疆維吾爾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2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民族音樂已有一些接觸,在音樂課堂中已經積累了對歌曲一定的表現能力,但視譜能力、對音樂旋律、音準的把握以及對音樂的感受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且三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自我約束力還不是很好。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設計了多元化的、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中,教學仍偏重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通過對民族樂器的節奏特點、民族舞蹈等元素的進一步認識,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感受能力,同時通過認知民族多元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美好感情!
3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能熱情、準確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陽》,表現維吾爾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難點:正確掌握切分節奏,能結合小樂器和簡單的舞蹈動作進行歌表演。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階段
一、教師演唱歌曲《青藏高原》和維吾爾族歌曲《一杯美酒》。
學生聆聽老師演唱,感受不同地域歌曲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一杯美酒》是維吾爾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通過與藏族歌曲《青藏高原》的對比,讓學生感受由于不同地域而變化的民歌特點,通過闖關游戲,將學生吸引到音樂中。
二、師:同學們,你知道這是哪里的歌曲嗎?
學生就歌曲風格、歌曲中出現的樂器聲、語言、老師的裝扮猜測這是哪里的民歌。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觀察,激發學生想對維吾爾族有進一步了解。
三、師簡介新疆維吾爾族人文風情。(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了解維吾爾族的民族文化以及老師戴的維吾爾族小花帽。
【設計意圖】初步了解維吾爾族音樂文化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2【講授】感受階段
一、師:出示維吾爾族樂器“手鼓”,并用手鼓帶學生打一段切分節奏,注意重音在第二個音上。學生打節奏,老師伴以簡單的舞蹈動作,加深學生對維吾爾族音樂文化的了解。
學生觀察“小手鼓”的外觀,聆聽“手鼓”的音響,模仿老師用手鼓打節奏,知道切分節奏是維吾爾族樂器的常用節奏,同時了解新疆舞蹈動作。
【設計意圖】學習維吾爾族樂器,并掌握“切分”的基本節奏,學生一邊打節奏一邊觀看老師示范舞蹈動作,從而加深對維吾爾族音樂文化的了解;通過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為后面的歌曲做鋪墊。
二、出示今天的課題。
學生模仿老師用自然、好聽的聲音讀歌名。了解“小巴郎”的在維語中的含義。
【設計意圖】從一開始就注意訓練學生發聲的方法,培養學生對美的聲音的追求。
活動3【講授】新授階段
一、聆聽老師范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陽》第一段。
1、聆聽老師范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陽》第一段。
【設計意圖】老師聲情并茂的范唱,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感受音樂的美。
2、歌曲描繪了新疆的哪些特色?你覺得哪里最能表現新疆歌曲的節奏特點?
分析歌曲表達了“小巴郎”對家鄉的贊美和自豪。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歌曲情感有整體的體會與感受。
3、學唱第一段的前半段,請學生和老師一起畫旋律線,感受旋律的異同。師生互動式學唱歌曲。(老師用紅色標注相同旋律線,用藍色標注不同旋律線。)
【設計意圖】通過有趣的接龍演唱,降低歌曲難度,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演唱歌曲。
4、請學生跟琴完整的演唱前半段歌詞。
學生演唱前半段歌詞。
【設計意圖】鞏固前半段歌詞。
5、前半段小巴郎向我們介紹了他美麗的家鄉和漂亮的小花帽,從歌里我們可以聽出他非常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接下來他又唱了什么?(師唱)后半段和前半段相比有怎樣的變化?(生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激發學生內心對歌曲的情感表達。
6、教唱后半段。這是歌曲的高潮,師教唱高音位置的發音,同時注意重音的地方。 用正確的發音位置演唱旋律,再帶入歌詞演唱。
【設計意圖】直接唱歌詞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有難度,通過簡便的方式讓學生找到發高音的聲音位置,讓學生不再害怕高音。
7、請學生跟琴完整的演唱后半段歌詞。
【設計意圖】鞏固后半段歌詞。
8、老師彈琴學生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詞。 學生隨琴有感情的演唱。
【設計意圖】唱熟第一段歌詞。
9、前半段主要是切分節奏,引導學生用之前學過的手鼓節奏為歌曲伴奏。 一部分同學用身邊的道具模仿手鼓的節奏為歌曲伴奏,一部分同學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將手鼓節奏與歌曲演唱結合起來,及時鞏固學生對手鼓樂器的掌握,也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節奏特點。
二、聆聽歌曲第二段。
1、自學唱歌曲第二段。
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熟悉第二段歌詞。
2、學跳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請學習簡單的維族舞蹈動作,加深學生對維族音樂文化的了解。
3.將舞蹈動作加入到第二段中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將舞蹈與歌曲演唱結合起來,及時鞏固學生對新疆舞蹈動作的掌握,也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
活動4【活動】展示階段
一、邀請全體同學集體展示。
1、加入手鼓、舞蹈完整地表現歌曲。
2、學生分工合作,師生一起表演。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展示這節課的成果,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
活動5【測試】總結階段
一、了解學生信息。
學生談自己的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分享反饋學習成果。
活動6【作業】總結階段
一、老師升華主題:今天我們認識了來自新疆的“小巴郎”,他用美妙的歌聲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喜愛,新疆維吾爾族是我們56個民族里的其中之一,他的音樂與文化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探索,最值得學習的則是他們音樂中對生活、對家鄉的歌頌,我們每一個人的家鄉都是值得去贊美去歌頌的,你的家鄉又有哪些美景和值得自豪的地方呢?請同學們回去思考,我們下節課再交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